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購三大目標指向 鋼鐵房地產零售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30日 11:19 和訊網-證券市場周刊 | |||||||||
本刊記者朱曉瑾/文 “未來5 年內,中國外資引進規模可望達到500 億美元,平均年增長率在17%以上,其中相當一部分資金將用于并購”。在國泰君安于今年年初出具的一份年度投資策略報告,并購成為2006年值得重視的投資機會。而他們的分析認為,外資并購的重點行業將集中在資源類行業(如鋼鐵、金屬非金屬)、資產類行業(如房地產)、限制少壁壘低的行業(如零售)和特
鋼鐵行業:外資并購意在市場 2005年9月28日,米塔爾從中國湖南華菱集團手中購買了華菱管線36.67%的股權,位列第二大股東,持股僅比華菱集團低1%。2006年2月24日,阿塞洛與中國萊蕪鋼鐵集團簽署重組協議,阿塞洛將以目前萊鋼公布的每股凈資產(5.13元)持平的價格,收購公司38.4%的股份。全球鋼鐵業兩大巨頭一前一后踏入中國市場的門檻,引起人們對鋼鐵行業外資并購的關注。 “外資并購中國企業目的在于進入中國市場”,中信建投曲麗用簡潔的數據分析,證明了現階段外資收購中國鋼鐵企業追求的主要目標不是利潤:2005年米塔爾噸鋼凈利潤68.4美元,被收購的華菱管線2004年噸鋼凈利潤約18.26美元。阿賽洛2004年噸鋼凈利潤約49歐元,其收購的萊鋼股份同年的噸鋼凈利潤約17.47美元。兩個案例中,中國企業的噸鋼盈利能力只有收購方同一指標的30%左右,明顯偏低。 目前,中國鋼產量占世界30%,銷量占全球40%,是全球最有發展前途的鋼鐵市場。不論是米塔爾,還是阿賽洛,中國都是他們鋼鐵產業布局中缺少的最重要的一環。如成功覆蓋了中國市場,就能基本做到覆蓋全球各主要鋼鐵市場。米塔爾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沒有停止過在中國內地尋找可能的收購標的,八一鋼鐵、包頭鋼鐵和昆明鋼鐵都是其先后接觸過的企業。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產鋼國,05年鋼鐵產量3.49億噸,幾乎相當于歐洲和日本的總產量。但由于中國地理區域廣闊、鋼鐵行業集中度過低,區域間市場割裂現象比較普遍,目前國內單一鋼廠不可能覆蓋全國范圍,這為外資巨頭向中國內地的滲透創造了機會”。天相投資研究員梁銘超認為,由于政策限制和對中國內地市場缺乏了解,外資開始可能采取與內地企業合作的方式進行投資,并在時機成熟以后在中國進行大規模擴張。 與外資鋼鐵巨頭對中國企業的加速并購一致,國內企業之間的并購也逐漸走出了節拍。2005年,聞聲多年的鞍鋼和本鋼合并完成,今年年初武鋼和河北鄂城鋼鐵廠的合并低調進行,近期寶鋼和八一鋼鐵也達到戰略合作。 “今年鋼鐵行業可能迎來一個并購的高潮”,擁有CFA資格的天相投資研究員梁銘超認為,鋼鐵行業景氣度在2005年進入下降周期,卻迎來了并購的熱潮。對于國家提出的“到2010年,國內前10家鋼鐵公司鋼產量達到全國總產量的50%,到2020年達到70%”的行政性目標,管理層表示要通過淘汰落后產能和促進企業間重組來實現。與此同時,產能過剩也使企業的并購意愿加強。大型企業在行業產能過剩的背景下需要通過并購這種外延式擴張方式來增強控制范圍和競爭力。小企業要靠可以依靠的大樹,避開在項目審批等方面受到的嚴格限制。我國鋼鐵企業的單廠市場占有率都不是很高。去年鋼價的下跌,也為行業并購提供了很好的契機。 房地產業:萬科帶頭并購 房地產行業的整合時代在2005年依然宣告來臨。2005年年初,萬科A(000002)購入南都房產集團在上海、蘇州和浙江三地的部分股權,18.57億元的收購金額創下了國內房地產并購的一個紀錄。2005年歲末,北京兩大國資房企——北京天鴻集團與北京城市開發集團完成重組。二者重組而來的首開集團注冊資本金10億元,總資產500億元,年經營收入近100億元。再次引發了對地產行業購并整合的討論。 房地產業的并購可以追溯到1998年取消福利分房,之后房地產企業開始走向市場化運作以來,圍繞著股權、土地、項目的收購案例層出不窮。2000年華潤集團收購萬科,試圖通過控股的華遠地產與萬科地產組合,打造國內房地產開發的“航母”,是典型的并購案例。天相投資的段海瑞認為,2004年以來明顯增多的房地產業內并購,根據其目的和效果不同,可分四種:戰略合作型、資源重組型、業務擴張型、借機觸地型。而深歷政策調控威力的2005年才是房地產行業風起潮涌之時。 過去,以資金密集型為特征的房地長行業在僅僅體現在它的總體投資規模上,制度的不健全,行業的不規范使它并沒有體現出其準入門檻高的特點。地產行情火爆時,雨后春筍般全國涌現出32000家地產公司,年均開發面積不足2萬平方米、平均資產僅5000萬元,尚不足在北京建造一棟中型住宅樓,既體現不出“資金密集”的特性,也與房地產行業支柱產業的地位極不相稱。段海瑞認為,正是房地產行業這種與支柱產業地位極不相稱的零散狀態,提出了行業適度集中的需要。在此過程中,強者需要購并來擴展和鞏固優勢;“土地新政策和控制銀行信貸兩手抓”(實質是資金)抬高了房地產行業的準入門檻;而新資金涌入衍生出購并的需求。未來的地產行業,并購整合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零售業:資產重估推動并購 并購在零售業是被人熟知的手法。2004 年,英國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六的Tesco 超市以2.6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臺灣頂新國際旗下的樂購超市50%的股權,以后者前一年度的2003 年凈利潤計算,收購的市盈率高達51.48 倍,令業界矚目。同年7月,香港上市公司中國鵬潤(0493)以83 億港元的價格,收購國內最大的家電零售商——國美電器65%股權,成為近年來我國零售行業發生的并購活動中涉及金額最大的一樁。 政府推動是國內流通企業之間并購的一種重要形式。我國最大的流通企業集團——百聯集團,就是在上海市政府撮合之下,由第一百貨(600631)和華聯商廈(600632)吸收合并最終形成。2004 年百聯集團以676 億元的銷售額成為我國零售行業的一只航空母艦。此外,如大商集團、重慶百貨集團、武漢中百集團等較大規模、在當地市場較有影響力的大型流通企業,都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撮合。 而外國零售巨頭進入中國市場投資的主渠道也正轉移為并購。較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家樂福和沃爾瑪都是以新設合資企業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但是,目前本土零售商以及外資零售商已經基本完成在沿海地區和重點城市的網點布局,因此后進的零售商進入當地零售市場壁壘較高——因此,后進的國際零售商大多以并購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如英國最大的零售商Tesco 就以收購樂購股權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而亞馬遜收購卓越網也是出于同樣的考慮。 “大型綜合超市的誘人前景,誘使了不同零售企業的集中投資,不可避免地面臨過度競爭和重復建設。而這樣的過程,必將造成優勝劣汰”。成都證券陳宸認為,國內的大型綜合超市內資企業在2004 年以來迎來投資高峰,進入了大規模重復建設階段,并購將在行業內變得普遍。而百貨零售業雖然已經進入一個成熟的穩定增長階段,但由于資產的歷史成本計價,在房地產大幅增值的過去幾年,大部分百貨企業存在賬面價值被嚴重低估的現象。這部分商業資產的價值面臨重估,這將是行業并購的新動力。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