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構Vs大小非:決戰金融股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31日 11:03 股市動態分析
劉俊 民生銀行(600016)“倒下”了,倒在泛海集團減持下。 近期民生銀行發布公告稱,2007年12月19日至2008年1月14日,泛海集團通過上證所系統再次出售民生銀行14479.2萬股,這些股份占公司股份總額的1%。二級市場上,民生銀行股價恰好在1月14日達到2008年以來的最高點,隨后展開瀑布式下跌,股價下跌的背后究竟隱藏些什么呢?泛海集團是否繼續在大舉減持呢?基金又是何作為呢?我們借助于TOPVIEW數據進行一次深度挖掘,以還市場一個明白。 統計發現,2007年12月19日至2008年1月14日,單邊賣出民生銀行股票規模最大的席位是民生證券北京西三環北路證券營業部(席位號A21519),凈賣出金額達24億多。根據民生銀行公告,在這一期間,泛海集團減持金額與此相當,而且沒有其它機構如此大規模地減持民生銀行股票。由此,我們可以肯定,民生證券北京西三環北路營業部就是泛海集團減持的“通道”。 結合表一,我們深度剖析一下以泛海集團為代表的大小非與以基金為代表的市場主流資金截止現階段博弈全過程。 泛海集團博弈基金過程一覽表
(TOPVIEW數據滯后兩個交易日) 第一回合:散戶接盤(07年8月—07年12月) 泛海集團減持民生銀行的這場“戰爭”早在2007年中期就已拉開帷幕。當時市場尚是牛市,民生銀行整個大頂形成過程中,泛海集團大舉減持,總金額超過20億元,同時由于基金對后市充滿分歧,在高位也出現了減倉行為,基金資金凈流出6億多元。但值得注意的是,民生銀行股價此階段一直在15~18元間盤整。在機構、大小非都呈現資金凈流出的情況下,股價竟然創下18.09元的新高,并維持在箱體震蕩,其結果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大批量散戶在高位接盤。而這個階段正是以基金為代表的機構狂拉“藍籌行情”的泡沫階段。此時,民生銀行在藍籌股中,一直以箱體震蕩、漲幅較少、補漲要求強烈為理由,頻頻出現在相關研究機構的推薦名單之列。 第二回合:基金為王(07年12月—08年1月) 2007年11月13日民生銀行開始見頂回落,估值壓力逐漸減輕,以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對民生銀行開始增持。在此期間,基金資金凈流入達28億元之多。這一階段,民生銀行股價呈現節節攀升之勢,從14元上下連續漲至16元多,泛海集團正是乘此機會更大規模地減持所持有的民生銀行股權。 第三回合:基金死守(08年1月) 泛海集團并沒有因為民生銀行股價回升而停止減持,不過,由于先前兩個回合大舉減持后,泛海集團已獲得大批周轉資金,加上雪災后市場一度預期宏觀調控會有所松動,泛海集團套現欲望有所收斂。與此同時,雖然民生銀行整個階段的估值水平已大大降低,但是基金在上一回合中消耗過大,也不敢再貿然大舉殺進,采取了觀望等待策略。 第四回合:基金二次進攻(08年2月) 此時上證指數已調整至年線附近,又恰逢四季之首,市場估值水平的迅速下降也引發了基金的重新建倉。一個月時間里,基金大舉凈買入35億元,并將民生銀行股價從12元之下最高拉到14元多,這一階段,泛海集團僅減持套現數百萬元而已。在基金大舉進攻的情況下,民生銀行股價并沒有出現大幅上升。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這一階段,有更多的“小非”加入到減持行列。 第五回合:基金敗陣(08年3月) 此一回合,大小非與主流資金雖沒有類似于第二回合那般激烈的撕殺,但泛海集團依舊選擇了近乎不計成本的減持,截至3月24日,當月減持1.8億元。在市場價值中樞逐步向下調整中,基金終于低下高昂的頭,以泛海集團為代表的大小非輕輕一推,造就了基金的奪命狂逃。短短10多個交易日,基金大舉賣出20億。民生銀行股價也從14塊多下跌到周四自本輪調整以來最低點10.25元。 類似民生銀行的故事比比皆是,金融股的重挫“全景圖”中,隨處可見民生銀行的翻版。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前期因為巨額再融資鬧的沸沸揚揚的中國平安,股價在遭遇腰斬之后,又碰到大小非減持,厄運連連。截至目前為止,中國平安的股價只剩下前期最高峰的1/3,悲慘之極。 遭池魚之殃的權重股里并非僅僅以上兩家公司,其他金融類上市公司也在不同程度的遭受減持壓力。 借助于TOPVIEW深度數據,我們發現,減持的席位非常集中,而且是單邊賣出,基本上可以確定是大小非減持,現將具體營業部及席位公之于眾。 減持中國平安的席位主要集中在平安證券深圳八卦三路證券營業部門(席位號A21680)和中信建投證券北京三里河路證券營業部(席位號A22732)。 減持興業銀行的席位主要集中在華寶證券上海常德路證券營業部(席位號A22668)和國金證券長沙白沙路證券營業部(席位號A23608)。 減持招商銀行的席位主要集中在國金證券昆明市北京路證券營業部(席位號A26592)和國信證券某營業部門(席位號A23239)。 從下表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小非減持之前,市場維持著弱勢動態平衡(中國平安由于再融資引發基金爭議例外),而一旦遭受解禁壓力,無論是從價值發掘的角度出發,還是因為倉位限制的規定,基金能做的就是被動接盤,一旦后續增量資金跟不上,股價就變成了大海里的一葉扁舟,隨波逐流。
近來權重股拖累市場殘酷調整,而權重股的調整與大小非減持有著密切的關系,機構與大小非殊死博弈推到了多空激戰的最前線。在這場新的對決中,獲得平衡之時,或才是大盤企穩之日。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