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市場開啟兩年多來,整體業績保持了快速增長,因此也吸引了大量投資者的參與。很多投資者對創業板公司未來業績的成長抱有較高的期望,但部分創業板公司在上市后業績卻出現了大幅下滑。作為投資者而言,該如何看待創業板公司的業績波動現象?在投資創業板公司時,投資者又該如何理解創業板公司的成長性問題,做好投資決策?
從成長的規律看創業板公司的業績
從企業成長的規律來看,創業板公司大多數處于企業成長期階段,業績波動正是這個階段企業的重要特征之一。
創業板市場主要定位于成長階段中的中小企業。大部分創業板公司由于起步階段資源有限,一般都集中于單一業務、單一區域、單一產業環節或單一客戶,時刻面臨著行業波動、區域市場萎縮、上下游環境變化等外部沖擊,業績容易出現起伏。同時,公司發展中也容易遭遇瓶頸,如單一業務的公司會受制于細分行業市場的飽和,單一區域的公司業務會受限于區域的市場容量等等,業績也會因此出現下滑。據統計,2010年業績下滑最大的10家創業板公司中,8家公司業績下滑原因都與產品單一、市場空間有限、區域市場萎縮、上下游擠壓盈利空間等存在聯系。
面對瓶頸,企業會尋求轉型,以現有業務、技術、經營區域為基點,向新領域擴展。轉型一旦成功,業績將出現爆發式增長,但轉型需要大量的投入和必要的轉換時間,且如果失敗,企業亦可能遭受致命打擊,從此“一蹶不振”。
轉型成功的關鍵在于企業的持續創新能力。只有持續創新的企業,才能在遭遇各種瓶頸和不確定性時,進行各種調整,尋求技術、市場、管理上的突破口,發現新的業績增長點,實現新一輪的高速成長。如早年的蘋果公司在上世紀風光之后也曾陷入巨額虧損,其后又通過不斷創新,成就了現在的高速成長。因此,企業真正的成長性在于其持續的創新能力。而投資者投資創業板公司時,更需關注的是企業的持續創新能力,而非短期的業績波動。
從上市前后的數據看創業板公司的業績
從中小企業上市前后的數據來看,其業績增長普遍存在“耐克曲線”特征。
中小板上市公司的一份調研數據顯示,中小企業在上市后業績增長普遍存在“耐克曲線”特征,即上市后1、2年業績增長滯緩,甚至下降,而其后3-5年又恢復高速增長的態勢。前述現象主要基于兩點原因。一是中小公司上市前,往往業務單一,人員較少,管理成本不高;上市后,各項投入加大,規模迅速擴張,公司往往因管理經驗不足或管理水平未能跟上,成本急劇上升,業績逐漸下降。二是部分公司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前期投入過大,部分需計入當期,而收益可能體現在期后數年內,短期內業績因此受累。此后,公司加強管理或有效實施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前述影響逐漸消除,業績重新回到持續增長的軌道。同屬于中小企業,部分創業板公司上市后出現短暫業績增長滯緩或下降也符合中小企業上市前后業績增長的“耐克曲線”特征。
投資創業板公司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首先,投資者應樹立價值投資的理念,理性看待創業板公司股票“三高”現象。
創業板公司中存在較多新業態公司,且上市前業績增長較快,市場往往給出不低的溢價,普遍存在“高市盈率、高發行價、高募資額”的“三高”現象,一旦業績波動,股價波動會更劇烈,風險更高。同時,創業板公司一般都屬于“兩高六新”的企業,容易成為某些游資題材、概念炒作的對象。因此,投資創業板公司,不僅要了解公司的基本面,更要分析判斷對應的市場估值是否合理,避開估值虛高和炒作題材的個股,追求真正的價值投資。
其次,投資者應認識創業板公司的成長規律,正確看待創業板公司的成長性問題。
正如上文所述,業績波動本身是創業板公司所處特殊發展階段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創業板公司邁入成熟期前的正常現象。投資者應正視創業板公司的業績波動現象,給予其更多寬容,更多時間,把關注點放在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和持續創新能力上來,注重中長線投資,避免短期投機和跟風炒作。
再次,投資者應充分了解創業板公司信息披露的內容,密切關注創業板公司的各項風險提示。
投資者應時刻關注創業板公司發布的各項信息披露內容。特別要認清創業板公司“高成長”背后的“高風險”,充分了解創業板公司的各項風險內容,評估自身的風險喜好和承受能力,選擇適合自身的投資品種,避免盲目投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