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券時報記者李坤
國內股指仍在不斷走低,然而,在這種彌漫著悲觀氣息的時刻,一股日漸增強的力量正在悄然地吸納著那些因為恐懼而被拋棄的股票籌碼。
WIND統計顯示,在過去的4個月份里,上市公司股東、高管增持的動作在加強。自7月初至今的四個月份里,被增持的上市公司股份數達到了12.59億股,每個月平均增持3億多股。而從去年11月份初至今年6月底總共8個月的時間里,上市公司被增持的總股份數也不過2.71億股。也就是說,今年下半年以來,上市公司股東以及高管平均每個月合計增持的股份數比之前8個月的增持股份的總和還要多。
數據分析還可以發現,上市公司股份被增持的速度仍在加快。在剛剛過去的9月和10月兩個月份里,上市公司被增持的股份達到7.30億股,幾乎占到過去一年里增持股份總數的一半,比7、8兩個月份增持的股份總數多出4成。
在近期增持力度越來越強的股東中,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是當仁不讓的主力部隊。絕大多數的增持行為均來自這部分股東,同時增持的數量、增持的頻率也以這類股東居多。
業內人士分析,這可能與今年8月證監會出臺的《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以及國資委鼓勵央企增持和回購上市公司股份的公開表態有關。在該政策出臺之后,相當部分大型國有控股公司均制定了增持計劃,增持比例都在2%左右。按照增持計劃,這些國有大型公司的控股股東未來還有繼續增持的可能性。
除了大股東的大規模增持外,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在最近兩個月份里上市公司之間互相增持、舉牌,以及其他產業公司舉牌上市公司的現象開始逐漸增多。
自8月份以來,海螺水泥持續增持了冀東水泥等水泥類上市公司股份;五礦發展有限公司增持了廈門鎢業;山東京博繼續舉牌國通管業;馬應龍舉牌羚銳股份以及近日深圳茂業百貨的實際控制人黃茂如通過旗下公司分別舉牌了商業城、渤海物流、深國商三家公司等。且這些增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同業增持。
業內人士分析,這些舉牌案例的出現,表明產業資本已經開始認可當前相關上市公司的股價,這些公司的內在價值存在低估。
國金證券策略分析師徐煒認為,舉牌現象的出現一般會導致股價上漲,但是從A股歷史上的舉牌案例看,目前A股的舉牌制度并不鼓勵這種惡意收購行為。除非原有大股東配合,否則,通過舉牌方式獲得控股權的可能性比較小。因此,這些舉牌動作到底能產生多大影響,不好判斷。
另外,近期生益科技第二大股東逆勢增持也值得關注。9月25日生益科技第二大股東東莞市電子工業總公司增持了約59萬股,并且該股東表示,將繼續增持累計不超過總股本的2%(含已增持部分)。但是半年報顯示,該股東曾在第二季度減持生益科技124.30萬股。
此外,長信基金舉牌岳陽紙業,正元投資有限公司近期控股明天科技、西水股份兩家上市公司等也屬于增持中的大手筆,值得關注。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