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市場研究 > 保險資金直接入市 > 正文
 

保險資金直接入市背景下保險機構投資報告2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7日 12:39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背景:我國保險業進入發展“黃金時代” 

  我國保險業自1979年恢復國內業務以來得到了迅速發展,商業保險已滲透到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諸多領域。二十多年以來,我國保險業保持了30%以上的年均增長速度,遠高于同期的國內生產總值9%的年均增長速度,是國民經濟中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根據中國保監會發布的數據,2003年全國保費總收入達到3880.4億元,增長27.1%。2004年1-6月,全國保費收入2373.5億元,同比增長10.2%。截至2004年6月底,全國保險公司資產總額已突破1萬億元大關,達到10806億元(見圖2)。 

  市場建設步伐加快 

  在保險業務迅速發展的同時,我國保險市場體系建設的步伐也進一步加快,截至2003年底,我國共有保險公司61家。按資本來源分,中資保險公司24家,外資保險公司37家,其中共有13個國家和地區的37家外資保險公司在華投資設立了62個保險營業機構,有19個國家和地區的128家外資保險機構在華設立了192個代表機構和辦事處;按業務性質分,財產險保險公司24家,人身險保險公司32家,再保險公司5家。此外,還有6家保險集團(控股公司),2家資產保險公司。全國共有專業保險中介機構705家,其中:保險代理公司507家,保險經紀公司115家,保險公估公司83家。保險從業人員150萬人左右。多種保險機構并存、中外資保險公司競爭的保險市場體系逐步形成。 

  從市場格局來看,根據各保險公司總資產占全行業總資產的比例,集中度較高,保險公司總資產規模兩極分化比較明顯。如中國人壽總資產4543億元,占保險全行業總資產49.8%;平保集團總資產1798.67億元,占19.72%;太保集團總資產918.4億元,占10.07%,人保公司總資產700.55億元,占7.68%,其他中資保險公司資產共計964.42億元,占10.57%;外資、合資保險公司資產共計197.78億元,占2.17%。 

  總體上,我國保險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在促進改革、保障經濟、穩定社會、造福人民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保險深度和密度潛力巨大 

  我國保險業市場孕育著巨大的發展空間。一方面從保險業發展的國際環境來看,世界經濟形勢對我國保險業加快發展十分有利。而經濟全球化的內涵已擴展到金融服務自由化的階段,隨著我國保險市場的對外開放的深入,國外的保險資源逐漸融入我國保險市場,使我我國保險活動國際化,我國保險市場參與保險資源在全球性的流動以及市場整合,最終將使我國保險業與世界保險業的發展聯系在一起。這既給我國保險業拓寬了發展空間,又提出了更加嚴峻的挑戰。另一方面,從國內環境來看,我國經濟持續保持快速增長,為保險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根據有關資料分析,我國保險需求彈性具有大于1的顯著性,保費收入增長與 G D P增長之間存在穩定的正相關關系。目前我國經濟工業化進程不斷深化,仍處于經濟起飛的快速增長時期,根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到2020年經濟總量將比2000年翻兩番,這意味著我經濟在今后的十幾年中將保持年均7.2%的增長速度。經濟快速增長無疑將為保險業發展創造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此外,從有關我國保險業功能發揮程度的一些統計指標來看,我國保險業仍呈現出總體規模較小的特征。與國際上的一些指標進行比較,以2002年為例:中國保險市場的深度,即保費收入占 G D P的比重是2.98%,而世界平均水平是8.14%。我國保險深度占世界平均水平只有36.61%,在世界上排名48位。保險密度,也就是人均保費收入,2002年我國人均保費是28.7美元,世界平均水平是422.9美元。我國保險密度在世界平均水平中只占到6.79%,排名是71位。從另外一個指標保費收入占居民儲蓄的比重看,發達國家保費收入已經占到居民儲蓄的15%,世界平均水平達到了7%,而我國是3.5%,如果和世界平均水平比,我們只占到了其一半;與發達國家比,我們只是發達國家的22.9%。 

  因此,無論是從保險深度、保險密度還是保費占居民儲蓄的比重來看,我國和發達國家以及世界平均水平仍處于落后狀態,同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同時也說明我國的商業保險擁有極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生存空間。統計數據表明,我國保險業各項指標從1998年到2003年以來一直保持強勁的增長態勢(見附表),其中保費收入和保險業資產總額分別在2002年和2004年就提前實現了保險業發展的“十五”規劃的目標------全國的保費收入到2005年達到2800億,保險業的總資產超過1萬億,比2000年增長2倍。國際很多著名的保險公司對中國保險業的發展前景持非常樂觀的態度,其中瑞士再保險預計,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存錢以備退休,2010年壽險保費收入將升至1440億美元。 

  促進三大金融市場協調發展 

  保險資金直接入市雖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對促進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協調發展無疑將產生深遠影響。 

  一是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構建合理的保險投資結構,優化資產配置,分散投資風險,逐步培養和形成保險資金運用新的投資能力,提高保險業的盈利能力和償付能力。1995年6月頒布的《保險法》規定保險資金運用限于銀行存款、國債、金融債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資金運用方式。但隨著保險市場的加速發展和保險業改革的深入,保險資金規模不斷擴大,對增加投資渠道,分散投資風險提出現實需要。為此,保監會加大了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的力度。1999年,允許保險資金進入同業拆借市場、投資企業債券、投資證券投資基金和同商業銀行辦理大額協議存款;2003年7月,允許保險資金投資中央銀行票據;2004年3月,允許保險資金投資銀行次級定期債務,6月允許保險資金投資銀行次級債券,7月允許保險資金投資可轉換公司債券,8月允許保險外匯資金境外運用。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的拓寬,為保險資金運用分散投資風險,增加投資機會,提高投資能力,構建合理的投資結構,培育新的盈利模式創造了有利條件,從而使保險業能分享我國經濟未來快速發展的成果,增強盈利能力,化解利差損,提高償付能力。 

  二是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為保險公司的產品創新擴展了空間,有利于新險種在保費收入來源和資金運用在結構上的進一步匹配,從而提高保險產品競爭力,促進民族保險業在做大做強的基礎上直接面對加入WTO以后的國際競爭。 

  近年來保險業尤其是人壽保險業進行了積極的產品創新,推出了兼具保險保障功能和投資理財功能的分紅保險產品、萬能保險產品和投資連接保險等品種,但由于投資渠道受限,不能直接投資股市,使這些保險產品不能很好地實現其設計的功能。10月25日中國保監會和中國證監會聯合發布《保險機構投資者股票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對傳統保險產品、分紅保險產品、萬能保險產品和投資連接保險的保險資金帳戶規定了不同的投資比例,投資類險種帳戶的投資比例均可投資較高的比例,使新險種在保費收入來源和資金運用在結構上的進一步匹配,這將有利于發揮此類產品的原有功能,更好地滿足各類投保人的需求,同時也將促進保險產品開發和創新,進一步開拓保險市場,促進民族保險業的做大做強。 

  三是作為一個重要的機構投資者,保險資金的直接進入將會改善投資者結構,培育和主導價值投資理念,同時完善資本市場的公司治理機制,提高上市公司外部治理的功能,證券市場長期健康發展的基石無疑也將更加堅固。今年2月1日《國務院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發布,《意見》明確指出要鼓勵合規資金入市,大力發展證券投資基金,支持保險資金以多種方式直接投資資本市場,并逐步提高其他形式的資金比例。培養誠信、守法、專業的機構投資者,使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險公司為主的機構投資者成為資本市場的主導力量。為落實“國九條”,有關部門已成立“鼓勵合規資金入市專題工作小組”,重點研究繼續發展證券投資基金,支持長期資金以多種方式直接投資資本市場,創造條件逐步提高社會保障基金、企業補充養老基金、商業保險資金等入市比例,建立合格機構投資者制度,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擴大合規資金入市渠道。保險資金作為中國國內資本市場的一個主要的機構投資者,將進一步強化資本市場的上市公司的外部治理機制,規范和約束上市公司的行為,從而有效提高市場資源配置的功能和效率。 

  四是可以為資本市場的發展提供長期的、穩定的資金支持,實現保險市場與貨幣市場、資本市場的有機結合與協調發展,不僅有利于金融資源優化配置,提高金融市場運行效率,而且有利于維護金融運行和金融市場的整體穩定,防范和化解系統性風險。由于保險資金來源的特殊性,保險資金直接入市后所選擇的投資品種必然是具有收益穩定、風險相對較低的特征,因此保險資金的投資理念會進一步強化市場的價值投資思維,有利于降低市場的波動頻率和幅度,從而優化現有的市場收益風險結構,為中國資本市場的持續發展創造穩定的投資環境。顯然,保險資金入市為資本市場提供了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提高了直接融資比例,降低間接融資比例過高的風險,促進了金融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當前,保險資金運用面臨著難得的機遇。盡管保險資金運用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但同時也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完善資本市場結構,豐富資本市場產品;積極拓展債券市場,完善和規范發行程序,擴大公司債券發行規模;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拓寬合規資金入市渠道。這些措施不僅有利于更多的保險資金通過多種方式進入資本市場,而且為保險資金運用提供了更多可供選擇的資本市場產品。此外,隨著國家投融資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需要廣泛吸收社會資金參與國家重點基礎設施建設,為進一步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創造了條件。 

  在《國務院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要鼓勵合規資金入市,支持保險資金以多種方式直接投資資本市場。這個意見的發表對中國資本市場影響重大,機構投資者的發展將不斷得到規范與鼓勵,尤其是保險資金的入市要發生新的變化。6月底發布的我國第一部保險行業發展藍皮書------《中國保險業發展改革報告》認為,“保險資金直接進入資本市場的時機和條件基本成熟”,“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的時間將取決于研究分析、認識判斷風險及風險控制的各方面技術基礎能否到位”。而日前發布的《保險機構投資者股票投資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國內保險公司的資本金、營運資金、公積金、未分配利潤、各項準備金、其他負債和其他性質保險資金形成的各項資產,均可以投資國內股票市場,保險公司投資資本市場的總額不得超過上年末該公司總資產的5%;投資單一股票按成本價格計,不得超過保險公司可用資金的10%;投資單一股票按股份數額計,不得超過該上市公司流通股數量的10%,對投資非流通股則另作要求。 

  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全國保險業的總資產接近1.1萬億元人民幣。按照總資產5%的上限計算,則可能直接投資股票市場的保險資金總額最高可達550億元。專業、規范、高效的資金運用是保險公司全面實施資產負債管理的基礎,有利于把保險資產分配到各個投資領域,實現資產與負債相匹配,有效防范化解經營風險。 

  總之,保險資金參與資本市場運作,是保險業發揮資金融通功能、實現社會資源優化配置、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要途徑。資本市場本身的深度、廣度與效率,以及保險業對資本市場參與的深度、廣度與效率,直接決定了保險業對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貢獻。因此,比保險資金投資股票市場意義更為重要的是加強資本市場的制度建設,為包括保險資金在內的各種投資主體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一個健康的資本市場不僅有利于保險行業的快速發展,而且有利于整個金融體系的健康發展。 

  1980—2003年我國保費收入、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 

項目

GDP增長速度(%)

保費收入(億元)

保費收入增長速度(%)

保險密度(元/人)

保險深度(%)

年份  

1980

7.8

4.6

-

0.47

0.10

1981

5.2

7.8

69.56

0.78

0.16

1982

9.1

10.3

32.05

1.01

0.20

1983

10.9

13.2

28.16

1.28

0.22

1984

15.2

20.0

51.52

1.92

0.29

1985

13.5

33.1

65.50

3.13

0.39

1986

8.8

45.8

38.37

4.26

0.65

1987

11.6

71.1

55.24

6.51

0.67

1988

11.3

109.5

54.01

9.86

0.72

1989

4.1

142.4

30.05

12.64

0.77

1990

3.8

177.9

24.93

15.56

0.85

1991

9.2

235.6

32.43

20.35

0.90

1992

14.2

367.9

56.15

31.39

1.0

1993

13.5

499.6

35.80

42.16

0.98

1994

12.6

600.0

20.09

49.00

0.97

1995

10.5

683.0

13.83

56.39

1.17

1996

9.6

777.1

13.78

63.49

1.15

1997

8.8

1087.9

39.99

88.02

1.46

1998

7.8

1261.6

15.97

101.12

1.61

1999

7.1

1444.5

14.50

114.84

1.76

2000

8.0

1599.7

10.74

126.21

1.79

2001

7.3

2112.3

32.04

168.98

2.20

2002

8.0

3053.1

44.59

237.64

2.98

2003

9.1

3880.4

27.10

287.44

3.33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彩 信 專 題
純情刀郎
情人、沖動的懲罰
動畫梁祝
中國神話愛情故事
雅韻國粹
水墨精華國粹雅韻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