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三板:陷阱還是跳板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4日 14:14 《新財經》
文/ 本刊記者 羅 薇 受制于企業自身規模和連續盈利的限制,上百家中國中小企業選擇在美國三板借殼上市,希望以此為跳板,晉級為在紐交所或納斯達克上市的公眾公司中國企業在美國三板(OTCBB市場)買殼上市 的浪潮,開始于20世紀90年代。對于這種上市融資模式的是非功過,至今各方眾說紛紜。但在眾多議論中,卻鮮有來自企業層面的聲音。在借殼上市成本低、速度快的背后,這些已在美國三板上市的企業有著太多不為人知的艱難經歷,只有他們自己才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 身陷其中的第一波 在1998年僑興電子轉板納斯達克之前,美國三板上市的中小企業中,并沒有成功轉主板的案例,只有北京世紀永聯融到了一點資金,轉板看起來像是天方夜譚。記者在查看當時各家公司的走勢圖時發現,九成以上的公司股價在2美元以下,成交量也很小。不能轉板就意味著,三板上市公司每年不得不支付高額費用,繼續維持著滯留在美國三板上的資格。 按照美國相關法律規定,只有凈資產達到600萬美元、毛利達到100萬美元以上,并且股價90個交易日保持在4美元以上的公司,才有資格升至主板市場交易。 如果僅從凈資產、稅后利潤等經營指標來說,企業要達到轉板的要求也許并不困難。不過,企業要同時符合“股東人數300人”、“最低發行股數100萬股”的要求,卻不那么容易。 北京世紀永聯是一家較早在美國三板上市的公司,一度被視為很有希望實現轉板的企業。從公司的歷史走勢圖中可以看到,該公司股價從上市的9美分漲到過25美元。但在市場由瘋狂回歸理性之后,股價一下子又跌到5美元以下,并一路下跌到現在的不足1美元,每天的成交量也少得可憐。 對世紀永聯來說,至今仍沒能成功轉板無疑是一塊心病。記者從世紀永聯方面獲悉,截至目前,世紀永聯所花費的上市維護成本遠遠高于其融資額。不難想象,由于轉板無望,在美國三板交易的大多數中國公司,最后也會被后繼者當做“殼”公司。 掙扎求生的第二波 僑興電子轉板納斯達克后,相繼有一些中國企業轉板成功,但也屬鳳毛麟角,更多的企業還是在生死線上苦苦掙扎。截至目前,在美國三板上市的中國公司有百余家,其中成功轉板的只有十幾家。無論它們的現狀如何,可以看出,美國三板之路并非坦途。 圣元國際是已經實現轉板的中國公司之一,雖然如愿升至納斯達克,但卻歷經了九個月的漫長等待。2005年7月,通過買殼上市方式,圣元國際在美國三板市場掛牌交易,發行5000萬股。圣元國際力求轉板,當時其在股價、盈利性等方面已經達到轉板條件,但終因企業規模限制未能如愿。 為了滿足上市條件,圣元國際董事長張亮曾希望將亞華乳業的業務(系同一實際控制人)裝入圣元國際,以實現轉板目的。亞華乳業的南山系列奶粉在中國西南地區擁有較高的市場份額。 乳業資產一旦被剝離,亞華乳業最有增長潛力的業務便不復存在,鑒于此,這一方案最終沒有通過。對張亮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沉重打擊,但他并沒有停止努力。在辛苦經營兩年之后,圣元國際終于做大了規模,成功轉板。 談到轉板經驗,張亮對記者表示,“要想轉板成功,就必須吸引投資人目光。做為進入國際資本市場的圣元國際來說,公司的口碑和形象是一定要樹立的。” 濟南銀泉科技是最近兩年才登陸美國三板的。上市伊始,公司的目標就瞄準了納斯達克。盡管公司付出了很多努力,但至今仍在三板徘徊。為了了解其狀況,《新財經》記者撥通了公司董秘張先生的電話。他告訴記者,“沒有‘金字招牌’,轉板就無從談起。目前,公司正全力提高業務經營和盈利能力。” 他反復向記者表示,與剛開始的“狂轟濫炸”相比,現在公司的轉板工作變得有的放矢了。 當記者想進一步了解公司在轉板方面的計劃時,電話另一端的張先生卻笑了笑,“具體情況現在不方便透露,還是等我們轉板的好消息吧。”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