本報記者 袁玉立
7月6日,四川成渝發布招股意向書開始招股,成為IPO重啟后第一家在滬市主板發行股票的公司,同時也成為首家回歸A股的在港上市公司。
昨日,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盡管已有三家中小板企業發行股票在先,不過,四川成渝作為主板IPO首單仍有不同尋常的意義。他認為,主板IPO重啟對降低A股市場泡沫、增加企業融資渠道以及緩解市場流動性過剩等都有重要意義。
IPO重啟緩解流動性過剩
《證券日報》:四川成渝成為IPO重啟后第一家在滬市主板發行股票的公司,相對于此前中小板IPO的啟動,您認為主板IPO啟動有什么特殊的意義?
董登新:總體上來看,目前A股市場的泡沫還很大,主板IPO的啟動相當于增加了新股供給,可以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領域,一定意義上降低股票市場泡沫化程度,同時推動實體經濟發展。而相對于中小板公司而言,主板企業融資規模大、對實體經濟的主導作用強,因此主板IPO重啟的意義更大。
同時,IPO暫停以來,企業主要依靠信貸融資,無形中加大了信貸資金的風險。也是時候恢復A股市場的融資功能了,通過啟動IPO,增加股權融資比例,對于控制信貸風險、恢復實體經濟發展有很大好處。
再者,目前資本市場流動性過剩已經成為事實,而IPO的啟動相當于增加了市場上新股的供給,因此這對于緩解市場流動性過剩也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