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匯儲備充足削減海外上市熱情,專家稱國企A股上市有利于優化國內資本市場
2006年年底,中國人壽(2628.HK,601628)引導了一輪H回歸A的浪潮。由于內地股市日漸火爆,內地企業選擇A股上市勢頭也蓋過了境外上市。有關專家表示,國家一直鼓勵優質資源在國內上市或回歸A股,這樣一來是保障國內投資者的投資回報,二來也是加強國內資本市場實力,優化國內資本市場。
海外上市熱情削減
香港媒體近日報道稱,證監會自去年9月以來,一直沒有再批準國企境外上市。稱此舉是希望鼓勵國企留在A股市場上市,冀以增加股票供應,為供求失衡的內地股市降溫。
上交所一位人士向記者表示,證監會不再審批國企境外上市可能出于三個方面的考慮。首先,國家希望優質企業留在國內;其次,國內資本市場發展好,吸引企業在國內上市。同時,外匯儲備充足也使海外上市失去了意義。
“我們不能說不批準國企到境外上市,但證監會、銀監會和國資委是鼓勵國企到國內上市和回歸A股的。”北京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劉澄對此評介說。據劉澄介紹,國家一直鼓勵優質資源在國內上市或回歸A股,這樣一來是保障國內投資者的投資回報,二來也是加強國內資本市場實力,優化國內資本市場。
“不批準的是壟斷型企業,但地方和非壟斷型國有企業上市的選擇還是比較自由的。”劉澄補充說。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國資專家表示,對于在香港上市的大型國企來說,回歸A股將會形成“國有股+A股+H股”的股權結構。
“這種結構一方面有利于國有企業改善股權結構,完善企業制度。另一方面,更有利于提高境內資本市場的投資價值。”這位專家指出。
回歸A股浪潮
國內一直有輿論認為,國內優秀的資產都在海外上市,使得境內投資者分享不到這部分利潤。上海榮正投資公司的合伙人馬飛告訴記者,從監管角度考慮,讓優秀的企業在國內上市,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而這部分工作早已經開始,一些大型國企早就掀起一股“回歸潮”,國有大型企業從海外紛紛回歸國內A股上市。
2006年12月15日證監會發審委通過中國人壽回歸A股審核,2007年2月7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完成上市,募集資金凈額約278.1億元。
與此同時,更多大型國有H股上市公司加入了回歸A股的行列。就在中國人壽回歸A股之時,2006年底首都機場發布公告稱,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8億股A股,募集最多40億元。德意志銀行在發表的研究報告中引述首都機場管理層表示,該公司計劃于今年第3季度發行A股,并于4月或5月進行全球路演。
中國移動(0941.HK)總裁王建宙在2006年年底也曾公開表示,中國移動希望回到國內A股上市。并表示,中國移動回歸A股,一是希望內地投資者能夠得到投資中國移動的機會,二是希望中國移動用戶能夠同時成為中國移動的股東。
至2006年歲末,中國銀行(3988.HK,601988)、中國國航(0753.HK,601111)、中國人壽已回歸A股。而工商銀行(1398.HK,601398)歷史性地創造了“A+H”股同步發行、同步上市的模式,并且將存量資產留在A股市場。
3月1日,平安保險H股回歸A股也將完成上市,這預示著,2007年,境外上市企業仍將延續回歸A股熱潮。
回歸國內A股的遠不止以上這些企業。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助理吳曉求在第十一屆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上指出,在未來幾年中,中石油、建設銀行(0939.HK)、中海油(0883.HK)、神華能源、交通銀行(3328.HK)、中國鋁業、中國財險、中國遠洋等都應回歸A股。
民企海外上市仍熱
實際上,國企境外上市減少,民企卻隨即趕上。據香港媒體預測,最少有12家大中型內地民企在年內進入香港股市,總集資額最少達387億元,每家集資額逾2億美元(約15.6億港元)。
上交所人士向記者透露,最近證監會研究中心也在發表一些研究成果,提出發達的資本市場是大國的必由之路,這些都透露出來一定的信息。
也就是希望優質的企業在國內上市。
該人士向記者表示,民營企業上市也需要證監會審批,但是最近還是有不少民營企業在海外上市。
民營企業匯源果汁于2月23日完成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受到香港投資者熱捧,募資達到24億港元。
匯源執行董事路長青告訴記者,在香港也聽到一些消息說國內監管層希望一些大型企業盡量在國內上市,但是一直沒有得到確切的消息。而匯源上市地從一開始就選擇在海外上市,上市的過程也是根據企業自身的發展戰略來定,并沒有過多的考慮其他背景。
本報記者張冰 桂衍民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