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文刀山:中信銀行劣質關聯貸款隱憂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3日 10:38 大眾證券
據中信銀行承銷團一人士透露,16日在香港公開招股后,中信銀行國際配售部分已獲得近40倍的認購額,相當于1340億美元的認購資金。據預測,中信銀行最終將凍結超過3000億港元的資金。不過筆者在了解了中信銀行的一些公開經營信息后,不免對中信銀行的盈利能力存在一些擔憂。 中信銀行的招股意向書中顯示:中信銀行將20億關聯貸款以本金原價轉讓給光大銀行;將帳面價值為11.42億,凈值為4.16億的不良關聯貸款以4.16億價格轉讓給中信集團,中信銀行2004、2005、2006年核銷的關聯貸款額為105億元。截至2006年12月30日中信銀行對控股股東及其下屬子公司的貸款余額為22.73億。 上述信息表明中信銀行為上市而改善公司資產質量,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中信銀行給關聯企業貸款的質量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如將上述帳面價值為11.42億,凈值為4.16億的不良關聯貸款以4.16億價格轉讓給中信集團,僅此一項就讓中信銀行損失了7.26億,不良貸款損失率達到63.57%。中信銀行2004、2005、2006年核銷的關聯貸款額為105億元,年平均核銷的關聯貸款就達到35億,這都說明了中信銀行給關聯企業不良貸款數額較大,且不良后損失率較高。而將20億關聯貸款以本金原價轉讓給光大銀行的與光大銀行轉讓行為,造成中信銀行平白損失了1.2億以上的利息收入也從側面反映了中信銀行的關聯貸款質量堪憂。 如果中信銀行上市后,其關聯貸款仍不能真正改善經營情況,而中信銀行仍在目前已有關聯貸款的基礎上繼續發放甚至擴大關聯貸款,結合前文所述的關聯貸款中曾經出現過較多的不良貸款的情況,不得不讓人懷疑這些關聯貸款是否會象以前的關聯貸款一樣形成大量的不良甚至損失,從而對中信銀行未來的盈利能力造成比較大的影響。 令人擔憂的其實還遠非它的關聯貸款。 公開資料顯示,2006年中信銀行存貸比為74.9%,幾乎達到了銀行監管的上限75%,同期行業平均存貸比為69.1%。 通常來說,高存貸比顯示銀行資金被充分利用,可能給銀行帶來更多的收益,但同時也意味著銀行可能要為此面對更高的經營風險。然而,中信銀行在2006年的凈資產收益率僅為13.07%,與A股上市銀行中2006年凈資產收益率最高的興業銀行(601166)23.45%的凈資產收益率相比顯然有著不小的差距。也就是說,中信銀行高的存貸比在使銀行承擔高風險的同時,卻沒有給銀行帶來比其他銀行更高的收益。 中信銀行的招股意向書中顯示,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中信銀行向制造業(包括鋼鐵、汽車、機械制造及電子等行業)、批發零售、以及電力、燃氣和水的生產供應行業、及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發放的貸款分別占銀行全部對公貸款組合的29.4%、9.1%、10.3%和9.7%。而制造業與零售業通常被認為是高風險領域。中信銀行將近40%以上的貸款投入這些領域,其蘊含的風險不言而喻。 中信銀行的招股意向書顯示: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信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為115.65億元,撥備覆蓋率為84.62%,銀行監管的標準為60%。 中信銀行撥備覆蓋率的確符合銀行監管的標準,但如果要達到100%的理想撥備覆蓋率水平,則還需要增加17.78億元。那么,僅此一項,中信銀行 2006年度的凈利潤就要相應減少17.78億元,即在100%撥備覆蓋率的前提下,中信銀行2006年度的凈利潤將會為19.52億元,如果是這樣,則中信銀行在2006年的每股收益僅為0.062元。這不禁讓人們對中信銀行能否實現每股收益0.148元目標產生懷疑。 綜合以上三點“隱患”,我們發現,高存貸比和高風險貸款結構不僅未給中信銀行帶來高收益,而且制約了其提升盈利能力的空間。結合其關聯貸款的變動情況、撥備覆蓋率偏低等情況,作為一個普通投資者,我們不禁擔心中信銀行能否實現其預測的2007年每股收益0.148元,凈利潤56.68億,相比2006年37.13億元增長52%的目標。如果不能實現每股收益0.148元,那么中信銀行的市盈率將更高。文刀山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