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新股 > 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研討會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研討會今日在上海西郊賓館召開,新浪財經現場直播本次會議。興業全球基金總經理楊東表示高估值不應該成為我們股市的驕傲,中國市場長期的高估值下,導致新股發行價高企,由此帶來的后果是上市公司以非常低廉的成本募集,而且全部超募了資金。盡管這種廉價股市資金的供給源源不斷,盡管有中國老百姓大量的儲蓄資金作為后盾,但如此濫用資本是極大的資源浪費。
以下為興業全球基金總經理楊東發言實錄:
楊東:各位領導、各位嘉賓下午好!作為一個機構投資者,我想向大家匯報一下我們對于新股發行還有資本市場的建設方面的一些理解。首先我想談一下我們現在的一個大背景,因為中國經濟經過了這么多年的高速發展,在整個經濟建設方面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在金融方面的發展,金融部門的發展大大滯后于我們實體的發展,資本市場對于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還遠遠沒有發揮。我們認為,現在這個階段我們建設一個強大的資本市場對國家經濟發展將起到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一個強大的資本市場最基本要有足夠的廣度、深度;有較強的融資功能;有良好的資源配置能力,所有這些功能的實現都離不開大量的新股上市。
我們覺得推動大量的新股上市有很強的戰略意義。
首先,更多新股上市對促進經濟增長的意義重大。
中國有大批高成長性的優秀公司,很多中小公司很難得到銀行貸款,這些公司亟待上市,以實現其業務加速發展。這些公司構成了中國經濟成長的一塊塊基石。新股發行上市經常提的就是保增長、促進民間投資的意義也非常大。
第二,更多新股的上市能夠促進市場定價機制更趨完善,促進資本配置效率的提高。
我們的市場一直喜歡爆炒新股,其實最有效的解決方法就是有更多地供應新股,以達到工序平衡。再比如,我們的市場總喜歡炒重組題材,垃圾股都往往賣高價,企業經營一敗涂地,還可以通過賣殼,輕松憑借其“殼資源”獲取上億收入,投資者偏好買垃圾股更甚于績優藍籌股。中國公司上市很難,一旦上市就像鯉魚跳龍門,錢來的太容易,太低廉,資源配置效率較為抵消,而讓更多的新股上市,可以讓更多的企業來競爭資金的使用,促進配置效率的提高,讓IPO更加通常快捷,讓“殼資源”逐步變得沒有價值。
第三,通過新股更多發行還會促進國家整體金融安全。
資本市場是一個很好的風險分散器,長期以來,我國的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就存在失衡,企業融資過于依賴銀行系統,風險過于集中在銀行系統。為避免系統性風險的積聚,大力擴大直接融資比例是一項戰略性任務,這使得當前更多地依靠新股發行這一直接融資手段顯得尤為迫切,尤其是在巨量信貸資金不可持續的背景下,更有重要戰略意義。
第四,通過讓一些新興產業公司加快上市,可以很好地促進產業革新,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
也就是說,要通過市場的力量培育我國的新興產業、優勢產業,形成未來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第五,加快新股發行還是我國市場開放與市場化進程中的需要。
上海正在立志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也在醞釀國際板的推出。國際板的推出應該是遲早的事,但在讓國外公司來A股市場籌集資金之前恐怕更應該讓國內的企業先享受A股低廉的融資成本。以前很多優秀的企業因為各種原因選擇海外上市,國內投資者無法分享這些企業的成長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多發A股也能讓更多的企業留在國內。
我們正在讓新股發行市場化定價,不過,新股發行市場化了,如果新股發行的節奏沒有市場化,就而出現利用嚴重的供不應求而發出天價,得到遠遠超出他們募集需求的資金。其實,市場本身會調節股票的供求。
第二個方面,對待當前新股發行,我們談一下幾個方面的認識。
第一,對新股發行改變市場供求的憂慮是不必要的,新股加快上市可能會抑制一些投機炒作,但對于投資者的長期利益是有利的。
新股發行對國家的意義這么重大,是否就意味著會犧牲普通老百姓的利益呢?其實不然,老百姓可以從更多新股上市中獲利甚多。
首先,讓更多的企業上市,投資者可以有更多的選擇,可以有更多優秀的公司供投資。更多企業上市使市場供求更加趨于平衡,估值更加趨于合理,投資者可以用更便宜的價格投資。
其次,決定股市長期趨勢的是經濟基本面、企業基本面,多發些新股可能會抑制短期的投機炒作,但長期走勢是不會改變的。
資本市場是一個買家與麥加進行交易的場所,賣家當然希望奇貨可居,同樣的東西賣得越高越好,難道作為買家的投資者自然希望價格越低越好。現在大家經將股市與房地產市場相提并論,我們作個比喻,我們會因為擔心新房供應太多造成房子降價而抱怨嗎?會為了讓已買了房的人的房價不下跌,而要求新房暫停供應,或者只能限量供應嗎?顯然,可看出這種邏輯的荒謬。那么,股市不應是同樣道理嗎?
其次,應將新股發行與融資擴容程度地交給市場決定;將新股發行制度完善作為建設強大資本市場的重要舉措,并毫不動搖地推行新股發行市場化,人為維持高估值長期來看是對投資者不負責的,對資本市場未來也是不負責的。
在新股發行市場化背景下,應該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只要企業愿意上市,市場投資者愿意申購,保薦機構能發的出去,那就堅定地執行這一戰略部署。
世界主要市場無不歡迎和爭取更多新股上市。比如在國內暫停新股發行期間,香港市場仍然發行了兩百多億港幣的新股。
第三,目前來看,新股發行總量并不算多。
一提到股市擴容,很多人總是先聯想到股市供給的壓力增加,會給股價帶來沖擊,其實我們的證券市場擴容的速度不算快。日本在上世紀50、60年代,東京交易所每年股市融資的總量都占到當年總市值的5%以上,再以香港為例,就在上世紀90年代,其每年股市融資的總量也要占到每年總市值的3~5%,最高可以達到接近10%。
全球主要市場股票融資/市值比例平均在2~6%。比較而言,去年國內股市全年融資總量5000億,僅占當年總市值的2.2%左右。而國內直接融資比例一直遠低于間接融資比例,年股票融資/新增銀行貸款(除居民)比例不僅沒增長,反而下降了。
第四,證券化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我們再以先前的資產證券化率的研究結論為證,國內的證券化率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國內除石油石化外的大部分行業的證券化率仍低,尤其是中小民辦企業的證券化率更低,規模以上民營企業的證券化率只有25%。上海國資證券化率在08年只有18%,09年也只有25%,而其目標是10年達到30%,目前證券化率的收益率還很高,企業一上市就身價倍增,不正常,這樣意味著,最近幾年,資本市場要容納這些為未上市資產。
第五,上市公司的數量一點也不多。
再從全部上市公司數量上來看,截止到09年底,我們國內上市公司數量1718家,加上海外上市(未剔除可能重復計算的ADR以及H股)514只,總計不過2200多家的,這一數量僅僅是美國國內上市的公司數量的一半。
第六,高估值不應該成為我們股市的驕傲。
在股票估值高企的事情,多發行股票本身是好事,不過,這不是最理想的狀態。因為中國市場長期的高估值下,導致新股發行價高企,這從當前的創業板上市可見一斑。由此帶來的后果是上市公司以非常低廉的成本募集,而且全部超募了資金。盡管這種廉價股市資金的供給源源不斷,盡管有中國老百姓大量的儲蓄資金作為后盾,但如此濫用資本是極大的資源浪費。
第三個方面,市場工序兩方面都面臨大發展。
第一是繼續壯大投資者,尤其是長線投資者隊伍。
一是以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隊伍仍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二是在普通投資者隊伍的擴大上仍有很大空間。三是為基本養老金、年金等長線投資者入市創造條件。
我們認為這種長線資金的入市也要有一個長線投資的市場。
綜合來看,我們認為從證券市場資金供求關系的兩端,都會有非常顯著的擴張潛力,除非極端情況,我們認為沒有必要控制供給,比如說暫停新股發行、控制發行節奏等等措施,從長期看不一定是最優選擇,因為人為控制供給只會導致供求關系失衡,發行供給高企最終受傷的還是投資者。
從長期看,還是應該將維持這個市場動態平衡的權力交給市場本身。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也將與實體經濟的發展形成良性互動,一個具有較好資源配置能力的資本市場也將為當前的經濟結構調整發揮巨大作用。資本市場推進市場化進程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