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閻 岳
近日,中國證券業協會會長黃湘平對推動規范新股發行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其中重點提到詢價對象要切實遵循誠信原則開展業務、以廣大投資者的利益為重,這一點引起了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共鳴。
現行的新股發行制度較之以往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這一點容不得懷疑,但其中存在的問題也不能回避,市場詬病較多的集中在詢價和申購環節。因為這些問題的存在,中小投資者很難享受新股發行中產生的“制度性福利”。
監管層也注意到了這些問題的存在,并正在著手進行改革。黃湘平會長的態度被市場認為是新股發行制度整改的開始。
如何改革新股發行中的詢價和申購兩個環節,才能讓廣大的中小投資者得到實惠,業界專家和市場參與者雖然有著各種各樣的看法,但出發點則基本一致:就是新股發行改革的方向應該是保護中小投資者,讓他們分享新股上市帶來的適當收益。特別是國企上市,更應該向中小投資者傾斜。
對于新股發行制度的改革,經濟學家華生的看法受到了眾多投資者的歡迎。他認為,可以維持現有的申購方式,但要在網上發行的條款中明確一條,“當出現超額申購時,要優先照顧中小投資者”。這樣,當中小投資者認購不踴躍時,機構投資者在網上發行時仍然可憑資金實力來說話。但在超額認購時,應該按照賬戶來分配新股,優先照顧中小投資者。目前實行了實名制,按照賬戶來分配是可以實現的。這樣大機構就會因預期收益的不明確,減少高息拆借打新的動力,從而在網上發行環節給普通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機會。
另外一種被認為較為妥善的做法是改革目前的網上申購模式,即將中小散戶與機構投資者的申購過程相分離,為中小散戶和機構投資者分別配置一定比例的股份,同時進行網上申購,以有效地保護散戶的申購權益。同時,考慮到中小散戶與機構投資者的申購資金相差懸殊,可以設置較低的中小散戶申購股份上限。
對于平抑一二級市場價差,有人曾提到過利用稅收的手段來解決。即設置一個稅種,以新股發行上市的時間來計算,比如7日。這種稅存在于新股上市交易后的7個交易日,由交易所系統征收。它的適用對象是那些申購新股成功的資金主體,其征稅標的是交易價和申購價之間的利差。如果新股在上市之后的7個交易日里都低于申購價,該稅種不予征收。該稅實行遞減稅率。例如,申購新股成功者在該股上市交易首日賣出,那么其稅率是70%,次日則為60%,如此推演下去……第7日為10%,第8日則該稅被取消,歸零。
利用稅收的方法既保障了一級市場資金的合理利益,又可促進居民通過購買一級市場的理財產品來獲得一般性收益,這也符合中央提出的“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的政策。
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也提出了一種方法,就是將申購方式分為網上和網下申購。機構投資者在網下配售,也在網下申購,可采取抽簽的辦法。散戶在網上申購,也采取抽簽辦法,但不按資金量抽簽,而按戶頭抽簽,即規定每個賬戶最多申購不超過10000股、50000股等。這樣中小投資者中簽率就高了,中小投資者可以享受到一級市場的收益,持股成本也較低。
在新股發行中惠及中小投資者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根據二級市場投資者的持股市值及其連續持股的時間配送新股認購權證,或者干脆向一定金額以下的賬戶免費發放認股權證,由投資者決定是否行權購買該上市股票;再比如擴大詢價機構規模,形成充分競爭的局面,并加強詢價機構操守建設。也可以組織獨立的機構作為第三方,由獨立機構在新股發行時對多家機構詢價……
新股發行向中小投資者傾斜的方法有很多種。盡管如此,也沒有一個人認為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會一步到位,“新興+轉軌”的市場特征決定了發行制度的改革更適合漸進的過程。也許不久之后,市場就能看到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方案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