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三的大漲令投資者燃起希望之火,但隨后兩日的調整,顯示出市場多空分歧依然明顯。A股多劫難,泡沫消減同時也磨滅投資者的信心,僅靠言論的維穩已不足以撫平脆弱的信心,該是出臺真正的實質性措施的時候了。
目前從宏觀基本面和供求關系角度分析,仍然有太多的負面因素困擾著市場。
財政部發布7月份稅收收入情況,全國稅收增速回落近20個百分點,其中企業所得稅比去年同期下降4.2%,增速同比回落38.7個百分點,個人所得稅增速同比回落22.3個百分點,除由于新稅法實施的因素外,企業效益增速大幅回落是主要原因,三季度,國內經濟可能面臨經濟減速和通脹回落的雙降格局。
從市場供求來看,雖然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已被深套,但由于大量的大小非解禁,資產的供給并未衰竭。證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小非減持8.49億股,比6月份的4.51億股大幅上升了88.25%。由于大量潛在的資產供給存在,場內的投資者都變成短線客,大智慧Topview數據顯示,“8·20”長陽當日,基金悄然出逃近40億元,金融股成為機構主要拋棄的板塊,而此前在2500點之下,金融股是這些機構重點增持的板塊。連市場中主力機構都在跑短線,穩定市場恐只是監管層的一廂情愿。
短短10個月A股大跌62.7%,與世界證券史上歷次大跌相比也絕不遜色。1929~1932年大蕭條時期,美國道瓊斯指數從381點跌至36點,縮水90%,這輪蕭條讓執政當局意識到政府作為最后貸款人角色的重要性,自此,雖然美國也經歷多次經濟、金融危機,但股指的跌幅越來越收斂,作為次債危機發源的美國,其指數跌幅只有23.7%。A股市場在其剛誕生的時期,也出現過劇烈的波動,1993年2月到1994年7月,上證指數從1558點跌至325點,跌幅達78.6%,但中國證券市場已發展18年,卻未見成熟,10個月跌幅超過2001年至2005年的四年跌幅,這期間固然有經濟回落的基本面因素,也有大小非等供求失衡原因,但監管部門所應扮演的角色是否到位,應值得深思。
(作者為南京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
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