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快報記者 高菲
據最新消息顯示,新股發行(即IPO)制度改革已經正式列入2009年監管部門的工作日程,并有望于近期成行。消息傳出后,A股市場延續前期的放量反彈勢頭,繼續上攻,滬指一度站上2000點。分析人士及眾多普通投資者認為,市場化的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有利于A股市場的長期發展,在改革過程中,應著力解決機構與散戶之間的機會分配不均、源源不斷的限售股壓力等問題。
現行發行制度弊端較多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與變化,弊端叢生的新股發行制度和源源不斷的“大小非”、“大小限”,一隱一顯,交替擾亂證券市場的健康有序運行。
資料顯示,2006年發行了71只新股,平均發行市盈率24.4倍;2007年發行了120只新股,平均發行市盈率29.9倍。在高唱價值投資的氣氛下,新股無不以遠高于市場平均水平的高市盈率發行,且不論公司質地如何,上市首日必狂漲,有的甚至高達500%-600%。在這樣的背景下,只要能上市,企業就能一手瘋狂圈錢,一手拋售大小限套現,與之相比,企業利潤不過九牛一毛。苦的是二級市場眾多接盤者。最典型的莫過于中石油,從48.46元下探至昨日的10.57元,半年左右跌幅近80%。
另外,按目前的新股發行制度,如果不變革,隨著IPO重新開閘發行,產生的限售股將會成為未來新的“大小限”。“大小限”甚至無須和“大小非”一樣支付對價,即可在不遠將來獲得流通資格,且數量超過股改前8倍,就其對A股估值系統的破壞,遠甚于“大小非”。投資者不僅要承受大量限售股減持引發的嚴重打壓股價,還要承受對未來限售股減持的恐懼心理壓力。
據研究機構預計,2009年將有6851.25億股限售股上市流通。天相投顧統計顯示,在上述限售股中,IPO限售股為4513.15億股,占65.48%。
改革發行制度影響正面
據了解,監管部門曾向各大機構投資者征詢對現行發行制度的相關意見和建議,并進行了相關調研。征詢問題主要集中在詢價制度、詢價的有效性、新股分配機制、存量股份的發行以及審核制度等幾個方面。分析人士認為,新股發行改革的方向將對A股形成長期利好。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認為,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時間可能就是2009年初,通過新股發行市場化改革,向成熟市場發行制度過渡,這將對證券市場帶來正面影響。
記者隨機采訪了十多位普通投資者,超過九成的人表示,現在“打新股”中簽太難,如果在新股分配機制方面向散戶進行一些傾斜,這樣的改革才能算得上成功。至于改革可能涉及到的其他方面,多數人認為將對夯實市場的基礎起到正面作用。
當然,市場上不乏一些頗為“冷靜”的聲音。廣州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師對記者表示,新股發行的改革,自然會讓人聯想起“重新發新股”,這將對市場短期構成較為復雜的影響。一方面,管理層肯定是想盡快恢復股市的融資功能,而這必須先把市場氛圍搞好,推出更多的利好措施來支撐市場信心,大盤最近的回暖實際上正是這種反應。但從另一個角度考慮,融資重新開閘可能已為期不遠,這將導致資金面的緊張,對市場構成利空,進而打壓大盤的走勢。
在現行IPO制度下,新股中簽率偏低,新股上市首日一般都出現驚人漲幅。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