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良 ○編輯 楊曉坤
股市是投資者心理的綜合反映,當面臨的轉折越重要時,市場運行格局就會越謹慎也更脆弱,當前市場就處于這一臨界區域。化解敏感脆弱的心理狀態,最好的途徑就是通過相對較長時間的反復震蕩來積蓄力量。
在日線周期上,目前最大的變化就是中長期均線系統已于2800-2860點區間聚集并開始轉向大型多頭排列,這種轉變在歷史上并不多見,如果能夠在更長周期上得到確認,往后的機會將會是趨勢性的而且是系統性。當然,事情并不如此簡單。因為目前周線或月線周期上,市場趨勢正面臨考驗,一個非常直接的阻力來自2008年探底1664點以來,上證指數已形成三次反彈高點,依次為3478點、3361點和3186點,在沒有成功突破這一下降壓力線之前,我們對整體趨勢保持謹慎。與歷史比較,目前人們很容易找到估值上的支持,但這種支持并不等于上漲動力,而且由支撐向上漲轉移還存在眾多變數。比如整體估值水平還處于歷史波動(PE基本區間15-50倍)中樞的下方,A股平均市盈率約21倍,滬深300平均市盈率為16倍。特別是占據總市值規模三、四成的金融服務、房地產業,處于歷史估值的下限,目前金融服務業平均市盈率11.6倍,像銀行股的市凈率僅1.67倍,這種市凈率包括國外過往歷史走勢中,都屬于比較安全的區域,也大大低于當前4倍的市場整體水平。受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沖擊,目前市場對地產股的估值定位也處于歷史低位區域。當然,我們也必須清楚,當股價步入低估值時,往往是市場預期悲觀的時期,要重構成長預期并建立升勢,一般需要較長時間而且需要一個催化劑。在調結構、轉方式的背景下,與宏觀經濟緊密相關的這些大型藍籌股并不容易出現上漲合力,相反,更容易遇到各類“噪聲”的干擾。除了國內流動性緊縮政策(加息、提準備率等)以外,近期外圍因素也添了不少變量,如中東、北非政局動蕩給原油等大宗商品帶來負面沖擊,會間接推高國內CPI,極端情形會影響我國GDP一個百分點;上周末又遇日本大地震,據一些預測將影響日本GDP增長一個百分點。對相關產業,如電子、軟件等信息技術產業的影響更為直接。整體上講,未來一段時間甚至全年,大盤波動中樞的上移都將是十分復雜的。
實際上,與宏觀經濟緊密相關的投資機會把握相比,尋找A股的整合重組類的投資機會似乎更容易一些。與調整經濟增長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相關,無論是央企還是地方國企,都把如何利用資本市場推動升級轉型作核心,目前央企的整體上市,地方國資的資產證券化率等等,相關監管、財稅等部門的各類配套政策亮點不斷。具體到上市公司,與整合重組相關的公司也越來越多,面對整合重組的機會,我們該如何把握呢?一個比較理性的思路是,注意相對明確的重組信息,然后考慮其定位、估值、股價運行趨勢等。
首先是央企的整體上市。從目前信息看,五礦股份、中國通號、中鐵物資等的整體上市計劃呈加速格局。其中五礦股份直接涉及的五家A股,如五礦發展、金瑞科技、關鋁股份、株冶集團等,股價運行開始從前段時間的單獨題材炒作轉向聯動表現。還有就是央企(集團)專業類資產的整合。有一些是有明確公告的,像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承諾,常林股份為集團工程機械及專用車業務的唯一的資本運作平臺。還有一類,雖然沒有明確公告,但可以考慮集團資產與上市公司是否有同業競爭的關系,如有,整合趨勢則明確。三是地方國企整合,與央企相比,地方國企整合因涉及資產規模相對簡單,有可能后來居上。上海國資的第二輪整合最為迅速。北京國資整合重組也開始提速。近期,山東省政府也專門下發文件促進企業兼并重組,山西的煤炭、焦化行業整合也在快速推進。可以這樣講,幾乎所有省市的國資部門都在著力于產業升組與產業結構調整,其中的核心工作基本上都離不開利用上市公司這一融資平臺,估計更多的創新方案會不斷出現。
實現全流通后的滬深股市,其籌資、資源配置的功能正在顯示其巨大魅力。基于大量未上市的資產,其資產盈利能力被市場所看好,加上未來產業轉型可能帶來的機遇,中短期內,以定向增發為核心的資產注入或整體上市計劃,所隱含的投機或投資機會仍然巨大,雖然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成功整合重組并不容易。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