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浩明
熟悉股市的人都知道,在2007年的2月27日,滬深股市突然出現了暴跌,當天兩市的跌幅分別達到了8.84%和9.29%,幾乎達到了“小型股災”的水平。當時,大牛市格局已經基本確立,投資者對后市普遍比較樂觀。因此,這次意外的暴跌對市場情緒打擊很大,人們紛紛打聽:是什么導致了這次股市的下跌?有意思的是,當時海外市場也隨中國股市的暴跌而下跌,如果說市場上有什么先于中國股市的異動,那么查來查去,也就是當天日元的利差交易波動比較大。雖然利差交易是可能影響到股市的,但這個傳導過程很長,而且不會首先表現在中國股市上。于是,這天的暴跌也就成了一個謎,事后人們都稱其為“2·27”暴跌。
差不多整整過了兩年,滬深股市又出現了一次暴跌。這次是發生在2009年的2月26日,滬深股市當天在橫盤3個小時之后突然下行,滬市的跌幅3.87%,深市是5.63%。雖然和“2·27”暴跌相比屬于小巫見大巫,但在市場人氣剛有所恢復的情況下出現,還是很有綜合殺傷力的。對于這次股市的暴跌,市場上的解釋就很多了,譬如海外股市不好,還有傳聞中的保險公司要下調投資股票比例,甚至還有說是2月份外貿出現了逆差……當然,在信息不那么對稱的情況下,這些消息的出現對股市是有影響力的。但是,這些都無法講清楚,為什么大盤的跳水是在當天下午兩點以后而不是開市時,因為大量的信息在開市前就傳了出來。當然,股市為什么下跌,這是很難講明白的。因此事后大家也就把它稱之為“2·26”暴跌,以此給后人留下了一個懸念。
不過,細心的投資者不妨將這兩次暴跌作一番對照,就會有新的發現。譬如說,這兩次暴跌都是發生在股市向上行情發動不久,而且這一向上行情又是幾乎都沒有被預測到;再譬如,這兩次暴跌發生時海外市場都不太平靜,境內也充塞著對年內可能出臺各種政策的猜測;還有就是,在這兩次暴跌前,市場都有過放量的狀況,盡管從絕對值來說,還稱不上非常大,但是因為增加的速度很快,客觀上也在市場上引發了資金能否跟上的猜測。
如此等等,說明的是一個事實,也就是它們都是在市場心態很不好、投資者對后市預期并不穩定的情況下出現的。事實上,市場在這之前就有很大的調整壓力了,只是沒有得到一個釋放口,而如果找到了釋放口,拋盤也就一下子涌出,暴跌行情也就出現了。至于說這個釋放口是什么,實際上倒并不怎么特別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的總體市場環境要大大好于2009年,這就使得雖然“2·27”暴跌的殺傷力很大,但是市場能夠較快地恢復。而這一次,因為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約,恢復就不那么容易了。事實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因為“2·26”暴跌極大地改變了股市的運行形態,因此后市的走勢會比較艱難。這也就是說,調整的周期會比較長,調整中的震蕩幅度會比較大,以及其中個股的分化局面會相當的嚴重,投資者的操作難度自然也是很大的。
由于大環境的因素,2007年的股市最后是走出了大牛市行情,“2·27”暴跌也就成了行情運行中的一段插曲。那么2009年呢?應該說大環境雖然不利,但是畢竟存在慢慢趨好的可能。而只要這一點沒有被改變,那么“2·26”暴跌也不會成為終止全年行情的標志。對此,投資者還應報有信心。
(作者供職于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