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北京1月16日 題:中國農行基本完成股改但未定引入境外戰略投資者
記者任芳 劉琳 王建華
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16日正式掛牌成立,至此,持續時間達5年之久的中國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進程基本完成。
然而,在一些境外戰略投資者最近相繼減持中行和建行股份的背景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最后一個完成股改的農業銀行的高管同日表示,在是否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方面尚未作出決定。
中國農行副行長潘功勝說,農行正在積極研究引入戰略投資者的時機、類型和方式,但是還沒有和境內外任何一家潛在的戰略投資者進行正式談判。
農行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2600億元人民幣,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和財政部代表國家各持有其50%股權。新設立的公司繼承了原農行的全部資產、負債、機構和人員,業務范圍不發生任何變化。
農行完成財務重組后,截至2008年底的各項經營指標良好,不良貸款率降至4.3%,撥備覆蓋率達到62.5%,核心資本充足率8%,整體資本充足率9%,資產收益率0.79%,凈資產收益率接近20%。
潘功勝說,盡管目前全球金融危機嚴重,但在日常的外事交往中,仍有不少境內外戰略投資者表示出投資農行的濃厚興趣。
最近一段時間,中行的境外戰略投資者蘇格蘭皇家銀行和瑞士銀行出售了所持中行全部股份,分別獲利約8億英磅和3.35億美元;建行的境外戰略投資者美國銀行減持了建行部分股份,獲利11億美元。
工行的境外戰略投資者持股將于今年4月和10月結束鎖定期,是否發生減持行為還不得而知。
不過,為數不少的境外輿論分析認為,更多的境外戰略投資者趁機套現離場“將不可避免”。戰略投資者共計持有中行、建行、工行和交行的約1000億股股份。
中國國有商業銀行引入境外戰略投資者,本意是促進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加快改進公司治理結構,幫助實行科學的、現代化管理。
而作為回報的一部分,除了直接獲取股權利益外,中方還為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便利,如在信用卡、私人銀行等領域開展合作。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經濟研究所原副所長于祖堯說:“一些所謂的境外戰略投資者減持中資銀行股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為它們的本來目標就是從中國獲取高額利潤。”
他還批評說,在何謂“戰略投資”的問題上,一些所謂的“境外戰略投資者”并不是很在意,它們對長期投資和短期投機不會區分得很清楚。
“我們除了要努力學習國外戰略投資者的先進管理經驗和技術,更要認真學習國外戰略投資者的母國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先進做法。”于祖堯說。
于祖堯認為,一些境外戰略投資者減持和拋售中資銀行股份,雖然對中資銀行本身影響并不是很大,但是對市場信心卻產生了不小的打擊,更重要的是,這很可能是國外某些人同聲“唱衰中國經濟”的信號。
中國國有商業銀行股改基本是經過財務重組、引入戰略投資者和上市三個步驟。2003年12月,國家通過匯金公司向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分別注資225億美元,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正式啟動。
2005年4月,國家通過匯金公司又向工商銀行注資150億美元,2008年12月再向農業銀行注資190億美元。
建行、中行、工行和交通銀行先后完成財務重組,并引入境外戰略投資者,在香港H股和境內A股市場上市。
截至去年9月底,建行、中行、工行和交行的資本充足率均超過12%,不良貸款率則在1.75%到2.58%之間,稅前利潤分別達1206億元、803億元、1087億元和296億元。
潘功勝說,“擇機上市”也是農行改革的基本內容和步驟之一,但是在當前全球金融動蕩的形勢下,制定時間表是不現實的,此外,農行完成上市的技術準備也至少需要一年時間。
潘功勝還暗示H股和A股市場都是最佳的地點選擇,而且是以A+H模式上市。他說,其他國有商業銀行的上市模式為農行提供了很好的借鑒,H股市場是全球最重要的資本市場之一,而A股市場近年來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潘功勝說,農行未來的業務特點是“橫跨城鄉、融入國際”。目前農行涉農貸款占比為30%,涉農存款為40%,縣域機構和人員占比達50%。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農村市場的巨大空間將是農行日后上市的最大“賣點”,周邊地區如香港、東南亞等將是農行走向國際的重點區域。”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