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鵬華中證500基金經理方南
《紅周刊》記者 任洪劍
市場熱議的風格轉換依然未能成行,未來的市場格局將如何變化?鵬華中證500基金經理方南向《紅周刊》介紹了他的看法。
小盤股整體沒有泡沫
《紅周刊》:中證500指數跟蹤的是中小盤股票,從大小盤風格角度,你認為近期市場能否實現風格轉換?
方南:應該說市場存在著風格轉換的趨勢,但風格輪動是指獲取相對超額收益能力的轉換,不是獲取絕對收益能力的轉換,A股市場收益60%~70%是來自系統性收益,就是說如果市場形勢往上,不管大盤股還是小盤股,上漲是大概率事件,剩下的是風格輪動帶來的超額收益。也就是說當風格轉向大盤股,大盤股獲取超額收益的能力會增強,但并不是說風格轉向大盤股,小盤股就會跌,這可能是部分投資者對于風格輪動的誤讀。
《紅周刊》:大小盤股的估值差異是實現風格轉換的重要條件,你認為小盤股是否存在泡沫?
方南:我們在說估值的時候往往指的是PE,目前大盤股的PE是20倍,小盤股是40倍。但實際上估值更應該考慮成長性,即PEG。我們對代表小盤股的中證500成分股進行了測算,認為40%~45%是比較可靠的凈利潤復合增長率水平。40倍動態PE除以40%的成長性水平得到PEG是1。而大盤股成長性是20%,因此PEG大概也是1,整體來看并沒有明顯的估值泡沫。
《紅周刊》:周五,國務院原則同意推出股指期貨,融資融券開展試點,大盤股可能有機會了?
方南:這個判斷缺乏邏輯,國外券商是運用長期配置的資產來做融券,而不是二級市場資本利得的部分,這是與國內根本性的差異。目前國內包含券商在內的機構可以開展融資融券業務,但這些機構大多數是一年來考察業績。假如一年之內股價無法恢復原來的價位扣除利息后的價格,券商就會承擔很大的風險。因此券商參與熱情不會很高,只是個經營模式上的補充。
當然有一種盈利模式,理論上對大盤股有吸引力。比如在3000點左右買一些杠桿比例比較高的大盤股,同時借此影響市場推高股指,等到股指期貨推出,再去建立空頭倉位,鎖定初步收益,在指數高位時賣出股票,一方面實現股票收益,同時也打低指數,同步分段把股指期貨空頭倉位平倉,從而實現雙向獲利,這種模式看起來很好,但實際上不可行,因為要動用的資金量不是幾百億可以解決的。如果真正理性地做投資模式研究的話,會發現因為股指期貨要推出而買入大盤股并不是理性的選擇。
不會有系統性的年報行情
《紅周刊》:既然中小盤股成長性較好,最近會不會出現業績浪行情?
方南:我個人認為,研究股票市場時需要關注概率和預期。概率,每做一個決策,除了絕對的套利機會之外,其他都是在作概率決策。而需要強調的是“預期”二字,即市場一致預期與實際經濟運行情況之間差異往往對市場走勢產生較大影響。市場對2009年整年業績同比大幅增長已經形成了比較一致的預期,因此2009年行情走勢已經反映了這種預期。我覺得僅僅由于2009年年報業績同比大幅增長帶來系統性行情的可能性不是特別大,需要關注的是一些局部的行情。
《紅周刊》:你認為哪些板塊的股價仍未反映出業績增長的預期?
方南:從傳統視角來看,我覺得可以關注中上游的一些行業,比如去年大家沒有充分認識到部分出口好轉的子行業,比如機械行業或者更上游的鋼鐵等行業,以及估值相對低估的銀行業。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是新材料、新能源、低碳經濟及相關行業,還有西藏、海南等區域經濟板塊。
《紅周刊》:基金公司對2010年市場的預測基本是上半年機會大于下半年,從新基金建倉角度如何考慮?
方南:每一年研究機構都在做預測,都會形成趨于一致的觀點,但事實證明一致預期往往是錯的。應該關心的是,形成這種一致觀點,比如走“N”形或者前高后低背后的邏輯是什么?我們需要關注實體經濟運行時的數據和方向與我們前面提出的邏輯是不是一致,出現哪些差異。另外,市場上普遍的擔憂是經濟刺激政策在什么時候退出的問題。今年經濟刺激政策是否退出、如何退出,我認為基本上會在3月份“兩會”前后有一個大概的眉目。因此市場在3月份前可能會出現一次震蕩整理,我們的建倉期也將跨越這段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