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證券 > 南京證券2011年中期策略會 > 正文
新浪財經7月1日訊南京證券于2011年7月1日在南京舉辦主題為“變革與成長:資本市場投資新思維”的2011中期投資策略會。會上,發表了精彩演講。龔方雄指出,股市在2700到2800是一個非常好的買入區,股市下跌是一些短暫的因素造成的,而且可能是資本市場對政策的誤解造成的。
以下為文字實錄:
龔方雄:今天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日子,上半年已經過去,今天是七月一日,是黨的生日,同時我們在今天這么一個日子里,作為投資者,也想展望一下未來,上半年的跌宕起伏過去了,下半年會怎么樣?主辦單位給我的命題是關注政策上的變局以及資本市場。政策上大家知道,政策的變局是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最重要的還是要把經濟的走勢、基本層面,尤其是未來的成長和通脹的格局看清楚。所以我主要會從宏觀的幾個重要問題來切入,這樣的話各個投資者自然會得出未來資本市場的一些短期、中期、長期趨勢性的判斷。
關于宏觀上的判斷,我可以先給大家講幾個結論。剛才步總也說了,我在私下說了中國的大牛市應該是快來的,為什么得出這樣的結論呢?可以跟大家講,我判斷的依據非常簡單。第一,我認為,中國的通脹不是已經在尋頂,應該說已經見頂,為什么說這個話,大家看到的通脹是五月比四月高,六月份的通脹還沒有公布,說不定會界定6%,通脹在往上走,你怎么說通脹已經見頂了?這個等下跟大家討論。第二,應該說,不管是中國經濟也好,全球經濟也哈,下半年的增幅會比第二季度好很多,中國經濟第二季度看上去確實比較慢,第一季度比第四季度也慢了很多,中國經濟的保八不會成問題,我們認為全年的經濟增長會在9%以上,要做到全年經濟9%以上,我們下半年,尤其第三第四季度環比的增長會超過9%,第二和第一季度環比的增長只有8%多,所以從經濟走勢來看,未來的成長,從中國的角度來講是會越來越好,從全球角度來講,雖然復蘇仍然是低迷的,但是全球的經濟增長也會比第二季度要好。第三,由于這兩種判斷,我們認為中國的宏觀緊縮應該已經進入了末期,或者已經到達了末期,也就是說,我們的緊縮是去年開始的,緊縮一來資本市場就很難走,但是現在我講,緊縮是在尾聲當中,是在收尾當中,由于是貨幣政策的緊縮。我們資本市場已經等了好幾個星期要加息,但是到目前還是沒有加,即使要加,只會加一到兩次,最多了,存款準備金率,我們看來最多一到兩次,也就是說,市場在等待最后一只鞋子落下來,在這種情況下,大家知道,通脹已經見頂回落,成長會逐漸的好轉,緊縮政策已經在尾聲當中,如果是這樣的判斷,你們覺得我們的牛市是不是快到了。可以跟大家這樣講,我也不回避我以前講過的話,我今年一直講,我說其實股市在2700到2800是一個非常好的買入區,我年初的時候就講過,我前段時間也講過這個話,因為前段時間股市又跌到了這個位置,我說股市下跌的是一些短暫的因素造成的,而且可能是資本市場對政策的誤解造成的,本來我們股市是在2800到3000振蕩整理,在等待通脹見頂,如果市場確信通脹確實已經見頂回落,本來在2800到3000振蕩的市場,應該就會向上波動。但是為什么會突然跌破2800,我想各位都知道,這不是大家對通脹和經濟增長的判斷出現了變化,而是因為市場上突然擔心我們國際板的問題,因為國際板快了,大家覺得本來今年的資金就比較緊,宏觀層面一直緊縮,存款準備金率一直在加,利息也在加,現在中小企業都缺錢,資本市場感覺錢很緊,這時候推出國際板,回來上市的公司都是巨無霸,國際上的大企業,融資額是非常大的,而且這些公司還可能很便宜,這樣對我們相對高估的板塊,比如中小板,他的業績成長沒有得到確認,很多只是一些概念和希望,國際上的這些公司,大藍籌,都是久經沙場的公司,還這么便宜,回來吸資額又這么大,不會進一步分流市場的資金嗎?所以市場由于擔心國際板對資金分流的影響,出現了一波下跌,這是沒有預料到的。但是我最近一直在資本市場說,市場對國際板的擔憂是不必要的,是過濾了,太過濾了,在我們看來,國際板的推出是一個中國資本市場里程碑的事件,他的推出一定會有一個深思熟慮的過程,這個深思熟慮的過程在我們看來,就會伴隨著很多政策與國際板推出的配套,應該說國際板是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的重大步驟,而不僅于此,他還是中國經濟整體國際化的一個里程碑。怎么說呢?國際板的推出一定會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緊密相連,一定會跟中國資本帳戶的開放,雖然這個開放仍然是漸進的,但是會隨著國際板的推出向前邁進一步,也會伴隨著中國在人民幣國際化的情況下和市場化的情況下,隨著這兩個進程的推進,我們的資本市場會引入新的水源。國際板的推出不僅是分流資本市場資金的問題,是解決我們國家外匯儲備投資循環的問題,我們前段時間為什么老講存款準備金率,大家要思考這個問題,原因是我們有錢進來,這些錢都變成了外匯儲備外匯占款,產生了大量的流動性,這些流動性回收以后購買大量的美國債券,我們外匯儲備管理方面面臨著非常大的挑戰,而且這還影響到我們國家貨幣政策的實施,如果推出國際板,這些很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國際板的推出是一個非常大的資本市場和宏觀上的國際戰略,解決我們國家很多宏觀上面臨的問題,國際板推出解決了我們外匯儲備過快成長的問題,我們可能就不需要買美國國債了。而且這個是非常吃虧的。這個市場不應該很簡單的理解,國際板的推出,創業板是十年磨一劍,中間醞釀了很多事情,他不會推出這個市場,就把自己的市場砸了,我們國家的領導人是很精明的,越來越精明,沒錯。由于牽涉到多部門的協調和配合,這種協調配合和監管方面的準備是需要時間的,所以國際板的推出,在我看來,十八大之前是不大可能的。雖然可能是兩年、三年的事情,但是短期是推不出來的。他牽涉到我剛才說的方方面面,所以我講資本市場因為這個事情下跌是沒有道理的。資本市場會糾錯,現在我們資本市場的估值太便宜了,不管估值還是市場走向都沒有到,只是市場的一種擔憂,誰都沒有說國際板今年一定會推出,也沒有說明年一定會推出,國家在積極的準備,他推出的時候,會有方方面面的政策配套和協調配合。不是簡單的分流市場資金的問題。這兩個星期市場的反彈就是糾錯的,因為那一波沒有道理。
現在回到基本層面,我跟大家說,為什么中國的通脹已經見頂了,中國的成長下半年會越來越好,會比第二季度好,現在大家看到的是最壞的時候,但是經濟最壞的時候往往就是投資最好的時候。你不要等著經濟好了以后再投資,資本市場一定要往前看,要看未來的趨勢是什么,未來的基本層面如果在好轉,會比現在好,那你就應該投資,如果你覺得未來通脹會越來越高,經濟成長會越來越低,那你現在就不應該投,就應該等等。我給大家講講為什么通脹已經見頂。溫總理最近在金融時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他說他完全有信心,中國的通脹能夠得到抑制。中國保持相對高速的增長是完全有可能的。他還說了4%的通脹今年很難做到,但是今年全年的通脹控制在5%以下還是非常有可能的,非常有信心。我們算這個帳,全年的通脹5%以下,說明半年的通脹要在4%左右,所以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覺得基本上溫總理的觀點和我的觀點基本差不多,中國的通脹已經見頂。目前來看,同比6%可能才會見頂, 但是同比是有一定的誤導性的,大家知道,全球報通脹的時候,都是報環比,而不是同比,只有我們國家報經濟成長的時候是同比,報通脹也是同比,是跟去年這時候比,你看看分析師的報告就知道,他們說了,即使五到六月份價格指數不變,六月份同比也是6%左右,這就道出了其中的道理,你看6%左右的同比是一個基數效應,是因為去年基數比較低,但是五到六月份,價格指數是不漲的,沒準還稍微下跌呢,所以你看同比現在中國的通脹已經很低了,環比來看中國通脹,五月份,我們同比是5.5,比四月份還高,但是五月份的通脹比四月份漲了多少,0.2%,如果五月份通脹0.2%,年化是多少,2.4%,四月份比三月份漲了多少?0.3%,即使用那個數據進行年化,也就是3.6,三月份比二月份的通脹下跌了0.2%。所以你看過去三個月的平均值跟以前三個月的平均值比,這叫看通脹的環比,現在只有4%,最高點是多少,去年十二月份的時候,中國環比通脹超過了8%,自從超過8%以后,中國環比通脹一直在下降,這是我為什么說中國的通脹已經見頂,現在同比只是一個統計上的現象,是去年的基數效應和現在翹尾的效應,但是歐美國家和其他國家都是環比,然后年化,是這么報的。所以如果你看國際上慣例,現在中國的通脹也就是3%到4%,不是5%到6%。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的通脹已經確實見頂了。這種見頂是按國際慣例來算的。你想我們進入下半年,下半年環比的效應會越來越大,去年的同比效應會越來越小。二月份比一月份環比漲了0.5%,二到三月份環比跌了0.2%,三到四月份環比漲了0.3%,四到五月份環比漲了0.2%,你就把這些數據累計起來,中國如果每個月這么累計起來,這就是每個月跟上個月比,到最后一年,你十二月的時候再累計看今年物價漲了多少,應該就是4到5%之間。所以沒有必要對通脹恐慌,中國的通脹不會失控。
還有一點,為什么央行一直沒有像市場預料的那樣,加息,為什么加息的這鞋子就是落不下來。大家知道我們的通脹主要是農產品造成的,但是在世界各國,央行在指定貨幣政策的時候,從來不看農產品的價格,都是看非食品的核心通脹,這是各國的慣例,美國、歐洲,很的新興市場都是這樣,不會因為農產品的漲價影響貨幣政策,為什么呢?因為農產品的價格是貨幣政策影響不了的。所以大家沒有必要因為農產品價格暴漲就對中國的通脹形式過度的恐慌,沒有必要,農產品價格的上升和下跌,不代表中國通脹壓力的上升和下跌,在全球各國都是這樣。所以美國制訂貨幣政策的時候,他是去除了兩個東西,他看他的核心價格指數,美國的核心價格指數是把兩個東西去除,食品和能源價格,能源價格為什么去除呢,也是政府控制不了的,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決定的。所以他美國看通脹壓力的時候,把這兩個東西去除了。食品價格為什么去除呢?道理很簡單,食品從需求角度來講是非常非常穩定的,在美國食品的需求成長是沒有的,幾乎為零,西方發達國家對食品需求的成長幾乎為零,在發展中國家,對食品需求的成長一般只有3%左右,每一年都是這樣,非常的穩定,為什么這樣呢?因為食品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你再窮,一天也是三頓飯,再富裕,一天也是三頓飯,不管貧窮還是富裕,我們一天都是吃三頓飯,甚至富人減肥,還少吃一點。食品是必需的,只是結構會發生變化。但是多吃了牛肉,多喝了牛奶,就會少吃糧食,牛肉和牛奶是糧食轉化來的,在這個轉化過程中有一定的損耗,所以吃牛肉牛奶的人多了,對糧食的需求就會有成長,就是這個道理。所以發展中國家,為什么對糧食需求還是有成長3%,發達國家食品結構很穩定,很簡單。食品需求是所有商品需求里面最穩定的,不是貨幣政策可以調節的。但是食品價格是全球所有商品里面波動最大的,需求非常穩定,但是價格波動性極大。為什么會這樣?因為食品的價格是供應決定,供應是老天決定的。天氣異常、自然災害,糧食生產、食品供應就會受影響,食品價格就會爆漲,如果天氣非常好,農業豐收,供應很多,但是需求還是穩定,那么價格就會暴跌。所以食品的價格在全球范圍來看,只要是市場經濟,只要是市場定價,食品價格在哪個國家都是暴漲暴跌的。人類不管科技多發達,就是報不準天氣,天氣預報是最不準的。人類沒法預測自然,沒法預測天氣。所以食品價格是一個靠天吃飯的事情。他不是貨幣政策可以影響的。
你說誰可以報準日本的大地震大海嘯,還引發了核輻射,誰可以想到美國的密西西比河今年大干旱,造成農產品的暴漲。誰會想到我們國家前幾個星期旱災,這幾個星期又變成水災了。還有我們春節前北方的很多省份是旱災,那時候跟北方這幾個省份蔬菜相關的品種,價格暴漲,春節以后這一類蔬菜的價格暴跌,為什么?旱災沒了,突然下雨了。這個東西跟人的通脹預期是沒有關系的,我在國內經常會看到一些文章,有些經濟學家說,中國食品價格的上升是一種通脹預期的反映,是我們貨幣多發的反映,說白了,我這個人講話很直接,這種人根本不懂經濟學,食品價格的漲和降和通脹預期沒有什么關系,你根本不能說春節前我們很多大白菜價格暴漲,就是通脹預期暴漲,我們春節以后很多地方大白菜賣不出去了,因為蔬菜價格暴跌,那么蔬菜價格暴跌是因為我們通脹預期暴跌的原因嗎?你說你通脹預期上升了,你對中期長期短期通脹預期升溫,你怎么辦,你會買一大批的蘿卜白菜存著嗎?你知道,農產品的戰略儲備只有誰做,全世界都是這樣,就是國家做,農產品的戰略儲備沒有民間做和私人做的,因為那個東西過幾天就爛了,你的庫存要不斷的換,成本極高,不想買黃金和房子,或者買一個股票,價格跌了,我們就可以說當當股東,最差的情況,五年十年又回來了。你說你這蔬菜蘿卜存一屋子,能待五年嗎,三個月都待不了,就爛了。過去十年,中國有兩次通脹,都是農產品造成的,一次是04年,一次是07年,04年的農產品通脹引起了我們整體通脹規模達到8.7%,但是每一次農產品引起的通脹,持續的時間都在六個月左右,不會比這個時間長。
新浪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