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布局2007:明年誰在增長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1日 00:00 證券導刊
平安證券綜合研究所 李先明 A 股市場自去年年底的持續上漲行情,其焦點主要圍繞“成長性”這一主題展開。諸如有色金屬、食品飲料、機械裝備等行業景氣度持續提升,企業盈利不斷得到改善的品種,普遍成為了本輪行情的“大贏家”。 我們認為,業績增長仍然是下階段A股市場的主旋律。因此,對業績增長品種的關注和把握,仍然是我在未來一段市場的主要操作策略。 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經歷了前階段的持續上漲之后,不少業績高增長品種已經被市場所充分挖掘和炒作,其估值已經有所透支。同時,在近期市場持續走高的刺激下,投資者對A股公司未來的業績表現普遍抱以樂觀態度。但從有色金屬等前期受到市場熱炒品種的三季報業績表現來看,雖然其中不少品種仍然實現了不錯的業績增長,但卻要明顯低于市場的預期值,由此也造成了相關個股短期股價的劇烈波動。顯示經歷了前三季度業績的快速增長之后,隨著A股公司業績的逐步明朗,前期投資者寄予厚望的不少品種,將難以持續給市場帶來“意外”的驚喜,這一定程度上將使得投資者對于部分缺乏持續競爭優勢行業未來業績增長的高預期很有可能落空。另外,宏觀調控對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的實質性影響也在逐步體現,使得投資者在遵循“成長性”這一策略進行選股時,所面臨的風險也有所增加。 在此情況下,我們認為,雖然對于“成長性”的把握和關注,仍然有望成為下階段A股市場主要的操作策略之一,但在選擇“成長性”品種時,則需要投資者保持高度的謹慎和進行仔細甄別,特別需要回避那些股價經歷了持續上漲之后,業績增長可能不達預期品種所面臨的估值風險。在此前提下,我們建議投資者不妨遵循以下兩方面的思路,去把握下階段的業績增長品種。 1、尋找業績拐點。我們認為,把握成長性品種的一個穩健型策略,在于積極關注那些行業景氣度有望止跌回升、行業平均毛利率和凈資產收益率正逐步走出低谷的“業績”拐點行業中的龍頭品種。 一方面,這些業績逐步回升品種由于前階段的盈利表現普遍不如意,其股票也往往受到投資者的冷落,使得其股價多數處于階段性的低位。相對近期市場的持續走高和整體估值的不斷提升,這些股價處于階段低位品種隨著其業績逐步走出低谷,估值上的優勢正逐步得到體現。同時,由于歷史業績基數相對較低,在這些公司剛剛走出行業低谷時,其業績的增長幅度往往相當出色,使得其對后續投資者的吸引力也將明顯提升。而且在公司步出行業低谷初期,其所面臨的同業競爭也相對較低,這同樣為行業中的優勢企業在行業景氣回升初期的盈利快速增長,提供了理想的市場環境和基礎。 在品種選擇上,我們建議投資者不妨重點關注那些行業競爭較為充分的周期性行業。一方面,行業的充分競爭使得相關公司在盈利表現上,往往會受到行業景氣周期的影響,面臨較大的波動,為投資者捕捉其業績“拐點”提供可能。同時,業績的波動性所帶來股價的起落,也為投資者投資這類品種時,提供了合適的機會。對于這些品種的選擇,我們認為其每股收益和市盈率并不是最重要的指標(由于這些公司在業績低谷階段,雖然股價也大幅回落,但由于業績基數較低,其市盈率普遍較高),而更多的是要關注其行業的景氣周期和公司毛利率、凈資產收益率等指標的變化,從中找到那些雖然現階段絕對業績表現不理想,但行業和公司毛利率、凈資產收益率等指標正逐步得到改善的品種。典型的如信息技術、鋼鐵等行業,隨著國內3G建設的逐步啟動以及鋼鐵行業國內需求和出口的增長,這些行業目前正逐步走出了行業的低谷,其未來的業績普遍面臨較為理想的改善空間和機會,由此也為投資者提供理想的戰略性投資機會。 2、關注“中國優勢”。我們認為,中長期來看,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將主要體現在其充分利用企業自身的優勢,并結合中國現階段的市場環境和所具備的“比較優勢”,來獲取比其他公司更好的發展機遇和收益。因此,“中國優勢”也成為了支撐中國優勢企業業績持續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我們認為,中國現階段的主要優勢,可以理解為人力成本低、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旺盛的消費增長潛力,能夠充分利用這些優勢,并且能夠從中獲取超額收益的企業,也成為了我們所重點關注的對象。 因此,對“中國優勢”把握,我們建議投資者不妨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A、中國特色。如稀土、鎢等中國具有較大控制權的礦產資源以及具有中國獨特優勢的中藥、白酒等行業。雖然其中部分品種在前期行情中已經表現充分,短期估值有所透支,但我們認為,這些品種所具備的獨特性以及相對較強的產品定價權,使得其相對其他行業和品種更容易獲得穩定的超額利潤,由此也為其中長期的股價表現提供足夠的支持。 B、成本+技術優勢。典型的如機械裝備行業。雖然中國的機械裝備業在技術方面,相對國外的先進企業仍然有較大差距,但中國企業在成本方面的優勢,很大程度上將禰補其在技術上的差距。并且從中國機械裝備企業的成長來看,不少公司的技術水平和在不斷提升,其綜合競爭能力也在持續得到體現,諸如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優勢企業的產品在出口和進口替代方面,逐步體現出其競爭力。而在中國逐步進入重化工業時期所帶來對機械的旺盛需求,也為具備“成本+技術優勢”的中國裝備也帶來了理想的發展空間。 同時,對于具備“成本+規模優勢”的如鋼鐵、汽車、家電以及具備“市場+需求升級優勢”的如商業零售、金融服務、食品等行業,其未來的盈利增長也將面臨較為廣闊的增長空間,同樣值得投資者戰略性關注。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