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可謂“五星”大底 1664堪稱“四星”底部
□本報記者 曹陽
前提一:政策給力且產生正面效果
盡管早在年初降準之時,市場中關于“政策底”的論調便已升溫,近期管理層也先后出臺多項政策,意在提振股市;但同前兩次歷史底部相比,A股真正意義上的“救市”政策尚未出臺,提振市場的政策空間尚有余地。
從歷史上幾次重要的提振市場政策出臺后的效果來看,盡管并未改變股市運行的基本趨勢,但仍對股市的短期走勢產生了頗為顯著的影響。而根據歷史經驗,提振股市的政策主要分為四方面:股市制度改革、新股IPO暫停、降低交易成本以及鼓勵央企增持回購股票。
制度性改革對股市的影響可謂立竿見影。隨著2005年管理層一系列制度性改革的出臺,如發布“國九條”、修改《證券法》、出臺《證券投資基金法》、進行股權分置改革等,都促使資本市場的運行更加符合市場化規律,最終令股市于2005年6月份開始走出熊市底部。可以說,股市制度的改革是2006、2007年大牛市行情的奠基。
新股IPO的暫停同樣為A股的休養生息提供了土壤。最近兩次新股IPO的暫停分別是2005年5月21日-2006年6月1日和2008年11月12日-2009年6月25日。前者期間見到了998點的歷史大底,后者在見到1664點后直接助推A股形成了一波翻倍行情。
降低交易成本方面,印花稅的下調對1664點時的A股起到了一定提振作用,但并未扭轉市場的既有走勢。2008年4月24日,證監會將印花稅從3%。下調到1%。,次日滬綜指大漲9.29%,但隨后,滬綜指即從3700點下跌至1800點。
鼓勵產業資本增持對市場底部的形成存在較為顯著的推動作用。兩次歷史底部的形成與產業資本的增持均密切相關。首先,證監會于2005年6月16日頒布了《關于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在股權分置改革后增持社會公眾股份有關問題的通知》,從而開啟了產業資本增持的浪潮,這對滬綜指確立998點的歷史大底可謂功不可沒。其次,歷史上央企最大規模的增持潮出現在2008年8月-2009年3月期間,據統計,共有31家央企進行了增持,增持金額達到17.7億元,這對A股的筑底反彈起到了直接的推動作用。
從上述四個角度來看,目前股市仍存在較大的政策提振空間。首先,盡管A股制度建設方面尚有不足,不過,管理層對于制度的建設與改進始終不遺余力,加之溫州金改試點的推進,可以說,投資者對于市場的制度改革方面仍然存在較大的想象空間。其次,盡管管理層多次表態不會停發新股,但新股發行確實正在放緩,從7月16日預披露了4家公司的招股書至今,證監會網站上預披露的情況出現了三個星期的“空窗期”,管理層降低審核發行節奏的意圖較明顯。再次,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日前表示,近期沒有調整印花稅相關安排,但股息紅利個人所得稅政策正在醞釀調整。最后,證監會擬推上市公司員工持股計劃,與2006年出臺的股權激勵有關管理辦法相比,員工持股計劃的股票來源不能來自新發股份,而只能采取向二級市場回購。在A股不斷下跌的背景下,證監會采取這一舉措,穩定市場信心的用意十分明顯。
在政策暖風頻吹、經濟緩慢探底的背景下,當前投資者的關注焦點無疑是A股何時見底,以及2100點會否是階段性底部。以史為鑒,若998點和1664點是星級底部,那么當前A股在政策扶持力度、估值方面均已達到星級標準,但在經濟和流動性層面尚欠火候。因此,底部的反彈之路恐難一帆風順。不過,本周7月經濟數據將揭開神秘的面紗,而7月份PMI的好于預期也顯示經濟存在企穩的可能,若經濟與政策二力共振,兩連陽之后的A股將有望延續反彈之旅。
前提二:資金認可整體估值夠低
近期多家外資券商以及QFII均表示了對A股投資價值的極大興趣,其主要依據在于當前A股極低的估值水平。相較于國內投資者對于趨勢的看重,國外投資者對于估值的合理性更加看重。而無論與998點、1664點歷史底部相比還是與發達國家股市橫向對比,當前A股都已具備了較強的長期投資價值。
縱向來看,目前A股市盈率處于歷史低點。8月6日,全部A股TTM市盈率為13.04倍,低于2005年6月6日上證綜指998點時的19.01倍,也低于2008年10月28日上證綜指1664點時的13.68倍。7月31日滬綜指探至2100點時,全部A股TTM市盈率僅為12.67倍。
橫向來看,A股藍籌股估值水平也早與國際接軌,甚至較部分發達國家主要股市估值更低。7月31日,滬深300指數的TTM市盈率最低為10.21倍,而截至8月6日,滬深300指數的市盈率也僅為10.39倍,同期標普500指數、日經指數的市盈率分別為14.52倍和14.65倍。
盡管估值底是一個相對靜止的底部,其對未來市場的走勢并不具備決定性意義,但從長期收益的角度,低估值為市場鎖定了可能的下行空間;而隨著未來無風險利率的繼續下行,股市的低估值優勢漸顯,將有更多的資金被吸引到A股中來。
前提三:心理上不懼“局域”恐慌
“恐慌”是歷次歷史底部所共有的一個特征。具體表現在兩方面,一是遍地都是“便宜貨”;二是個股出現集體性殺跌。
從目前個股股價分布的情況來看,便宜貨雖有,但較此前歷史大底的水平仍有不小差距,當前階段底的情況還遠未達到歷史大底時的水平。
統計顯示,截至8月6日,兩市2443只個股中共有12只1元股,占比為0.49%;2元股及以下陣營共有81只,占比達3.32%;3元股及以下陣營共有218只個股,占比達8.92%。而回溯歷史,2008年10月28日1664點大底出現當日,兩市1586只個股中就有42只1元股,占比為2.65%;2元股及以下陣營共有362只,占比達22.82%;3元股及以下陣營共有687只個股,占比達43.32%;與此同時,2005年6月6日998點大底出現當日,兩市1317只個股中共有63只1元股,占比為4.78%;2元股及以下陣營共有326只,占比達24.75%;3元股及以下陣營共有664只個股,占比達50.42%。由此可見,歷史大底時,低價股陣營幾乎成為市場的主體;而目前2元股及以下陣營3.32%的比例,與歷史底平均20%以上的水平相比,確實相距甚遠。
較為重要的底部往往還存在另外一個特征,即個股在熊市尾部往往出現恐慌性殺跌。而參考998點、1664點見底前一個月的個股股價表現分布,2100點階段性見底的可能性在增大。根據統計,從2012年6月30日至7月31日之間,在全部2443只個股中,有301只個股逆市上漲,階段上漲個股比例占比為12.32%;而2005年6月6日見998點之前的一個月內,上漲個股數達303只,占比達23%;2008年10月28日見1664點之前的一個月內,上漲個股數僅為53只,占比達3.34%。因此,2100點見底前一個月內上漲個股比例較998點時更小,但仍高于1664點,可見,1664點見底前市場的恐慌情緒更高。目前A股底部的形成方式更接近于998點。
上周因ST新規而引發部分個股出現恐慌性下跌,但指數表現尚可,只是探低2100點,隨后出現了溫和反彈,這表明市場心理在面對“局域性恐慌”時經受住了一定的考驗,抗壓能力有所提升。不過假如因某些突發因素再度造成“局域性恐慌”的話,能否繼續經受住抗壓考驗將決定底部成色。
7月經濟數據決定反彈延續性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當前的A股與998點和1664點等成色十足的“歷史大底”仍存在一定差距。但是,2100點成為階段性底部的可能性正在增大,若998點和1664點是五星級底部,那么2100點至少有望成為三星級的底部。
一方面,在政策對市場的扶持力度上,雖然管理層較此前更為遵循市場規律,在干預市場方面相對謹慎,但對市場的呵護之意仍然非常明顯。另一方面,當前的A股已經奠定了絕對的估值底部,甚至較兩次歷史大底更具長期投資價值。此外,在滬綜指見到2100點之前的一個月,市場恐慌情緒彌漫,個股殺跌氛圍較998點時有過之而無不及。不過,低價股的缺位也令本次底部的成色有所降低,特別是目前2元股及以下股票占全部A股的比例,與五星級底部的水平相距甚遠。同時,雖然宏觀經濟有望在三季度短暫企穩,但經濟中周期的下行趨勢仍未扭轉,經濟面的長期制約仍將存在。
需要指出的是,未來隨著經濟波動的越來越小,市場中“聰明投資者”將越來越多,A股出現非理性繁榮與非理性恐慌的可能性都在減小。在此背景下,對“空方”而言,寄希望A股在中短期內在恐慌情緒的彌漫下再度砸出一個“黃金坑”并不現實;而對“多方”而言,寄希望A股在短期見底后再度走出2006、2007年似的大牛市或者2009年的指數翻倍行情同樣不切實際。
隨著A股投資者對股指期貨、融資融券等金融衍生工具應用的日漸成熟,A股最終將向著“價值發現”邁出堅定的步伐,“漂亮50”的A股版本并非天方夜譚,但在此之前,投資者必須面對轉型的陣痛。目前我們正處于這一階段,或許當前并不是A股最便宜的時候,對一般投資者而言,現在貿然入場仍將面臨較大的左側風險;但對價值投資者而言,現在或正是挖掘“價值”的黃金時機,真正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價值股最終將在歷史的長河中脫穎而出。
短期來看,滬綜指在前期經過痛苦的周線“六連陰”之后,本周有望延續反彈格局;但在經濟緩慢筑底的背景下,市場短期并不具備大幅反彈的條件,后市滬深兩市繼續在底部震蕩夯實的概率較大,但2100點附近存在較強的支撐。本周需重點關注陸續出臺的7月份經濟數據,若7月宏觀經濟數據顯示經濟有企穩態勢,那么在政策與經濟二力共振的情況下,本輪反彈延續的概率較大。行業配置方面,有分析認為,在本輪反彈中,此前超跌的部分周期性板塊存在較強的反彈動能,同時部分業績增長穩定的績優股仍將演繹“強者恒強”的格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