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報記者 董蘭蘭/文
內有高估值低增長,外有通脹高企,國際經濟形勢不穩,中間有主板、國際板夾擊,創業板暴跌被引燃
創業板昔日繁華不再。
在高估值、低業績和宏觀環境等因素重重重壓下,創業板綜指從2010年8月20日的996.81點,到2010年12月20日的1220.65點,再到2011年5月24日的824.94點,創業板的調整幅度已經大大超過了主板和中小板。創下歷史新低的創業板,其投資價值再次成為資本市場的爭論焦點。
創業板還有沒有投資價值,如何來進行創業板的投資,證券公司策略研究員、知名私募給出的意見各不相同。
高估值低業績是調整主因
理財周報記者董蘭蘭:截止到5月24日,創業板綜指自2011年以來已經下跌259個點,下跌幅度超過23%,并在5月24日創下歷史低點,創業板持續大幅調整的原因是什么?
華創證券策略分析師郭艷紅:創業板的大跌主要是因為其業績不達預期市場2011年對創業板本來50-60%的增長預期,而2010年年報和2011年一季報暴露出不少公司存在業績問題。
目前,其業績不斷下調。比如雷曼光電因一季度業績下滑38.23%,就在4月25日以跌停報收。
廣發證券策略分析師張海波:創業板估值偏高,前期市場其增長預期很強。但是現在預期不斷下調。2010年指數不斷創新高,估值也不斷提升。但是與中小板和主板的估值偏離程度很高,但業績卻跟不上。
2009年創業板開閘以來,創業板整體估值為60倍左右,今年1月,創業板市盈率泡沫被吹至最大,當月21家公司的平均發行市盈率達82.78倍。目前市場預測其2011年市盈率為30倍左右。
這些公司本質上和中小板差不多,但與中小板的差別太大。創業板業績低于中小板,估值壓力當然很大。
上海阜盈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張衛民:這是創業板擠泡沫的過程,我之前就說過,創業板中存在很大的泡沫成分,現在的市盈率都在50倍以上。擠泡沫已經擠了一部分,越到底越殘酷。
整體環境加速創業板調整
理財周報記者董蘭蘭:高估值、高發行價是創業板在上市時就存在的問題,業績低于預期也并不是近期才凸顯出來,為什么會在上周集中爆發?
山西證券策略分析師杜亮:雖然市場清楚創業板面臨的問題,但這些并不能導致創業板暴跌。主要是經濟增速下滑、通脹持續高企、歐洲債務問題升級這樣的導火索引燃了創業板暴跌。
不過,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創業板公司自身經營方面的問題。
理財周報記者董蘭蘭:市場上有觀點認為國際板即將上市,這對創業板來說形成很大的估值壓力。對這些問題,您怎么看?
山西證券策略分析師杜亮:國際板和創業板其實沒啥關系,不過國際板確實對創業板估值造成一定壓力。
世界前五百強的企業估值遠低于創業板,無形中會對創業板的估值預期造成影響。但國際板剛開始規模不會大,實質上的影響很有限,只不過市場對國際板對創業板的估值壓力預期很大。
現在不是抄底時機
理財周報記者董蘭蘭:市場目前對創業板的分歧非常大,很多人認為創業板已經相對安全,可以抄底了。那現在創業板的投資價值有何變化?是否可以抄底?
廣發證券策略分析師張海波:現在抄底我感覺不是太好,經濟面臨去庫存的巨大壓力,現在大家對經濟滯脹、擔心政策超調的擔憂很大。
創業板盈利預期還在不斷下調,加上現在的行情氛圍,我認為現在不適合去抄底這個板塊。
從CPI來看,我預計高點還在后面,5月還可能創新高。政府行政調控物價,物價上漲的后續壓力可能在6月7月集中釋放。
山西證券分析師杜亮:我認為底部還沒有出來,創業板最好的投資時間段不是現在這個時候,要等創業板真正調整到位。
上海阜盈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張衛民:創業板中的泡沫已去了七八成,但是泡沫仍未榨干,從國民技術就可以看出來。
上市之初被機構看好的國民技術(300077.SZ),3月15日雖推出10轉增10股送5股派5元的優厚分配預案,但其股價卻從127.39元跌到現在的60多塊,早已跌破發行價。
但以后最大的機會在創業板,下半年創業板會出現重要底部。現在還不要抄底,創業板底部尚未來到,創業板的PE要到30倍以下才有大的機會。
我們預計明年上半年創業板有超預期的行情,可能會有類似1664點的機會。
創業板投資看重成長能力
理財周報記者董蘭蘭:目前,對投資者投資創業板這個板塊有何建議?
廣發證券策略分析師張海波:在投資者上,我沒什么建議,主要是精選個股,選擇估值較低,增長確定,并且調整幅度相對較大的個股。現在是在風險釋放的過程中,不確定性很大,不建議抄底,而是波段操作。
山西證券分析師杜亮:自下而上選股吧。跌多了就有機會,被錯殺的很多。不過,我建議要更加謹慎對待跌得多的股票。因為市場有其自身選擇,跌得多的很多是業績方面有問題。這樣的股票不能碰。
華創證券策略分析師郭艷紅:如果市場企穩,一些公司會強勢反彈。有一些創業板公司的確值錢,要找到那些按部就班在使用募集資金的公司,并且估值相對不高。要特別規避那些毛利率下降的公司,找到毛利率下降原因,如果毛利率下降來自公司自身的原因的公司,則更應該回避。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