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金融記者 游敏常
在10月份PMI數據的光芒之下,市場暫時將A股盈利下滑的陰影拋諸腦后,“多頭”部隊乘勢追擊,大盤一度站上2100點關口。
三季度落下帷幕,業績地雷暫時釋放完畢,但盈利下滑的陰霾始終揮之不去。Wind數據顯示,2471家可比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的盈利下滑1.29%,若剔除金融和“兩桶油”后,下滑幅度更是超過15%。
隨著經濟泡沫全面退潮,以往盈利所向披靡的“巨無霸”們也開始出現擱淺的跡象。以中證100指數成分公司為例,100家公司前三季度盈利同比增幅僅小幅上漲4.86%,其中47家公司盈利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整體盈利下滑1.29%
來勢洶洶的經濟寒潮還在吞噬著企業的盈利,從剛披露完畢的三季報來看,雖然A股盈利暫時企穩,但下滑的勢頭并未得到根本扭轉。
Wind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A股2471家公司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滑1.29%,跌至1.49萬億元,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速僅為7.47%。
華創證券分析師表示,在目前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形下,企業面臨著雙重擠壓,一方面營業收入增速不斷下滑,另一方面成本端特別是勞動力和資金成本依然高位運行,因此A股三季報整體表現并不理想。
而在剔除金融和“兩桶油”后,A股盈利更顯頹態,整體凈利潤較去年同期下降15.2%。而分季來看,三季度單季盈利下滑幅度為14.31%,較二季度的13.61%略有擴大,但與一季度16.04%的下滑幅度相比已出現明顯好轉。
“從三季報來看,A股盈利下滑已經顯露企穩跡象,預計四季度將有所回升,但從目前形勢看,明年或再次出現下滑。”中航證券策略分析師戴磊在接受新金融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營收增速放緩的同時,企業的費用仍繼續攀升。海通證券統計顯示,今年三季度A股三費(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合計占營業收入的25.94%,較中報時的25.57%略有上升。
A股黯淡的盈利天空中,銀行業業績報表繼續發出耀眼的光芒。后者在息差縮窄的背景下,仍然強勢撐起A股前三季度凈利潤的半壁江山。統計顯示,今年前三季度,16家上市銀行盈利同比增長17.44%至8128億元,約占A股全部盈利的55%。
當然,與去年同期銀行業32%的凈利潤增幅相比,即便是坐擁逾17%的業績增速,也難免令人生出“江河日下”的感慨。即使如此,銀行業依舊是當下中國最賺錢的行業。前三季度A股盈利十強中,銀行便包攬了七席,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更成功加冕A股四大“賺錢王”,盈利規模均突破千億元,為首的工商銀行達到1856億元。除了銀行軍團以外,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中國神華也僥幸擠入前十,分別以869.5億元、419.5億元和365.6億元排在第五、第七和第八位。
毫無疑問,作為A股的盈利基石,大盤藍籌股們還在苦苦堅守著A股的盈利陣地。以中證100指數成分股為例,今年前三季度,這百家公司總共實現營業收入10.76萬億元,占A股當期營收的61%左右;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2萬億元,更占到A股盈利的82%。
中國遠洋“衛冕”虧損王
在經濟寒潮中,即便是A股的盈利基石也難免受到撼動。以中證100指數成分股為例,今年前三季度,這百家公司營收和凈利增速分別為8.15%、5.18%,與去年同期28.67%、20.83%的增速相比,數據已不可同日而語。
“中證100指數成分股多半以周期股為主,目前宏觀經濟正處于下行階段,周期股的盈利波動也開始增大,恐怕難以維持以往增速。”上海某券商分析人士告訴新金融記者,“所幸這些公司因為規模龐大,抗沖擊能力遠遠勝過中小公司。”
盡管如此,這百強公司還是有47家前三季度盈利同比出現下滑,中國遠洋、中國鋁業、鞍鋼股份、中興通訊[微博]、華銳風電等5家企業甚至陷入虧損的泥沼。
其中為首的中國遠洋虧損金額超過64億元,中國鋁業、鞍鋼股份分別虧損約43億元、32億元,而這三家公司也登上了A股前三季度虧損榜“三甲”之位,中興通訊以17億元的虧損位列該榜單的第八。
自去年“榮膺”A股“虧損王”后,中國遠洋的經營情況并未出現明顯好轉,今年前三季度業績繼續墊底A股。幸運的是,公司第三季度虧損環比縮窄近三成,從原來的21.76億元減少至15.31億元。
中銀國際分析師杜建平判斷,中國遠洋第三季度虧損額之所以環比有所收窄,主要得益于集運市場運價上漲帶動集運業務扭虧為盈,但是公司的干散貨業務則持續虧損。
“第四季度為干散貨市場傳統旺季,近期 BDI指數大幅反彈,這將有利于公司減少虧損,但預計全年虧損金額仍達80億元左右。”杜建平直言不諱,“但由于2012年公司繼續虧損,中國遠洋A股股票將面臨被ST的風險,因此公司管理層扭虧為盈動力較強,后市值得期待。”
不得不提的是,在虧損連連的鋼鐵股紛紛破凈之際,中國遠洋頑強守住了股價底線。截至11月2日,其市凈率仍維持在1.5倍左右。
虧損金額僅次于中國遠洋的中國鋁業同樣幸運躲過破凈一劫,截至上周五,其市凈率在1.4倍一線徘徊。得益于毛利率環比回升以及2.6億元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該公司三季度虧損也較二季度大幅收窄五成左右。
但中金公司分析師蔡宏宇指出,在產能過剩短期難以改變、下游需求維持疲弱的背景下,鋁價將繼續維持盤整,并位于成本線附近震蕩,電解鋁廠商依舊處于盈虧平衡甚至虧損的水平。
在這些A股“巨擘”中,不但周期類企業盈利嚴重下滑,就連消費類企業也開始力不從心,盈利增速明顯放緩。今年前三季度,在中證100成分股中,僅有雙匯發展、包鋼稀土和洋河股份業績增速邁過10%關口,最快的雙匯發展也不過17.24%。
盡管如此,未來A股盈利和估值重心的提升將繼續仰仗這些藍籌基石,從這個角度來看,這些“巨無霸”如何捍衛自己的盈利和估值無疑將是四季度市場最大的看點之一。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進入【新浪財經股吧】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