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 唐立
周二,受資金面趨緊的利空消息困擾,滬深股指持續探底。大盤的犀利回調,也讓近期一直表現疲軟的創業板雪上加霜。昨日,創業板指數全日呈單邊下跌走勢,收盤大跌1.73%,并創出年內新低。以今年1月4日尚處于1155.11點的高點來算,創業板指在將近四個月的時間里跌幅達到17.04%。
創業板指數表現欠佳,個股普跌,一些季報業績優良的個股也未幸免。昨日整個板塊上漲個股僅32家,下跌個股則達到168家,新股天澤信息、恒順電氣上市首日雙雙破發。億緯鋰能、向日葵受益良好的一季度業績增長分別上漲4.40%、3.40%,成為當天創業板中不多的上漲個股;康芝藥業面臨主業危機幾近跌停,天瑞儀器、量子高科、盛運股份、銀之杰、中能電氣等均跌逾7%。
事實上,創業板指數與板塊個股之間已出現很明顯的助跌效應。一季報的“業績地雷”不僅引起相關個股股價大跌,同時也拉動板塊指數下行。統計數據顯示,4月25日公布一季報的科泰電源1~3月份業績下滑76.89%,長城集團和騰邦國際的下降幅度分別達到26.81%和24.67%,受此影響,上述三股連續兩日累計跌幅分別達到10.74%、8.99%、11.20%,股價也創出上市以來新低。
隨著創業板公司2010年年報以及2011年一季報基本大白天下,創業板的高市盈率發行和遠低于預期的業績增長,凸顯出該板塊的投資風險,也逐漸得到了市場的理性認識。統計顯示,已經公布2010年業績的168家創業板公司中,僅有不到半數的公司營業利潤同比增長30%以上,相對其動輒五六十倍的市盈率,這種增長速度似乎并沒有太大吸引力。也正是基于此,板塊的風險釋放成為了必然。根據深交所最新數據顯示,4月26日創業板平均市盈率為49.28倍,首次降到了50倍以下,相比于1月4日年中最高的80.01倍,已下降了38.41%。
分析人士指出,估值過高一直是創業板受到二級市場投資者廣泛質疑的主要原因。60倍市盈率是過去18個月投資者對于創業板估值的一個“水位線”,如果低于這一水平,一些基于價值考慮的資金就會考慮買入,進而對股價形成支撐。然而,從歷史走勢看,這一支撐的力度似乎越來越弱,統計顯示,前四次創業板的整體反彈幅度分別大約為50%、25%、30%和15%。近期創業板指數持續低迷,似乎預示著估值回歸之路仍未走到盡頭。
不過,毋庸置疑的是,部分創業板公司具備較高成長性,只是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表現出來。其原因在于,真正處在擴張期的公司,其業績往往受制于快速增長的成本,而這部分成本通常來自于業務擴張所需的投資和費用。然而,新增業務從開發到成熟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其收入和利潤的確認自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從這個角度講,一些投資者對于成長性公司的理解存在偏差,對于業績增長幅度不及預期的這一事實,也需要辯證地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