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樹遠
當春天的氣息開始彌漫,北泰卻仿佛仍置身寒冬。作為中國最大的汽車零部件制造及出口企業之一,北泰正因“清盤”事件倍感郁悶。雖然事實證明這是誤會一場,但企業面臨的困難卻真實存在。
“這是給北汽有限部分SUV車型加工的車橋部件,這些車橋是給中興汽車公司車型配套的。”在位于北京亦莊開發區的北泰工廠,車間生產部長崔偉,指著面前的汽車零部件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對于熟悉北泰的人來說,這種做法很“反常”。因為,一直以來北泰零部件幾乎100%進行出口。“我們的短期目標是,爭取未來兩年內國內業務比例占到50%以上甚至更高。”北泰高層對記者如是說。
是什么讓北泰做出如此大的改變?這事還得從“清盤”風波說起。
1月中旬,香港上市的北泰發布了一份名為《股價敏感資料之公布》的公告,由于2008年12月上旬開始,外匯市場的變化可能導致合約出現巨虧,北泰預計將因此而出現虧損2400萬美元。在北泰發布了上述公告之后,那些與北泰簽訂遠期外匯合約的銀行,開始要求北泰提前還款。禍不單行。不久,北泰從2000年開始合作的伙伴——上海工業投資集團向法院提出索償申請,要求北泰提前退還金額共3.266億元預付款、相關費用和利息。
為避免股價大幅波動,北泰不得不申請了停牌。停盤20多天之后,北泰于2月中旬向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主動提出臨時清盤呈請。北泰方面解釋這次清盤屬于主動、臨時行為,目的在于有足夠時間與銀行及其他伙伴進行溝通。
不過,據長期關注北泰的證券分析師說:“從2008年北泰經營情況看,利潤總額比2007年下降了不少。加之中國零部件企業正在越來越強烈地受到外資零部件巨頭的沖擊,一些銀行以及投資機構出于對零部件企業前景的擔憂而要求提前還款,其實也在情理之中。”
其實,“遠期外匯合約虧損根源就是來源于國際金融危機;人民幣升值給北泰這樣的出口型企業帶來了巨大壓力;更為關鍵的是,全球汽車行業的危局導致整車企業零部件需求量減少、價格壓低,”為此,北泰高層認為,“北泰今后要將主要戰場放在國內。”
不過這樣的轉型并不容易。汽車界知名分析師賈新光認為,“雖然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所帶來的巨大消費潛力,使中國汽車業在此次金融危機中的表現較歐美要好,但中國本身眾多層次不一的零部件生產企業,又會讓突圍產生一定難度。”
此外,中國汽車零部件市場也正在遭受國際零部件巨頭的沖擊。由于技術上無優勢,沒有自主品牌,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只能模仿別人產品生產,隨著整車企業特別是合資企業實行全球化采購,在推出的一些新車型上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幾乎沒有貢獻。雖然北泰高層一直強調北泰有多年的海外技術研發積累,但他同時也承認:“跟德爾福、博世以及博格華納那些企業相比,北泰還差得很多。”
此間有消息稱,北泰正準備引入戰略投資者,來改善公司運營情況。“北泰確實在與德爾福進行接觸,不過現在與德爾福商談收購事宜的中國企業還有很多,最終的收購結果還要取決于德爾福的意向。”北泰高層并沒有十足的把握。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