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陳珂發自上海
隨著IPO開閘,出于對以往“打新不敗”神話的懷念,相信目前已有不少投資者將手中資金投進打新市場,以博取一、二級市場的差價紅利。
先不論在IPO發行新規影響下,新股申購的收益率到底會如何變化,僅從理財的角度而言,“逆向思維”往往會有出奇制勝的效果。當市場普遍對時隔9個月后重新開閘的IPO充滿希望、各路資金紛紛寄望殺入之時,換個角度發“IPO財”或許也未嘗不可。
正如當年的“淘金熱”,各路人馬紛紛奔向美國西部,希爾頓先生卻敏銳地捕捉到淘金人缺乏住所的商機,放棄淘金而開辦了酒店,最終的收益卻絕不遜于淘得“真金”的人。
同樣,如果投資者不僅僅把資金局限于博取收益的成本,當市場資金高度向新股申購市場集中時,其他領域無疑將面臨資金收緊的危機。然而,目前市場上需要錢的不僅僅是IPO市場,銀行拆借等貨幣市場同樣也有資金需求,這時,你手上的資金自然也會變得更加“昂貴”。
例如貨幣基金或銀行投資于貨幣市場的理財產品,雖然由于新股發行,可能導致上述產品面臨凈贖回量的加劇,使產品不得不調整原有的投資結構,但另一方面,上述產品可以通過跨市場的回購套利顯著提高短期收益率,同時,IPO重啟將引起市場資金面的緊張,從而抬高市場短期拆借利率,并間接提高了上述產品今后再投資的收益水平。
以2007年9月底和10月初的例子判斷,當期中石油、中海油服等大盤股正在發行上市,市場資金捉襟見肘,很多機構無法通過拆借融資,而貨幣基金借助此時的高市場利率條件,將資金借給其他金融機構,使當期貨幣基金的萬份日收益率和7日年化收益率都一舉超過了10%。
而受IPO重啟的影響,目前銀行一周拆借利率也已飆升至1%以上,并創下5個月來高點,表明上述投資策略仍存在市場空間。
對此,好買基金研究中心認為,IPO重啟對貨幣基金收益率波動的影響是“脈沖式”的。一般情況下,每萬份收益率會在新股發行申購前兩天明顯上升,7日年化收益率會在新股發行當天顯著升高,并在新股發行后兩天達到最高。
實際上,根據供求關系決定價格的規律,每當市場資金面因為各種因素而對某一貨幣表現出異常旺盛的需求時,往往擁有這個資金本身即代表著獲利機會。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2008年3~4月,由于人民幣對美元升值預期異常強烈,市場上眾多機構紛紛以借美元還人民幣的方式實現低成本融資甚至套利,而當時銀行即開發出運用于拆借市場的美元產品,將投資者的資金集中起來拆借給急切需要美元的銀行等金融機構,而在美元“一票難求”之時,投資者不用去琢磨復雜的套利,而僅需要將資金投資于上述產品,年收益率即可高達7~9%,遠遠強于當時試圖“抄底”境外資本市場的美元類產品。
因此,相對于隨大流“蜂擁”進入新股申購市場,倒不妨也考慮一下通過貨幣基金或銀行相關投資于貨幣市場的理財產品,將資金用于因IPO緊張的拆借等市場,也能夠分享由于IPO導致的資金緊張而使短期拆借利率上揚的“暴利”。
從這個角度看,換一個思路看“IPO”,也許會搜尋到更廣闊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