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恒寶股份招股意向書中疑點重重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 10:23 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趙學毅 12月15日,恒寶股份披露了首發股票招股意向書,中小板家族將再添一員。令人遺憾的是,這家公司有不少的疑點隱藏在公告中,這些比較隱蔽的疑點極有可能會帶來一定的投資風險。 疑點一:如何保證利潤增長? 該公司目前主要為通信、金融行業的客戶提供卡產品。卡市場目前已經是一個全球化市場,且競爭激烈。公司能從中擊敗對手,分得一杯羹,實屬不易。實際上,近三年來,公司部分主導產品的銷售均價逐年下降,如密碼卡2006年1-6月平均售價稅后較2003年下降了51.43%。盡管公司在降低成本方面全力以赴,但成本控制具有一定的邊際遞減效應,如果公司在現有成熟產品上的成本降低幅度低于產品價格下降幅度,則公司將面臨總體盈利水平下降的風險。合并利潤表顯示,2005年度公司主營收入為17211.46萬元,當期主營成本為8585.56萬元;而2006年中期,主營收入和主營成本分別為13090.53萬元、8753.22萬元。對比發現,該公司今年主營成本的增長速度將遠遠超過其主營收入的增速。 另外,綜合毛利率水平從2005年的50.12%下降為2006年1-6月的33.13%。公司將此歸因產品結構的變化,主要是SIM卡產品毛利率較低但占比上升,而軟件產品毛利率高但占比下降。公司在募集資金使用計劃中披露了智能IC卡操作系統開發及產業化項目、IC卡模塊封裝生產線建設項目等四大投資項目,即使募集資金全部到位,但這些項目的投產也并不會帶來想象中的收益。合并利潤表顯示,今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558.52萬元,僅占2005年全年的39.8%,如此推算,2006年業績下滑已經在所難免。攤薄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凈資產收益率均出現明顯的下滑趨勢。投資者不禁充滿疑問:恒寶股份拿什么拯救業績? 疑點二:獨董“攀親”客戶欲何為? 在公司披露的高管名單中,有三人任職公司獨立董事,但有兩名曾在公司客戶中任職,這值得大家探討。公司獨立董事李慧芬曾任中國聯通黨組書記、總經理等職;而獨立董事吳龍云曾任中國聯通財務部部長、審計部總經理。兩人都曾在中國聯通工作過,且擔任重要的職務。而中國聯通又是恒寶股份的重要客戶,占公司整個銷售收入的比例較大。2005年底公司成為中國聯通十一家SIM卡供應商之一,到2006年前三季度已成為其主要供應商之一,供貨量位列第五位,市場份額為12.45%。人們不禁生疑,對于恒寶股份這種客戶相對集中的公司來說,其客戶的人事變動是不是過大一點?另外,恒寶股份產品進入聯通系統與獨立董事是否有何默契?獨立董事任職條件中規定,最近一年內曾經在上市公司或者其附屬企業任職的人員不得擔任獨立董事。或許該公司兩名獨董都符合此項條件,但由于曾經在重要客戶中的任職,能否嚴格履行其職責,不存在利潤包裝、內幕交易等行為,以確保中小股東利益呢? 值得注意的是,恒寶股份還是對主要客戶的依賴風險做出提示:按客戶的總公司來匯總劃分,2003年至2005年1-6月,公司向前五名客戶的銷售額分別占同期收入的60.72%、57.81%和59.97%,銷售相對集中。如果公司主要客戶出現不穩定或其生產經營出現較大波動,將對本公司的產品銷售和盈利空間造成一定影響。公司2006年1-6月銷售增長主要來自于聯通和小靈通SIM卡訂單的大幅增長,公司對主要客戶的依賴程度可見一斑。 疑點三:巨資購置地產披露含糊?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公司用簡短的一句話模糊地披露了巨資購置地產事項。“2006年上半年公司集中支出了5977.05萬元用于購買土地和房產,從而導致6月末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比上年末稍有降低。”對于凈資產僅僅1.4億元的恒寶股份,為何對于所購買的土地和房產未作詳細披露,為何在上半年匆匆集中支出了近6000萬元的款項用于購買土地和房產?對于恒寶股份來說,此項購置地產金額占凈資產的42%,動用如此巨大的款項,相必充分考慮了公司的長期發展。但耐人尋味的是,作為一家以卡產品為主導的公司,不惜巨資投向房地產,是不務正業,還是公司對自己的主營產品也沒有信心呢? 公司在償債能力一項中一再強調“日益增強的盈利能力為按期足額償還利息提供了堅實的保障”,但實際上,公司利潤增長的持續性已經受到質疑,不僅如此,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控股子公司恒寶信息業務收入結構轉型的風險都將使恒寶股份面臨盈利水平下降的風險。所以,公司在這種條件下,不惜花費6000萬元去購置地產,實在是應該詳盡披露一下,以便能解投資者心頭之惑。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