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赴港上市門檻或提高 證監會及港證交所不置可否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8日 13:39 南方日報
本報綜合報道 日前有消息稱,我國將限制企業到香港進行首次公開售股(IPO)。 一些投資銀行界和監管機構的消息人士透露,將來只有尋求籌集資金超過10億美元的企業,或計劃在香港和中國內地同時上市(H+A)的企業,才會獲得中國監管機構的批準,到香港上市。 防止內地股市泡沫化之舉? 報道稱,銀行界表示,中國政府已引入這一非正式政策,目的是在于迫使大多數上市候選企業發行A股,加入上海或深圳交易所,而非到香港交易所上市。 近年來,在內地股市長期大幅走低期間,香港一直是數以百計的內地企業首選的上市地點。 報道指出,中國的決策者認為,增加國內企業在上海及深圳股市進行A股上市,將有助于吸收境內剩余的資金并防止國內股市泡沫化。 同時,決策者也擔心,如果繼續讓企業無節制地到香港進行H股上市,中國的投資者就不能從國內一些快速增長的企業中獲益。 香港一家投資銀行的分析師接受法新社采訪時指出,在過去一兩年里,業界已經盛傳中國政府將會采取新措施限制企業赴港上市。 他說,新政策規定IPO規模至少10億美元,應該選擇香港及內地兩地上市,也就是H股和A股上市的企業。至于規模小于10億美元的企業,則應該只在內地進行A股上市。 證監會及香港證交所不置可否 近期即將在香港和上海兩地上市的中國大企業包括了中信銀行和太平洋保險,兩者的IPO規模都將達到數10億美元。 一些分析師擔心,中國的最新政策或將削弱香港作為大中華地區上市中心的地位,但也有人認為,為避免香港受到嚴重的沖擊,讓投資者對香港留下“不是一個自由的市場”的印象,中國政府對企業上市的限制范圍,應該有一定的限度。 今年1月間,普華古柏(PwC)預估中國企業今年將通過中國境內的IPO籌集250億美元的資金,較去年增加50%。反之,中國企業在香港籌集的資金規模今年將較去年減少50%,200億美元。 針對新政策的報道,中國證監會拒絕作出證實,據《金融時報》報道,銀行界人士說,預料在企業有充足的理由下,證監會還是會允許部分中國企業到香港進行IPO;香港證交所發言人也不愿意置評。 不過眾所周知的是,去年以來,證監會針對中國股市出現的一些異常交易情況,頻出“殺手”。同時,監察部也希望相關證券公司予以高度重視,配合做好客戶管理工作。 據報道,上證所有關人士表示,今年前三月,上證所已進行異常交易調查逾百起,涉及證券營業部近200家次。 -相關報道 凱雷入股計劃遭否決 重商行取消赴港上市 本報訊 重慶銀行監管部門日前表示,由于技術性原因,美國私人資本運營公司凱雷投資集團收購重慶市商業銀行7.99%股權的計劃遭否決。 據《財經》雜志報道,重慶銀行監管部門表示,依照2003年頒布的監管規定,入股中資商業銀行的境外金融機構總資產不得低于100億美元;而凱雷投資集團用以入股重慶市商業銀行的基金規模未能達到這一標準,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以此否決了該集團的入股計劃。 報道稱,重慶市商業銀行董事長張復表示,該銀行還將取消年內香港上市的原計劃,轉而籌備在國內A股市場上市。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