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是中國股市有史以來少有的擴容高峰——先是有兩批創業板共計18只新股將要搖號,預計會凍結資金1.15萬億元;接下來又是中石化570億股限售股、約6700億市值將上市流通,解禁規模之大前所未有。
然而在擴容洪峰面前,二級市場不跌反漲。在筆者看來,這背后至少蘊含著兩點涵義:匯金增持三大行,管理層第三次在2700點上下出手,從而封殺了下跌空間;另外,目前創業板新股發行越發越高,越發越貴,機構對高溢價創業板鎖定三個月后能否繼續盈利,已不抱太多的信心,投資者與其打新,還不如隨便撿點十幾、二十倍的老股來得更實惠些。
賀宛男
【“怪”現象】
擴容高峰下大盤不跌反漲
本周是中國股市有史以來少有的擴容高峰。
首當其沖的是新股擴容。周二,第二批創業板9新股搖號,募資42.7億元;緊接著周四第三批又將上來9家,募資44.3億元,兩批合計87億元。回頭看9月25日首批創業板10家新股發行時,募資67.1億元,曾凍結資金8000多億元,平均中簽率約0.75%;鑒于本周這兩次搖號資金不能通用,假如中簽率仍為0.75%,兩批新股將凍結資金1.15萬億元。
繼而是限售股擴容。本周五將迎來中石化570億股限售股、約6700億市值上市流通,解禁規模之大前所未有,雖然解禁并不意味著減持,但心理壓力絕對存在。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擴容洪峰面前,二級市場不跌反漲:周二上證指數上漲42點,周三雖沖高3000點未果,還是續漲34點。這一切的背后到底蘊含些什么?
【解讀1】
2700點附近第三次維穩
首先,匯金增持三大行,明白無誤地告訴市場,2700點—2800點就是政策底,從而封殺了下跌空間。管理層在2700點上下出手,這已是第三次。第一次是去年7月底,股指從3400點—3500點直落2600點—2700點,國辦轉發國家發改委《關于2008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意見》,首次提到要“維護股市穩定健康發展”,被市場人士概括為“維穩”;之后又有匯金增持三大行。第二次是今年9月初,股指歷經8月暴跌,也是從3400多點跌至2600點—2700點,于是9月初由證監會副主席劉新華“維穩講話”開頭,短短數天出臺了一系列的維穩舉措。第三次就是上周末匯金再次增持三大行,因創業板近30家公司IPO,股指又被打壓至2700點—2800點多。
一年來,管理層在2700點位置三次出手,這決不是巧合,其政策意圖已不言而喻。
【解讀2】
二級市場“性價比”更高
二是當前一級市場發行價大大高于二級市場。
創業板三批發股,第一批平均市盈率55.26倍,第二批57.19倍,第三批57.5倍,不僅遠遠高出38倍發股的中小板,且越發越高,越發越貴,絕對發行價最高的紅日藥業竟達60元,為近20年IPO市場所僅有,82.22倍的寶德股份則已接近當年88倍發股、成為反面典型的閩東電力。三批28家新股原計劃募資69億元,實際將達154億元,超募85億元,超募比例高達123%。如此,一級市場就接近60倍的創業板,二級市場還有多大空間呢?對此,管理層給出的答案是28家新股一起上。
在“28宿”共襄創業板盛舉的同時,屆時是否會創造上市首日漲幅最小之紀錄呢?這一切現在還不好說,但很多機構不愿在網下配號,情愿中簽少些也到網上搖號,則已經發出這樣的信號:對高溢價創業板鎖定三個月后能否繼續盈利,已不抱太多的信心。
回頭再看看二級市場,目前平均市盈率不過22—23倍,銀行股更是僅13—14倍。這兩天的上漲,是不是從一個側面表明,與其千分之幾地去搖號中簽60—70倍的創業板新股,不如隨便在地上撿點十幾、二十倍的老股,來得更實惠些呢?這至少是一部分人的投資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