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李軍慧 北京報道
中華聯合保險增資擴股的問題或有轉機,記者2月17日了解到,去年10月,中華聯合保險開始了新一輪的談判,增資工作已經進入與重點合作對象談判的階段,中華聯合高層也表態,將在今年“完成增資擴股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而手持股票、苦等公司上市多年的員工們已經漸漸失去耐心,很多公司員工都在私下交易公司股權,股權叫賣價格也早已翻了幾番,而一些股權甚至已經流到了公司外部。在公司職工變現的同時,這種不合規的轉讓也為以后的股權歸屬埋下了隱患。
股權轉讓隱憂
中華聯合保險的職工張先生終于決定不再等待,苦等3年多時間仍看不見公司上市。
據記者了解,2005年,原中華聯合財險公司在內部下發了《員工持股實施辦法》,對不同級別的人員設定了各自的出資下限和上限,然后用員工出資的資金成立新疆華聯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華聯投資),最終以2.7億元間接持股中華聯合保險18%股份。
“入股的時候說是每年有6%分紅,可3年多一分錢都沒有見到。”張先生頗有些不平,“三番五次的增資擴股不了了之,讓我們看不到公司上市的希望。我們一個同事剛剛轉讓了手中的10萬股,成交價格是6塊5,我要賣也不能低于這個價格。”
中華聯合保險公司一位部門經理則告訴記者,按照該公司有關規定,即使離開公司,員工依舊可以持有公司股份,而且內部員工之間也可以進行股權轉讓,但不能轉給外部人員。而且保險公司的股權轉讓應該屬于保監會的監管范疇,不可能使無關人員成為保險公司的間接股權持有人。
“內部轉讓的話,報公司批準和備案,完成認購股份時發放給個人的股權證進行更名等手續即可。”對于身邊同事們的操作流程,早就想將股份轉讓的張先生早已熟悉,“如果是賣給外部人的話,不讓公司知道,買賣雙方簽訂《股權托管協議》或《委托持股協議》,去公證處進行公證,股權證交由買方即可。”
張先生沒有多想的是,原始股轉讓給公司外部人,在公司內并不會進行手續上的變更,因此股權證并不能夠改名,股權所有人仍是賣出人。這種情況下買方必定為此承擔風險,一旦上市后股票大幅升值,原來賣出人反悔,在股權所有人仍然是賣出人的情況下,發生爭執,買方并不處在一個有利的位置。
“在上市遙遙無期,而且沒有任何分紅的條件下,不少員工都選擇了轉讓股票,一個員工賣出幾十萬、上百萬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我估計買者多是些有閑錢的投資者。”知情人士介紹。
戰略投資者或浮出水面
中華聯合保險的資金困局已經出現了多年,在過去的兩年時間里,很多國內外知名機構都曾現身中華聯合的增資隊伍中,但最終沒有下文。
首都經貿大學庹國柱教授介紹,中華聯合保險前身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牧業生產保險公司。從2004年4月保監會批準,到2006年6月中華聯合保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揭牌,2006年中華聯合保費收入從十幾億增長到150億,躍居全國財險第四,躋身第一集團。
“高速的跑馬圈地需要大量資本金來支撐,否則就會面臨償付能力不足的風險。”庹國柱教授說,“中華聯合保險現在必須要轉型,在增加資本金的基礎上,還要強化風險控制和基礎管理,控制好賠付率和成本費用。”
據中華聯合保險內部人士透露,中國保監會和新疆建設兵團的大力支持下,去年10月增資重上公司議事日程。而在2009年1月17日于廣州召開的公司全國工作會議上,中華聯合保險董事長、總經理孫月生表示,2009年是“實施轉型的深化年”,中華聯合保險將“完成增資擴股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為了盡快完成增資擴股,中華聯合保險還成立了股改辦,抽調人手,招募有增資擴股經驗的人員,同時要求各部門配合股改辦的工作,提供業務情況和數據支持。
有消息稱,在去年10月重啟的引資談判中,國內外多家金融機構赫然在目,外方名單則多為保險機構,法國一家保險公司和英國一家世界性保險公司都在其中。而巧合的是,保監會原人身險制度處處長龔貽生也調任中華聯合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助理,被業內解讀為保監會對中華聯合保險增資的“高度重視”。
中華聯合保險股改辦人員則言辭謹慎,對外資股東消息不予置評。
相關專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