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我不知道此時是否該重新審視自己從2008年第四季度以來的觀點——即市場總體看漲。但中國股市的估值并未明顯高于其長期趨勢水平,投資者行為也不像市場見頂時那樣激進,流入股市的資金并不過量,許多投資者繼續攀爬“憂慮之墻”(“憂慮之墻”即指在市場處于牛市的行情中總有一部分悲觀的投資者選擇做空或者獲利了結,從而打擊多頭走勢,甚至逆轉行情),而這正是牛市的典型特征。
我在中國生活了將近一年,我的看法是中國并不只是尋常的新興市場。我認為,進入兔年,對于中國而言,這是關鍵的一年。它將決定這個全球第一人口大國能否成功地在持續增長與遏制通脹之間實現平衡。今年3月,我們將看到中國“十二五”規劃的全部細節。
我分析,中國經濟增長的驅動力量將會發生改變。消費將變得越來越重要,服務業——比如教育、醫藥和金融服務將出現強勁增長。相對而言,低成本制造業、大宗商品和基礎設施已成為明日黃花。
尤其是在日前中國再度加息25個基點之后,我認為,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新興市場,將不得不習慣結構性的通脹上升。但我的結論與那些擔憂中國通脹的人有所不同:收緊貨幣政策并非為食品相關通脹的解決之道,因此我相信,中國政府將會慎重使用利率工具來解決價格壓力。我贊成如下觀點:中國政府甚至可能樂于見到食品價格上漲,將其視為一種提高農村收入的方式。因為,農村居民收入一直落后于城市。
在過去10個月左右的時間里,我出席了大約340場公司會議,但并非所有公司都符合我的預期。總體而言,我對兩類A股企業感興趣:第一類企業是業績每年增長20%~30%的公司,盡管這些公司價格有些高昂,但由于增長前景更好,估值是合理的;第二類企業業績增長得較為緩慢,但它們的吸引力在于這些公司的股價遠低于西方企業。
(本文作者是富達國際基金投資經理安東尼·波頓。原文載于英國《金融時報》)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