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層喊破嗓子 投資者不給面子
股市為何不聽“招呼”了
人民日報-海外版
隨著證監會4月1日啟動新一輪新股發行體制改革,股市改革新政進入了密集期。從打擊內幕交易,到推行強制分紅政策,再到改革退市制度,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上任后連續祭出的監管利器,使市場看到監管層對股市改革的決心。但無論是郭樹清喊話“藍籌股顯現罕見投資價值”,還是數次公開推動養老金入市,投資者卻都不買賬,以前屢屢奏效的監管層表態,市場如今卻無動于衷,股市依然跌跌不休。那么,為什么監管層的種種舉措難見效果?造成中國股市與宏觀經濟運行嚴重背離的深層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救市”舉措屢屢奏效
中國股市歷史上經歷了數次大起大落,每一次牛熊分界,似乎都受到管理層對股市表態的影響。
2008年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中國股市一路下行。2009年2月,溫家寶總理號召大家要對中國經濟有信心,對中國的資本市場也要有信心。隨后A股迎來一波快速上漲行情。
遠可追溯到1999年的“5·19行情”,近則是今年1月6日滬指大跌至2132點,溫總理“要提振股市信心”的喊話以及積極的股市政策,促成大盤反彈到2478點。分析人士認為,A股市場一直很聽“招呼”,管理層在股市下挫時為提振市場信心而發表的言論或是透露出的重大利好消息,都會或多或少讓股市有所回暖。
然而今年兩會結束后,股市變得不那么聽“招呼”了。管理層又是倡導藍籌又是抑制炒新的喊話, 卻并未換來市場的積極回應。短短半個月時間,滬指已經吞噬了2月份的漲幅,一舉跌破了2300點關口和60日均線的支撐。
對此,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微博)對本報記者表示,所謂管理層對市場喊話,更多的是側重投資者教育或是市場改革宣傳,其中并沒有我們想象的“救市”意思。自2009年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市場化以來,一級市場“去行政化”已取得明顯成效,“政策市”基本退出歷史舞臺,證監會的主要職責也由過去的“滅火”或“救市”轉換到監管與“治市”上來,淡化了行政干預。
郭樹清喊話不靈了
事實上,證監會主席郭樹清自上任以來多次提出改變中國股市現狀的新思路,不僅表示對“內幕交易零容忍”,還陸續推出強制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完善創業板退市制度,推動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等一系列舉措。此外,郭樹清力挺藍籌股,使股市行情一度產生了反彈,更是反映出監管部門推動股市發展的迫切愿望。
但是從市場反應看,盡管郭樹清的喊話一度令市場十分期待,但是來自監管層的愿望并未給投資者帶來足夠信心。尤其是郭樹清數次表態積極推動養老保險基金、住房公積金入市,以期給股市注入長期資金,培育多元化投資主體,最終只換來廣東省將1000億元的養老金委托全國社保基金進行投資,而且入的是“債市”不是“股市”,令投資者失望。
分析人士表示,事情似乎蹊蹺,但深究之下,其實也在情理之中。一則目前經濟基本面依然沒有明顯的改善;二則政策面的長遠利好因素遠水解不了近渴,所以股市遲遲難有春天暖意。
“郭樹清的歷次講話都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及明確的方向性。” 董登新表示,既有宣講改革思路的成分,也有開展投資者教育的成分,這一系列講話,也是希望各界達成共識,順利推進改革。改革本身需要輿論宣傳、理解和支持。
系列配套制度存在缺陷
股市10年零漲幅的尷尬表現,正在讓投資者逐漸失去信心,管理層應該如何破解?股市改革能解決當前所面臨的種種困局嗎?對此,上海外國語大學(微博)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章玉貴(微博)認為,當前資本市場生態環境已很難起到價格發現機制的作用,中國資本市場存在的問題也許不是結構性的,而是內生性的。因為當初的頂層設計有明顯缺陷,所以監管本身的行為空間并不大,更何況這些年來監管本身還存在某種意義上的缺位與不足。
董登新也認為,股市的主要問題是投資者過度投機、賭博氛圍濃重,致使股價信號嚴重扭曲,尤其是大盤股股價嚴重偏低,而垃圾股及小盤股股價嚴重偏高。發行人與證券中介的誠信意識及法制意識較為淡薄,監管層監管乏力、效率較低等等。問題的產生并非新股發行一個環節存在問題,而是資本市場系列配套制度設計存在缺陷。總之,我們既缺乏多元化融資渠道,也缺乏多元化投資渠道,這才是問題的根本之所在。
“目前當務之急是改革主板退市制度。”董登新強調,在新股發行體制改革近3年來,主板退市制度仍然形同虛設,垃圾股死不退市,如此只進不出的市場,就是沒有淘汰機制的市場,它必然嚴重扭曲股價信號,導致股市資源配置功能完全喪失。因此,主板退市制度改革刻不容緩。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