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融資融券:引領投資者告別單邊市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 17:41 新浪財經
銀河證券 楊詠 一、2007年中國融資融券水到渠成。 2006年無疑是中國資本市場上金融創新頻頻亮相的一年。無論是產品的創新,還是交易制度的創新,都使中國資本市場向金融衍生品領域邁出了更大的一步。融資融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水到渠成,呼之欲出。 1,中國融資融券業務已經有了較完善的法律、制度平臺。 2005年10月27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新《證券法》。新《證券法》中對融資融券業務的開禁讓證券公司和投資者對融資融券業務的開展有了更強烈的預期。老《證券法》第三十五條規定證券公司不得從事向客戶融資或者融券的證券交易活動,而新《證券法》修改為:“證券公司為客戶買賣證券提供融資融券服務,應當按照國務院的規定并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批準”,并刪除了關于買空賣空的禁止性規定。 這實質上就是為證券公司開展融資融券業務開禁,從法律上保障了融資融券業務的合法性。 從2006年6月30日起,有關融資融券的試點辦法、實施細則等等一個接一個。這些辦法、細則逐漸構成了中國融資融券業務開展的較為完善的制度框架: 2006年6月30日,證監會發布《證券公司融資融券試點管理辦法》,自2006年8月1日起施行,這是融資融券業務的綱領性的基礎性的指導文件。同時,為了指導證券公司建立健全融資融券業務試點的內部控制機制,證監會還在同日發布了《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內部控制指引》。 2006年8月21日,滬深交易所發布《融資融券交易試點實施細則》。同日,深交所還發布融資融券交易試點會員業務指南。 2006年8月29日,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發布了《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融資融券試點登記結算業務實施細則》。該細則在賬戶、登記和存管、結算、權益處理等方面對融資融券試點登記結算業務作出了具體規范。 2006年9月5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制訂并公布了《融資融券合同必備條款》和《融資融券交易風險揭示書必備條款》,從而規范融資融券合同簽訂雙方即證券公司和投資者之間的法律關系。 前后兩個月的時間里,證監會、交易所、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中國證券業協會公布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無疑為中國融資融券業務的開展搭建了很好的制度平臺。 2,融資融券業務的催生將順應市場需求和監管需求。 融資融券業務又稱為信用交易,與非信用交易相比,它不需要客戶以全額自有資金進行交易,允許客戶繳納保證金,在一定的信用額度內,從證券經紀商融資進行杠桿交易。既然是信用交易,將必不可少地涉及信用風險。以融資為例,如果投資者融資買入股票,而股票連續下跌,投資者將會被要求追加保證金,甚至強制平倉。如果股價持續跌停,即便強制平倉后也可能不足以償還證券經紀商向投資者的融資。這是融資融券業務的主要風險,也是監管層制定諸多證券公司融資融券內部控制、風險管理指標體系的出發點。 但是在融資融券合法化、規范化之前,一些證券公司營業部在內部控制缺失的情況下從事過不少地下融資融券,并成為一些證券公司虧空倒閉的根源。1993、1994年開始,證券公司為在其營業部開戶的客戶提供所謂的“融資融券”,即客戶可向營業部借錢買股票或借股票來賣。但與成熟市場的融資融券不同的是,這種非法借貸風險極大,因為客戶不需要繳納保證金,也沒有任何抵押,只需要按期支付利息即可。 這樣,一旦客戶融資買股票后,發生上述持續下跌的情況,證券公司所面臨的信用風險大大超過有保證金的、規范化的融資融券。而由于是地下交易,營業部提供給客戶的資金和股票都只能非法挪用而來。過去證券公司投資者資金和證券帳戶的管理并沒有建立第三方存管,證券公司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客戶保證金和委托理財資金都存在證券公司的清算中心,清算中心匯總后劃至銀行,由于是統一開戶,銀行并不清楚客戶資金明細,從而為營業部提供了挪用資金的可能。而營業部為了完成所謂的“融券”,則盜賣投資者股票。 1999年,在證券公司營業部又開始盛行“三方監管委托理財”。證券公司不再直接向客戶融資,而是承擔融資中介的角色。“三方監管”,也叫“手拉手監管協議”。一般來說,甲方是委托方,即資金提供方,通常是國企、私企、民間機構或個人;乙方是受托方,即資金需求方;丙方是監管方,就是證券公司營業部。甲方和乙方都必須在該券商營業部開委托理財賬戶和股東卡。在國外發達金融市場開展的融資融券業務模式中,證券經紀商確實扮演融資融券中介,為資金或證券的供給方需求方牽線搭橋。但是,事實的本質區別在于“三方監管”是證券公司營業部擅自所為,沒有納入證券公司內部控制體系以及監管機構的統一監管之下。缺乏控制和監督的業務即便出發點再好,有再多的市場需求,也難免引發大的市場風險和監管危機。結果,“三方監管”作為一種沒有法律效力的私下協議,演變成了急需融資的“莊戶”、老鼠倉、洗錢者的最愛。2001年股市熊牛轉換,宏觀調控收緊銀根,大量莊股頻頻跌停,多方深度套牢,“三方監管”也把許多券商拽進了虧損深淵。 制度的改進與監管的改善從來都是聯系在一起的。堵不如疏。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十幾年后,融資融券業務順應市場需求,漸行漸近。 融資融券業務的開展與過去所謂的三方協議、透支有著本質區別,它以證券公司的第三方存管、交易清算大集中、建立風險管理系統等技術條件為基礎,而不是證券公司某些營業部私下里的缺乏控制和監管的非法行為。而在交易模式上,監管者為融資融券業務構建了更加嚴格、更利于風險控制的帳戶體系、交易流程和風險控制體系。例如,證券公司需對客戶進行嚴格的授信,帳戶體系上信用交易與普通交易嚴格分開,證券公司需在證券登記結算機構分別開立融資專用證券帳戶,客戶信用交易擔保證券帳戶,信用交易證券交收帳戶,信用交易資金交收帳戶,以及追加保證金、強制平倉等一系列事中風險控制制度。 3,引入融資融券對增加市場流動性、完善市場運行機制有重要意義。 融資融券對證券市場的意義并不僅僅是滿足了投資者的融資融券需求,融資融券對于中國證券市場有更深刻的意義。 融資融券推出之前,中國證券市場是單邊市場,缺乏賣空機制。而融資融券特別是融券的推出,將改變目前證券市場的“單邊市”現狀,完善市場機制。同時還將增加資金和證券的供給,增強證券市場的流動性和連續性,活躍交易。證券市場效率將大大提高,也有利于改善證券價格的形成機制。 融資融券的推出還將聯通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有利于促進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間的資源合理有效配置,增加資本市場資金供給。 而融資融券交易也為投資者提供了新的交易工具。投資者如果預期股票上漲,可以在滿足一定保證金需求后,融資買入證券,把握投資機會。而如果預期證券下跌,則可以賣空證券,并在下跌后買入證券獲利。融資融券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資機會,并也有利于投資者規避市場風險。 融券的推出還有利于投資者為衍生工具的交易進行避險和套利。特別是2007年滬深300股指期貨的推出,融券將有利于股指期貨的套利。如果沒有融券,沒有賣空機制,投資者只能進行買入現貨、賣出期貨的買進持有套利(cash-and-carry arbitrage),而不能進行買入期貨、賣出現貨的反向買進持有套利(reversecash-and-carry arbitrage)。由于交易制度的限制,一旦反向買進持有套利機會出現,將不能迅速消失,市場將缺乏效率。而如果允許融券,套利者可以迅速抓住機會,在現貨市場上賣出復制滬深300指數的一籃子股票現貨或者ETF,進行反向買進持有套利。 允許證券公司開展融資融券業務試點,將拓寬證券公司業務范圍,為證券公司提供新的盈利模式。通過融資融券業務,券商一方面可以收取融資利息、融券手續費,而交易量的放大也將使券商傭金收入大大增加。 二、中國融資融券模式選擇——市場化、集中授信還是雙軌制? 融資融券交易是海外證券市場普遍實施的一項成熟交易制度,是證券市場基本職能發揮作用的重要基礎。美國、歐洲、日本、韓國、臺灣、香港等許多發達資本市場都開展有融資融券業務,相對成熟,而且規模較大。 各個開展融資融券的資本市場都根據自身金融體系和信用環境的完善程度,采用了適合自身實際情況的融資融券業務模式,概括地歸結為三大類:以美國為代表的市場化模式、以日本為代表的集中授信模式和以韓國臺灣為代表的雙軌制模式。 在美國的市場化模式中,證券交易經紀公司處于核心地位。美國信用交易高度市場化,投資者進行信用交易時,向證券公司申請融資融券,證券公司直接對投資者提供信用。而當證券公司自身資金或者證券不足時,證券公司則向銀行申請貸款或者回購融資,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借入短缺的證券。這種市場化模式建立在信用體系完備和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聯通的前提下,證券公司能夠根據客戶需求,順利、方便地從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調劑資金和證券頭寸,并迅速地將融入資金或借入的證券配置給需要的投資者。 從日本的集中授信模式看,專業化的證券金融公司處于整個融資融券業務的核心和壟斷地位,嚴格控制者資金和證券通過信用交易的倍增效應。日本的證券金融公司主要為銀行出資設立,為證券經紀商等中介機構提供服務。證券公司如果資金和證券不足,并不直接向銀行、貨幣市場進行借貸或回購融資,也不直接向非銀行金融機構融券,而是向證券金融公司申請進行資金和證券的轉融通。在日本的集中授信模式下,證券金融公司而不是證券公司自身,聯通貨幣市場和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作為融資融券的中介,證券金融公司控制著整個融資融券業務的規模和節奏。 韓國和臺灣的融資融券交易被稱之為雙軌制。在臺灣,融資融券業務借鑒了日本的集中授信模式,設立了4家證券金融公司,之所以稱之為雙軌,是因為證券金融公司不僅可以向證券公司融資融券,還可以直接向投資者融資融券,即投資者可以不通過證券公司而通過代理向證券金融公司融資融券。 臺灣模式由于是雙軌制,運作起來相對復雜,而且有4家證券金融公司,彼此存在競爭。而對證券公司實行許可證管理,有許可證的券商可以向證券金融公司融資融券,而沒有許可證的證券公司只能從事代理服務。證券公司的地位由于投資者可以直接向證券金融公司融資融券而比較被動,融資融券業務為券商帶來的收入有限。 4,中國的融資融券模式選擇。 2005年10月27日新《證券法》通過后,融資融券解禁,而對于中國融資融券業務的種種設想和規劃一刻不停。許多業內人士建議我國開展證券融資融券交易,應該與市場參與者的自律能力、風險控制能力和監管體系的完善緊密結合,采用專業化模式,設立證券金融公司,對券商從事證券融資融券交易業務實行許可證制度。但從目前證監會頒布的試點管理辦法、交易所公布的實施細則,并沒有提及設立證券金融公司。在整個融資融券業務的運作體系中,證券公司處于核心地位。 證監會對參與試點的證券公司有明確的門檻規定,必須是創新類的券商,公司治理健全,內部控制有效,財務狀況良好,最近6個月經資本均在12億元以上等等。由于融資融券業務有一定的風險,因此監管層制定了“試點先行,由小到大,由簡到全,逐步推開”的總體思路。在試點初期,只能是一部分滿足門檻條件的創新類券商有資格從事融資融券業務,但一旦試點成功,規范類證券公司也可以進行融資融券業務。 在試點初期,證券公司開展融資融券的資金和證券基本上都為自有。在資金的融通上,券商除了動用自有資金,可以通過同業拆借、短期回購獲取資金。但是融券的券源則相對單一,試點階段,融券的券源只來源于券商的自營證券帳戶,證券公司既不能象在市場化模式下向其他金融機構或者投資者借券,也不能象在集中授信和雙軌制模式下向證券金融公司借券。而如果證券公司以自營證券作為券源向客戶融券,證券公司缺乏對沖工具,將面臨較大的市場風險。因此,融券的開展在試點階段將會受比較大的限制。 5,境內外保證金收取水平對比。 保證金比率是信用交易風險控制的重要指標。它的實質是客戶擔保品價值與客戶債務的比例。保證金比率分為初始保證金比率和維持保證金比率。在授信階段,運用初始保證金比例可以計算投資者可融資金額或可融券數量,它主要被用于控制投資者初始資金的放大倍數。在保證金金額一定的情況下,保證金比例越高,融資、融券規模就越小,財務杠桿效應越低。在融資融券業務中,證券公司則通過計算維持保證金比例進行信用風險管理,從而控制客戶信用帳戶整體財務風險。 在美國,融資融券初始保證金對絕大多數證券來說是買價的50%,即由美國聯邦儲備金監察小組設定的條例T(Reg T)。全國證券商協會和紐約證券交易所則分別對融資與融券的維持保證金比率進行了規定,融資的,不低于25%,融券的則視標的證券的種類而定。除此之外,證券經紀商會對規定投資者的最低投資規模,一般為5,000美元左右。而一旦購買行為完成后,信用帳戶必須維持一定的權益水平,滿足一定的維持保證金比例,維持保證金要求由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納斯達克(NASD)或者證券經紀商設定。證券經紀商有權對個別證券和個別投資者帳戶修改維持保證要求。 國外證券經紀商會根據許多因素,包括股票交易的波動性、流動性、上市公司業績和市值規模,以及帳戶頭寸是否集中等因素來調整個別證券的維持保證金要求(maintenance requirements)。對日內交易(daytrading)投資者進行要求更為嚴格。2001年9月,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對日內交易者制定了具體的判斷標準和監管要求。日內交易(Day trading)是指在同一交易日買賣同一證券。對日內交易者的判斷有兩個指標,滿足其一則將視為典型的日內交易者(pattern day trader):在連續5個交易日內,進行了4次或更多的日內交易;或者在90天內被兩次警告未滿足日內交易保證金。對非典型的日內交易者來說,最低投資規模通常在5,000美元左右,而典型的日內交易者需要至少25,000美元的初始及維持頭寸。 根據臺灣2006年8月頒布的《證券商辦理有價證券買賣融資融券業務操作辦法》(修正稿),臺灣開展融資融券業務計算維持擔保比例的公式如下: 擔保維持率=(融資擔保品證券市值+原融券擔保品及保證金)÷(原融資金額+融券標的證券市值) ×100%臺灣證券市場規定融資融券交易客戶的擔保維持率需維持在120%以上。若低于120%,證券商應即通知投資者就該筆不足擔保維持率的融資融券,在通知送達之日起兩個交易日內補繳融資自備款或融券保證金差額。 中國內地融資融券的保證金設置和維持擔保比例計算公式較多地參考了臺灣市場。初始保證金比率,即投資者信用交易時交付的保證金與融資融券交易金額的比例,設定為50%,維持擔保比例定為130%,這是交易所規定的最低要求。券商可自行決定更為嚴格的初始保證金、維持保證金及強行平倉線。當投資者維持擔保比例低于130%時,證券公司將通知投資者在不超過2個交易日的期限內追加擔保物,在追加擔保物后維持擔保比例不低于150%。如果投資者未能按期繳足擔保物或到期未償還融資融券債務,證券公司將強制平倉,處分投資者擔保物,不足部分還可以向投資者追索。 三、融資融券業務對2007年中國證券市場的影響分析融資融券對市場的直接影響之一是將增加市場的資金供給。另一方面則改變單邊市場現狀,增加投資機會,增強市場的流動性和連續性,活躍交易。但是融資融券的開展也很可能加劇股價波動幅度。可能激化內幕交易和股價操縱問題。 1,2007年融資融券業務導致的資金增量估計。 從融資融券資金供給的規模分析,由于在試點階段沒有證券金融公司設立,以提供穩定的資金,而且券商融資渠道有限,在試點階段融資資金可能還只能限于券商的自有資金。因此參與融資融券試點的券商自有資金規模直接決定了試點階段融資融券業務對市場資金的增量供應規模。 在試點階段只有滿足條件的創新類券商才能參與融資融券試點。根據證監會頒布的《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管理辦法》規定,參與試點的創新類券商最近6個月凈資本均在12億元以上。以下是各創新類券商最新凈資本數據: 截至2006年11月31日,共有18家創新類券商,滿足最近6個月凈資本均在12億元標準的創新類券商共有15家。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公布的2006年第三季度末的數據統計,滿足條件的15家創新類券商凈資本合計為374.46億元。 《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券商應按對客戶融資業務規模的10%計算風險準備;按對客戶融券業務規模的10%計算風險準備。除了融資融券,券商還需為承銷、自營、資產管理等其他業務進行風險準備,因此凈資本中最多可以有20%分配給融資融券業務作風險準備。以此計算新增資金的最大規模大約為75億元,但是這僅僅是基于滿足條件的15家創新類券商均通過第三方存管方案,成功試點。但是就截止目前券商第三方存管的準備情況來看,15家券商在2007年年初試點方案全部通過的可能性很小。而且證監會在試點管理辦法中,明確表示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批準凈資本水平居于前列的證券公司開展融資融券業務試點。因此,以排名前5家的創新類券商凈資本規模計算,前5家券商的凈資本規模共計193.44億元。以此估計,融資融券業務在試點階段將為市場供給30-40億元增量資金。試點結束后,融資融券業務將作為券商常規業務在規范類券商推廣,加之未來將設立證券金融公司專門從事資金證券的轉融通服務,券商融資渠道更為通暢,融資融券業務對市場的資金供給增加將在100億甚至更高。 2,融資融券對標的證券交易量產生放大效應。 融資融券業務主要會使標的證券的交投更為活躍,因為融資的資金都用來買入標的證券,而市場資金有可能更趨向于標的證券。而對于非標的證券來說,融資融券可能帶動一部分資金分流至標的證券,但總體來說,融資融券對非標的證券的影響有限。 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網站公布的2005年融資融券交易統計數據顯示,642只可以進行融資融券的標的股票中,有27.73%的股票其信用交易成交量貢獻了該股票總成交量的一半以上,有55.92%的股票其信用成交量貢獻了該股票總成交量的40%以上。按照2005年臺灣融資融券市場的交易數據,融資融券交易的成交量對標的證券的成交量加權平均貢獻率為37%。 臺灣融資融券業務的開展已相對成熟,融資融券對標的證券成交量加權平均貢獻率高達37%。而內地融資融券還在醞釀階段,估計在試點初期受資金和證券融通的限制以及試點券商的限制,融資融券業務規模不會太大,尤其是融券業務的開展受限較多。即便試點結束,融資融券對標的證券的貢獻率也不會很快攀升至臺灣37%的高水平,因此估計試點期間融資融券業務對標的證券成交量的平均貢獻率為1%,試點結束后融資融券業務對標的證券成交量的平均貢獻率在5%左右。以滬深300成份股年成交量30,000億估算,試點階段融資融券業務對滬深300成份股的成交量貢獻率為300億元,試點結束后融資融券業務對滬深300成份股的成交量貢獻大約為1,500億元左右。 四、融資融券標的證券的選擇與預測根據滬深交易所公布的《融資融券交易試點實施細則》,可以用來作為融資和融券標的的證券為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證券投資基金、債券和其他證券。而且交易所借鑒了境外成熟市場選擇標的證券的普遍做法,從基本面、流通規模、流動性、波動性方面對可以作為標的證券的股票規定了具體標準。 從實施細則中可以解讀出三層含義: 1,標的證券應具備流動性高、波動性小、風險小的特質,試點之初權證、高風險股票將不會被列入標的證券范圍。 盡管交易所在標的證券范圍中明確寫入了“其他上市證券”,但是這可以理解為交易所實施細則的兜底條款,是為避免未來放開范圍再次修改細則。因此,在明年融資融券試點推出之初,交易所將從控制融資融券風險出發,預計將不會把風險較高的權證列入標的證券范圍。在股票中,ST股票、尚未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股票、流動性差的股票、波動幅度過大的股票也不會被列入標的證券范圍。 2,融券標的股票標準嚴于融資標的股票標準。 交易所在實施細則中對融資買入和融券賣出的標的股票的流通規模指標進行了不同的規定。融資買入標的股票的流通股本不少于1億股或流通市值不低于5億元;而融券賣出標的股票的流通規模門檻值更高,流通股本不少于2億股或流通市值不低于8億元。因此,從交易所的實施細則針對融資買入和融券賣出標的證券不同的流通規模門檻值可以看出,融券的風險大于融資的風險。 3,不能利用信用交易投資上市未滿三個月的新股。 標的證券需上市交易滿三個月。因此在融資融券試點階段投資者不能利用信用交易投資上市未滿三個月的新股,特別是不能利用信用交易融資申購新股。交易所制定這樣的規定與目前融資買券的流程有關。 融資買券不同于回購或一般的借款,投資者向證券公司融資時,證券公司并不是先把所出借的資金撥至投資者的資金帳戶,而是直接將融資買入的證券劃入投資者信用證券帳戶,并同時將融資買入的證券成本記為投資者對證券公司的負債。 目前交易所申購新股方式為網上資金申購,投資者需要在申購日把申購款全額存入與交易所聯網的證券營業部指定的資金帳戶。而資金將在T+4日才能解凍。因此如果申購新股需要事先把資金先行存入,而目前的融資買券流程不能完成。融資流程中證券公司并不是把資金直接打進投資者的資金帳戶,而是直接按融資買券的指令將券劃進投資者信用交易證券帳戶。 交易所將申購新股排斥在信用交易之外,主要是出于試點階段控制風險的考慮。但是,實際上申購新股的風險相對較小,一些投資者利用短期回購融資申購新股。香港、臺灣等較成熟的證券市場都允許以信用交易申購買賣新股。在融資融券試點結束之后不排除交易所放開標的證券為新股的限制。 4,滬深兩市滿足標的證券標準的股票統計。 按照交易所實施細則中標的證券為股票的選擇標準,對滬深交易所主板和中小企業板的股票進行測算,流通規模指標滿足融資融券標的證券標準的股票數如表3所示: 剔除掉其中尚未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股票、被交易所特別處理的股票,并根據2006年9月1日至2006年11月30日三個月期間的市場數據,按照實施細則中規定的流動性指標(近三個月內日均換手率不低于基準指數日均換手率的20%)、波動性指標(日均漲跌幅的平均值與基準指數漲跌幅的平均值的偏離值不超過4個百分點;波動幅度不超過基準指數波動幅度的500%以上)進行篩選,統計出截止2006年11月30日滿足所有標的證券股票標準的股票數如表4所示: 截至2006年11月30日,滬深兩所符合標的證券股票標準的具體名單見附表1。 試點初期,交易所將按照“從嚴到寬,從少到多,逐步擴大”的原則,從符合條件的證券范圍內,審核、選取并確定可作為標的證券的名單,并向市場公布。預計在試點初期,交易所公布的標的證券名單將會比嚴格按照標準篩選的范圍更窄,融資標的股票的選取范圍可能將局限于滬深300,上證180,深證100等指數的成份股,進入指數的這些成份股都能滿足交易所規定標的證券的基本面、流動性、波動性標準。 根據2006年9月1日至2006年11月30日的區間數據測算,滬深300的全部成份股都能滿足可融資的標的證券股票選擇標準。另有4只股票因為流通規模偏小,不能滿足融券標的證券股票選擇標準,這四只股票分別是:海正藥業、撫順特鋼、京能熱電和上電股份。 融券的風險相對融資更大,標的證券范圍將會更小。而且試點初期融券的券源來自于券商自營帳戶,因此,可操作的標的證券選擇將會更加謹慎。預計交易所將可能先選取ETF作為試點初期融券標的證券。 五、融資融券擔保品及其折算率分析投資者申請進行融資融券交易時,需向證券公司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證金,保證金可以是現金、標的證券以及交易所認可的其他證券充抵。 除現金外,充抵保證金的證券包括國債、股票、ETF、其他基金和債券等,都不是無風險證券品種,因此在計算擔保品價值時都需要打折,以降低證券價格過度波動帶來的信用風險。而折扣比例直接與該證券的風險水平相關。風險越大,折扣率越低,風險越小,折扣率越高。 1,境內外充抵保證金的擔保品及折算率對比。 臺灣融資融券業務操作辦法中,對無記名政府債券,按面額九折計算;上市有價證券,按其抵繳前一營業日收盤價格七折計算;上柜有價證券按其抵繳前一營業日參考價六折計算。而美國則可用市價超過3美元的股票、共同基金、國債、公司債券、市政債券等作為充抵保證金的證券。而象貨幣市場基金、期權、定額存單、貴金屬、離岸共同基金等不可以作為擔保品。在折算比例上,國債按95%計算,公司債券85%,可轉債按80%計算。 根據交易所實施細則,試點階段融資融券可充抵保證金的證券及最高折算率如下: 1)上證180成份股:折算率≤70%;2)其他股票:折算率≤65%;3)ETF:折算率≤90%;4)國債:折算率≤95%;5)其他上市基金和債券:折算率≤80%。 而各個證券公司還可以根據流動性、波動性等指標對充抵保證金的各類證券確定不同的折算率。 2、折算率調整的可能情景。 折算率的作用主要體現在計算擔保品的價值時,折算率越高,擔保品價值越高,按照初始保證金50%的比例計算可融資融券的信用額度也越高。因此,證券公司可通過調整某種證券的折算率調整客戶融資融券的信用額度。 一般情況下,折算率的下調與證券流動性、波動性等指標的突變息息相關。同時,為控制信用風險,當券商融資融券的擔保品過于集中在某些證券時,證券公司將在不超過交易所公布的折算率上限范圍內自行下調折算率,以收緊信用額度,控制信用風險。如果流動性、波動性以及集中度指標處于極端情形時,例如上市公司基本面惡化股票連續跌停、券商收取擔保品價值中有超過20%集中在某一股票時等等,交易所或者證券公司可能將該證券調出可充抵保證金證券名單。 3,投資者擔保品選擇策略——將現金轉換為標的證券作為擔保品,還是直接用現金作為擔保品? 情景假設:投資者擁有現金,該筆現金可買價格為0 p的標的證券0 s股。投資者希望持有該股票。 0 C——初始資金0 P——標的證券初始價格0 S——初始資金可買標的證券股數0 d——折算率0 m——初始保證金比率1 P——標的證券市價考慮兩種方法: 1)用現金作為擔保品,融資買入。 2)將現金買成標的證券后,將標的證券作為擔保品,融資買入。 但是,如果擔保品折算率較低,低于50%,方法2能夠節省一定的利息費用,但是所獲取的證券數可能少于方法1,即直接用現金作擔保品。因此,對于折算率較低的證券,投資者將其換為標的證券后再融資的方法不一定是最優。 六、維持擔保比例敏感性分析及投資者策略分析 1,維持擔保比例只與初始折算率有關,過程中如果交易所或者證券公司下調折算率對維持擔保比例沒有影響,但會降低保證金可用余額。 2,股票價格能在追加保證金線之上支撐跌停板個數與初始折算率有關。 (1)擔保品賦予的折算率越低,能支撐的跌停板個數越多。反之,折算率越高,能支撐的跌停板個數越少。 (2)融資前對擔保品的研究非常重要,根據擔保品品質賦予相應的折算率。根據情景模擬標,如果預期擔保品可能連續下跌4個跌停板或者在6個月內價格下跌35%以上,則賦予50%以下的折算率。如果預期擔保品可能連續下跌5個跌停板或者在6個月內價格下跌40%以上,則賦予40%以下的折算率。 (3)據情景模擬表,若國債下跌14.83%,ETF下跌16.43%,將觸及追加保證金線。由于國債和ETF價格波動較小(以上證50ETF為例,單日最大跌幅為-4.92%,沒有跌停的情形,相對安全),如果觸及追加保證金線必定是個漸進的過程,券商風險較小。 3,維持擔保比例下降速度分析。 強制平倉線是融資融券業務的最后一級風險控制線,一旦觸及,券商將對客戶信用交易帳戶內的證券強行平倉,直至滿足維持擔保比例回到安全標準。由表8可以看出,如果將無條件強制平倉線設在120%,當價格在下跌0.76個跌停板,即價格再下跌(1-120%/130%)=7.69%時,維持擔保比例可能在通知追加保證金當日被強制平倉。這樣券商留給客戶的時間很短,投資者必須在被通知后立即補入保證金才能避免無條件強制平倉。 如果將無條件強制平倉線設在110%,價格需下跌1.59個跌停板才能擊穿無條件強制平倉線,即價格下跌15.38%,由于有10%的跌停板限制,維持擔保比例只能在通知追加保證金次日才可能擊穿無條件強制平倉線。但是對券商來說風險相對較大。 券商在設置無條件強制平倉線需考慮兩點:給予客戶足夠的時間,盡量避免當日通知當日被無條件強制平倉的情形。但同時又要控制風險。因此券商需要在這兩者之間尋求平衡,因此如果券商以交易所公布的最低維持擔保比例130%為其維持擔保比例要求時,根據測算,券商的合理無條件強制平倉線設為115%。 因此,融資融券投資者為了避免被券商強制平倉,需要備有一定的閑置資金或者可供充抵保證金的證券予以調動,否則一旦未在規定時間內補足擔保品使維持擔保比例回升至150%,投資者將遭遇強行平倉。 七、融資融券利費率分析根據證監會頒布的《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管理辦法》第十四條,融資利率不得低于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同期金融機構貸款基準利率。此條下限規定引起了券商開展融資融券業務利費率與券商預期收入的討論。 1,融資利率下限為5.58%,此前市場7%-8%的融資利率預期應下調約0.3%。 2006年7月底8月初,部分籌備融資融券的券商表示,融資利率預計為7%-8%,這樣的預期基礎是當時5.85%的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即券商根據對自己融資融券業務運營成本和利潤的分析,在基準利率之上加收1.15%-2.15%。 但是5.85%的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很快就喪失了對融資融券利費率的參考價值。一方面是由于央行加息。 2006年8月18日央行宣布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由5.85%調高到6.12%,其他各檔次貸款利率也有所調整。另一方面,2006年8月21日交易所出臺《上海交易所融資融券交易試點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由于之前試點辦法并未對融資融券期限作出具體規定,因此券商對融資利率的預期均是基于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但實施細則第十六條明確規定,融資融券不得超過六個月。因此根據試點辦法中融資利率不低于同期金融機構貸款基準利率的規定,同期應該為六個月以內(含六個月),而并非此前大家估計時采用的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因此,融資融券業務的基準利率應該為六個月以內的短期貸款利率,即5.58%。相比此前5.85%的基準利率還下調了0.27個百分點。如果按照先前券商對運營成本和利潤要求的估計,即在基準利率之上加收1.15%-2.15%的溢價,調整后的融資利率預期應改為6.73%-7.73%。對于一個融資100萬元的投資者來說,基準利率下調0.27%將導致利息費用下降2700元/年。 2,融券費率不受5.58%的下限限制。 跟融資相似,融券同樣是券商提供的融通服務,只不過標的不是資金,而是證券。既然是服務,券商同樣要收取費用,利率是針對于資金而言的,融券收取的費用稱為融券費率。 不論是試點辦法還是實施規則,均未對融券費率作出規定。上述有關不低于人民銀行規定的同期金融機構貸款基準利率的要求僅針對融資,券商對投資者收取的融券費用并不需要受同樣的下限限制,也即原則上融券費率可以低于5.58%。 目前,根據試點辦法和實施細則的規定,融券券源基本上是來自券商的自營,券商并不能從事多個客戶之間證券供需的中介,而且融券品種和規模都要取決于券商自營的證券品種和規模。作為融券對手方,券商將要承擔市場波動風險,并非從事無風險的中介服務。因此券商將利用股指期貨等工具進行風險管理,發生的交易費用、保證金利息以及期貨與現貨的基差風險都將成為券商的自營成本,并將最終轉嫁到向投資者收取的融券費用中。 融券費用的收取應該與融資利息相似,按日計息。但是融券費用計算的基數有所不同。因為對于投資者來說,融券產生的向券商的債務是證券,按照公允價值,融券費用收取的基數應該為每日融券賣出證券市值,而非向融資利息計算時以固定的融資金額為基數計算。 由于股指期貨還未推出,券商缺乏風險對沖工具,許多創新試點券商都表示暫時先不考慮融券業務。但是一旦融券業務全面展開,券商競爭加大,融券費率將會與融資利率一樣由市場決定。 3,根據客戶信用實行差別融資融券利/費率。 如交易傭金一樣,證券公司開展融資融券服務收費也會有個行業基準,這個基準將按市場化方式確定。 回顧券商交易傭金定價策略,基本是對散戶收取接近3‰的上限標準,而對機構大戶傭金較低,在2‰左右,并都給予營業部一定的自主決定權,以便在競爭中靈活應對其他券商的傭金策略。也有券商根據交易規模、客戶對公司貢獻程度,將客戶分為七檔或三檔,收取不同的傭金。傭金定價演變到現在已經形成高度市場化的競爭格局。與此類似,融資融券的利/費率也將同樣成為高度市場化的產物,但是有所區別的是,融資融券業務的開展,扮演的不是單純的經紀商角色,券商將會承擔一定的信用風險,因此,對客戶的分檔將更多的象銀行對客戶的分類一樣基于客戶的信用狀況,而不是象傭金收取時單純地考慮客戶資金規模和成交量。 券商在確定融資融券利費率時主要考慮自身的運營成本和目標利率。可以利用成本加成定價模型定價。 運用成本加成定價模型計算融資利率: 融資利率=資本成本率+經營成本率+稅負成本率+預期違約損失率+目標利潤率+/-競爭性浮動融券費率=資本成本率+經營成本率+稅負成本率+預期違約損失率+目標利潤率+/-競爭性浮動根據成本加成定價模型,由于券商需要對融資融券規模進行總體風險控制,券商將附加給每個客戶平均的資本成本、稅負成本、經營成本、目標利潤率,而不同客戶間融資利率與融券費率的差別主要體現在預期違約損失率的差別上。客戶預期違約損失率越高,融資融券的利費率也越高,反之亦然。對客戶實行差別利率,利于券商管理客戶信用風險;另一方面也可以對客戶形成激勵。 國外融資融券交易的利率是完全市場化的行為,不同的證券公司有不同的客戶劃分方式和不同的費用收取標準。例如花旗cititrade將投資者融資融券余額規模分為8檔,在基礎利率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客戶類別收取不同的利率,具體標準如表10: 八,結語 融資融券業務將成為2007年中國證券市場金融創新的重頭戲之一。盡管目前各個試點券商還在為客戶保證金第三方存管積極準備,融資融券的推出比原來預想的時間有所延后,但是這都是為2007年融資融券業務的順利推出進行更充分和更完備的準備。融資融券的推出將改寫中國證券市場不能做空的歷史,中國投資者也將擁有更多的投資機會,證券市場的交易也會因為融資融券而更加活躍,券商也將因為融資融券而形成全新的盈利模式和競爭格局。 融資融券業務對證券市場的影響將是廣泛和深遠的。但是,融資融券并非百利而無一害,作為信用交易,券商將面臨客戶的信用風險,而客戶也將因為杠桿效應,承受更大的市場風險。而一旦融資融券加劇了內幕交易,股價操縱,它將監管層面臨嚴峻的監管危機。 2007年融資融券值得期待,但是,就像證券市場的每一次創新一樣,它永遠也打不破一個規則,那就是“適者生存”。無論是對券商來說,還是對投資者來說,只有具備適者的本領才能立于不敗。融資融券的推出將更加直接和嚴峻地考驗券商、投資者以至監管層的動態風險管理意識和控制能力。讓我們共同期待2007年融資融券的好戲上演。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