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據顯示,大盤新股對股指的沖擊是存在的,但并不具備持續性新股發行并非股指調整主因
廣發證券發展研究中心 姚力瑋
從行為經濟學的角度來講,利空和利好消息對市場的影響是不對稱的。在熊市階段,利空消息對市場的負面影響會被放大,這就出現了所謂的股指多日上漲不及其一日下跌的現象。同樣,在熊市階段發行新股對二級市場資金面的負面影響也會被放大,因此市場人士將其作為近期股市調整的原因之一。根據歷史數據統計,不管在牛市還是熊市階段,超過100億融資規模的新股在其上市當日股指下跌的概率較大,牛市階段此概率為65%、熊市階段為80%;但是就大盤股上市當周的數據來看,一周股指的波動與新股上市并無明顯關系。因此我們認為,大盤新股對股指的沖擊是存在的,但并不具備持續性,指數的漲跌與市場所處的環境有直接關系。
我們認為,大盤股上市對股指的沖擊更多體現在心理層面,而非實質性的影響。今年新股發行的規模并不大,只有3個超過100億融資規模的新股上市,并且新股的平均收益率較去年大幅下滑,網上申購1次的平均收益率只有0.098%。雖然新股收益已大不如前,但今年投資者對其的認購熱情并無減退,這也許意味著投資者對新股有著一定偏好,新股上市并沒有顯著分流二級市場資金。
首先,今年1-9月只有3家超過100億融資規模的新股上市,從因果關系來講,新股發行的節奏受制于股市調整,而非新股發行導致股指調整。從數據上看,歷史上新股的發行規模與股指漲跌幅之間具有正相關關系。熊市階段(2001-2005年和2008年)新股發行的資金規模為2969億元,牛市階段(2006-2007年)為6113億元,其中單2007年新股募集的資金總額(4771億)就大大超越了6年熊市階段所募集的資金。
其次,今年新股的收益率大幅下降,分解為中簽率和新股上市首日折價率均下降。按1年申購1次新股來算,今年網上申購新股的平均收益率只有0.098%,去年達到0.442%,即使1年內申購新股60次(一年240個工作日,資金凍結4天),2008年的年化平均收益率也不過5.88%,僅略高于銀行1年期存款利率,新股的高收益優勢不再存在。
第三,雖然今年新股發行的規模不大,并且其平均收益率有所下滑,但投資者對新股的申購熱情仍較高,這意味著投資者對新股有一定偏好,并且我們傾向于相信投資于新股認購的資金來自于場外資金。新股認購的資金來源有以下兩種渠道:1、用于新股認購的資金來自于場外,這意味著投資者投資于兩個市場的資金分別有較穩定的比例,其中投資于二級市場的資金由于市場疲軟而大幅減少,根源是對市場預期悲觀。2、用于新股認購的資金來自于二級市場股票拋售,根源也是對二級市場的預期悲觀。鑒于今年新股收益較去年大幅下滑,并且一級市場收益無法彌補二級市場拋售股票所帶來的損失,因此我們傾向于相信投資于新股認購的資金來自于第一種渠道。
綜上所述,我們并不能得到新股發行分流二級市場資金,因而引致股指調整的結論。目前二級市場資金面確實面臨一定的壓力,在缺乏更多投資渠道的情況下,投資者對二級市場的預期悲觀,導致其更愿意把資金放在風險較小的新股認購和銀行儲蓄上,因此這是目前導致二級市場資金供給不足的關鍵原因。另外,限售股的解禁也加大了這方面的資金壓力。要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增強投資者的信心,比如:政府出臺實質性的刺激經濟增長方案等。優質的新股上市是整個股票市場持續煥發活力的源泉,今年上市新股的中期凈利潤同比增長47%,大幅超越了整體A股的業績,因此客觀上來講,我們應以開放的心態來接受具有投資價值的優質新股。
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