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再談A-B-H市場的配置策略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6日 07:34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藍東 近日B股市場的井噴再次印證了資本的逐利本性,無論市場環境存在多少差異,同股同權最終必然趨向同價,這也是資本市場的規律。A股與H股之間差價的逐漸收窄,證明了這種規律一直在發揮效力。 當然,同股同權同價不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它需要各自較為趨同的市場環境(包括制度環境、投資者結構等),也有一定的時間性。目前,即使不考慮制度設計上的AB股并軌,筆者認為A-B-H價格逐漸趨于一致的條件也已基本具備。 首先,制度環境越來越相近。隨著國內證券市場的制度變革走向深入,股指期貨、融資融券的陸續推出(筆者認為T+0的實施也是勢在必然),使得境內外股市的交易制度進一步趨同;其次,QFII、QDII的出臺以及規模的不斷擴大(筆者相信,B股市場向國內機構投資者開放也是早晚的事),三方的投資者結構已大同小異。 從當前的市場情況看,A-B-H股三者在價格上仍存在差異,且基本上是“A>H>B”(A、B、H同時上市的還沒有),其主要形成因素是:幣種的升值趨勢+市場的流動性+牛市的持續性。就這三大因素綜合分析,具體而言,其一,A股以人民幣計價,幣值呈持續上升態勢,而深圳B、H股的港幣較人民幣則是相對貶值;其二,就流動性而言,A、H遠好于B股市場;其三,國內市場的牛市“小荷才露尖尖角”,而香港市場則已進入牛市的中后期。由此可見,“A>H>B”這種價格高低排列順序是極為正常的。 基于以上分析,對于今天的A、H、B股市場,投資者應采取怎樣的配置策略,方能使投資收益最大化呢? 誠然,這不能一概而論,投資者一直以來的投資風格、手頭上資金的性質是不能不給予考慮的。對于習慣于短線操作或資金為短期性質的投資者,其“投機”成分決定其基本上不適宜于涉足“三年等一回”的B股市場,最多只能在B股行情井噴時快進快出,炒一把就跑。與此相反,對于長期穩定資金及價值投資者,則適合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對于三個市場的藍籌股,其股價并未有太大的差異,考慮到A股市場本幣的長期上升趨勢及牛市的可持續性,應優先持有A股,如國內市場的銀行、地產、公路港口等公用事業股。 第二,對于存在較大價差的A、B股,基于并軌等長遠預期,不妨以價低的B股為唯一考慮,同時應放棄“同股但價高”的A股。 第三,公司的質地、成長性是必須考慮的,對于同一家公司,我們當然以股價最低者作為優先選擇,但并非“有差價就持有”,因為對于缺乏前景的垃圾股,即使差價再大,也無買入價值。如B股中不少績差公司股價及交投長期低迷,但這恰好是其價值的真實反映,其A股高企的價格則不排除有泡沫的成分。 第四,對于基本面尚可、差價超過15%的A、H公司,鑒于QDII額度已充分大,可選擇認購QDII份額而轉為買入并持有H股。 (作者系英大證券研發中心總經理)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