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彭博商業周刊
種種跡象顯示,資本市場受到了習李政府的重視,證監會在推動股市上漲方面不遺余力
如果上證綜指從2000點上漲到4000點,新增民營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潛力在4萬億元以上。
中國政府正在推動新一輪“四萬億”,姑且稱之為“新四萬億”。有別于2008年以政府投資為主導,大興基礎建設的“舊四萬億”,“新四萬億”將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作用。
自新一屆政府執政以來,就有不少政府智囊團隊提出類似“以股市上漲為手段,搞活資本市場的投資功能、融資功能,帶動居民財產性收入,增強中小民營企業的投融資能力,進而實現經濟結構轉型、拉動消費的目的”的建議。萬博經濟研究院測算過,如果上證綜指從2000點上漲到4000點,A股的流動市值將增加20萬億元,由此帶來的新增民營企業投資能力和居民消費潛力在4萬億元以上。
種種跡象顯示,資本市場受到了習李政府的重視,作為“中國夢”的重要抓手之一,前所未有地得到了國務院、央行[微博]、證監會[微博]等部門“一盤棋”式地呵護。
最近的事實是,11月21日,謝鎮江在第十屆中國證券市場年會透露證監會授權《證券日報》寫文章唱多股市的細節。謝鎮江透露,9月22日、9月23日兩天,A股連續兩天大跌,在中國證監會有關領導授意下,9月24日《證券日報》刊發了《中國股市市值再增二十萬億,滬指躍上四千點的路徑選擇》一文。與此同時,在中國證監會有關部門的直接指導下,同日用了八版專刊,全面細致地分析了多個國家和地區養老金入市的情況。
很顯然,證監會在推動股市上漲方面不遺余力,但這并不是全部,更深遠的意義是:一,中國資本市場逐步回歸其在金融領域應有的地位;二,資本市場扮演結構轉型的重要工具大概率得到高層的首肯。
核心觀點一:資本市場地位回歸
我所說的回歸,主要指的是資本市場投資功能回歸。
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在金融領域得不到其應有的地位,或者說資本市場長期因功能定位不合理,而大起大落、結構畸形。筆者至今清晰地記得,在2012年第八屆中國證券市場年會上,第三屆證監會主席周正慶老爺子既憤又無奈地講到,“股市低迷的原因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領導機構和主管部門對資本市場的重視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當前重視不夠。”從證監會主席的口里說出如此直白的話,不得不反思。
在新中國的金融史里,資本市場從最初的摸著石頭過河,到為國有企業解決困難服務,重融資輕投資一直困擾著A股的發展。回顧A股的歷史,這一點有充足的證據。
雖然上交所[微博]、深交所[微博]1990年底就正式開業了,但姓“社”姓“資”的問題一直困擾A股的最初發展,直到1992年小平南巡,擲地有聲地說出“證券、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有沒有危險,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高層一言讓時任證監會主席的劉鴻儒“有一種一塊石頭終于落地的感覺”。中國的資本市場抱著這種試的態度,從1990年到1997年,摸著石頭過河,從無知到幼稚,第一批上市的大部分是集體所有制企業及中小型全民所有制企業,而且都是試水性質的。
從1998年到2008年,國家將國有企業的改革目標定位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支持大型國有企業優先改制上市,資本市場的定位則成了“為國有企業解困服務”,其“圈錢”功能成為首要功能,投資功能則一直被忽視。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上一波牛市。在這十年間,大批關系國計民生的大型國有企業改制上市,把包括國有銀行等在內的國有企業從債務危機中解救出來。2005年“股權分置”改革大范圍啟動,為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提供了重要平臺和機會。期間無論是1999年國務院搞活市場的“六項政策”引起“5.19”行情,還是2004年年底國務院針對資本市場的“國九條”助推股市最終飆升至6000點,資本市場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不需贅言。
那么,在如今這輪從2000點起來的、可以預期的牛市中,資本市場又在扮演什么角色?至少股市原來單純強調融資功能而忽略投資功能的時代過去了。原因有三:
首先,社會無風險利率進入下降周期,大批社保、企業年金、住房公積金等縮水空前,面對龐大的養老金虧空,從國家穩定的層面要求股市的投資功能必須歸位;
其次,中小企業融資難,已經嚴重制約中國微觀經濟的發展。去年由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擔任組長,央行、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等全面參與的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主要解決的便是融資問題,這種高度前所未有。而構建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的緊迫性更加強烈,資本市場進入以馬凱為主導,央行、銀監會、保監會“一盤棋”式的高度,即意味著一個“全新的資本市場”;
再次,社保等資金保值增值,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舉措,這從根本上決定著中國老百姓的消費意愿,因此這是拉動消費,促進結構調整的舉措之一。
現在,曾主導經濟高增長的房地產市場難以延續,出口疲軟,傳統產業產能過剩,中小型新興企業融資難,微觀經濟層面持續惡化進而影響就業率;社會無風險利率下降,40萬億元的個人銀行存款、社保資金、企業年金等面臨空前縮水壓力,所有的問題交織,仔細分析,股市正是這錯綜復雜死結的“活扣”。資本市場回歸投資功能、融資功能并重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無以替代。
核心觀點二:不用懷疑國家呵護股市的力度
過去發展不健全的資本市場,正是新一屆政府的王牌之一,而如果股市現在已經是4000點了,這張牌的威力便大打折扣。可以預見,資本市場的“新常態”之一是更加市場化,法律更加健全,包括退市制度、注冊制、分紅政策、監管層的功能、中小投資的利益保護等,資本市場將真正起到資源優化配置的作用;另一“新常態”是在市場信息沒有完全恢復、整體經濟較差的情況下,政府對股市進一步下跌的容忍度比較低,央行、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一盤棋”式的呵護。
在經濟整體不佳的情況下,投資者對股市的信心、流動性高度敏感。但細心的投資者應該注意到,從今年6月份開始,央行對流動性的預期管理非常明確。
6月份,金融機構外匯占款結束連續10個月的增長態勢,而為負的882.8億元,加之新股申購凍結資金以及公開市場到期資金銳減的影響,市場流動性壓力很大,但是當月,央行選擇暫停正回購,央行靈活的公開市場操作策略給機構吃下了“定心丸”,這成功化解了市場對流動性吃緊擔憂的預期。
到了7月份,信貸數據更是低于市場預期,M2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13.5%,低于市場預測的14.4%,同時7月份新增貸款只有3852億元(6月份為1.08萬億元),成為自2010年1月以來增速最低的一個月。要是以往,股市早就跌得稀里嘩啦,但央行第一時間站出來解釋低于預期的原因以及強調‘總量穩定、結構優化’的貨幣政策并沒有改變。
央行最近一次流動性預期管理是11月21日,宣布基準的一年期貸款利率下調0.4個百分點至5.6%,無論是幅度、時間點都大幅超出市場預期。市場普遍預期,降準以及進一步降息會已經提上議事日程,我國將進入大降息周期。請注意,央行降息的背景是11月20日,資金面波動超過市場預期,交易所資金利率在IPO影響下已趨緊數日,銀行間市場頭寸難平迫使交易延時,錢荒陰影使得市場情緒明顯回落。
不難發現,央行在流動性預期管理方面不遺余力。股市現在正是在流動性預期向好、社會無風險利率加速下降的情況下,出現了爆發式上漲,尤其以金融板塊為代表的高分紅率、低估值藍籌股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周正慶老爺子過去一直耿耿于懷的股市得不到“領導機構和主管部門”的問題已經破局,資本市場在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投融資功能地位都空前重要。應該看到在長達7年的下跌后,中國股市蘊含了極大的合理上漲空間,尤其股息率遠遠超過定期存款利率的大量優質藍籌股。這也是筆者最近幾個月一直唱多的大背景之一。
新浪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