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市場是經濟的“晴雨表”,在一個相對重視“有形的手”掌控經濟的市場,證券市場更是經濟政策的“晴雨表”。但政策的緊或松并不必然導致股市的下跌或上漲,相當程度上,市場的漲跌還是要看對政策緊、松的“預期差”的變化,也就是說,如果政策實際緊縮的力度低于原來的預期,出現負“預期差”,市場就會反彈上漲,反之下跌。 簡單看一下過往歷史,2010年第四季度,由于市場預判CPI在四季度回落是個較大概率的事情,而且經濟運行未顯過熱,流動性也未泛濫,因此預期第四季度加息的可能性已經大大降低,上調準備金率的次數也將有限。但事與愿違,央行自2010年10月中下旬開始的加息及短時間內多次上調準備金率的動作遠遠超出市場預期,高頻緊縮政策的出臺使得市場認為已進入較嚴厲的緊縮通道,出現正“預期差”,流動性收緊、資金成本上升成為現實,未來經濟下滑的概率正在上升,規避風險成為自然的選擇,市場因此很快轉而下跌。
而近期的市場又再次讓投資者頗感糾結。春節前,由于對緊縮的持續擔心以及個別事件對流動性的影響,市場一路下跌,但在流動性逐步回歸正常后,市場隨即反彈。近日大大低于預期的CPI數據公布,使得市場開始相信盡管2011年通脹壓力仍然較大,2011年的CPI實際值可能低于今年年初的預期,進而政策緊縮的力度可能也會低于預期。但鑒于今年通脹壓力仍然不小,也有人認為緊縮措施依然會出臺,在這種糾結的心態下,后市會如何演繹呢?市場是不是很難有機會了?如上所言,我們認為,市場的漲跌并不和政策的松緊直接相關,關鍵還是要看“預期差”,盡管今后緊縮政策仍有可能出臺,但力度如果低于前期的市場一致預期,市場繼續震蕩式反彈則是可能的,直至“預期差”消失。
(作者系農銀恒久增利債券基金經理)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