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易所并未市場化 新股發行市場化可能性不大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7日 01:23 新京報
一家之言 談股票一級市場的暴利已經沒有什么意義,像這樣每年收益能夠超過10%的無風險套利市場,極其難尋。為此,這一市場已經是“擠破頭”,3萬億以上的打新資金如今已不是什么新聞。如今哪個中小投資者要想在一級市場上賺錢,其概率基本上都大大低于六合彩的中獎概率。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談一級市場的制度改革,可以隨便找出一萬個理由來支持,并且最后都可以被總結為具有各種歷史意義、標志意義和里程碑性的事件。但事實是,中國的新股發行制度市場化改革從1999年就開始了,經歷了其中無數次的融資條件和制度變革,我們從結果上會發現:一級市場的暴利沒有任何改變。這種情況不得不讓我們對可能到來的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效果,仍舊抱有強烈的質疑。甚至完全存在這樣一種可能:此次的改革,不排除是有關券商投行業務利益受到打新資金太多的影響而被攤薄,因此不得不積極推動新股發行制度改革,以求在新股定價上獲取更多的彈性和博弈空間。 在當前股市的利益分配機制下,券商們指望向政府要求更多利益分配,實際上可能性不大;但向政府尋求一項權利以增加自己在既得利益中的博弈能力,是完全可能的。所以券商們最關注新股發行詢價制度的改革,也就絲毫不奇怪了。有一位參與研討的券商資深投行人士就表示,改變新股發行市盈率基本“盯”在20倍左右的現狀,將發行定價市場化是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關鍵。 一個被忽略的基本事實是,中國目前的證券交易所并未市場化,證券監管部門事實上還承擔了不少證券交易所的職能,特別是在新股發行這一問題上。從這個角度看,對于一級市場而言,證券監管部門等于是“利益中人”,很難做到真的“均衡”。真正支撐新股市場的正是依靠監管部門權威性建立起來的吸引力,因此在新股發行這一市場出現了無數“國字號”資金,以期獲得無風險套利。一旦券商對于這些資金的博弈能力增強,則意味著打新市場對這些資金的吸引力下降,也將意味著證券監管部門權威性對這些資金吸引力的下降。 在這種死循環下,如果沒有巨大的外力推動,或者更高一級對于制度真正變革的強勢推動,我們將很難對此次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效果樂觀。新股發行制度的市場化對于中國資本市場的意義不言而喻,它決定了這一市場上的供應“商品”的質量好壞。在“計劃”管制下,“商品”供應是短缺的,質量自然也很不令人滿意,投資者只能將就。而放開“準入”強化競爭,將可以讓投資者買到更好的“商品”。這就是新股發行需要的改革,理由和原因都很簡單。 □張巍柏(安邦集團研究總部分析師)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