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業板與主板不是冤家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2日 09:04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大山 十年磨一劍。經過近十年的醞釀,我國創業板市場建設終于塵埃落定。“爭取今年上半年推出創業板”是我國政府首次對創業板市場建設確定時間表,為正在崛起的資本大國帶來無窮的想象。當然,創業板的推出對主板市場的影響也將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 創業板不會沖擊主板 我國創業板早期籌建時,曾有“對主板沖擊很大,將出現此消彼長”的說法,這種說法也就順其自然地成為創業板市場緩設的理由之一;而之后在創業板市場未推出的情況下,主板市場仍然一蹶不振并步入漫漫熊途,似乎創業板“比竇娥還冤”了。從客觀上來說,在創業板推出初期,可能會對主板市場產生一定心理影響,但這種影響應該是暫時的。從市場的容量來看,在一定時期內,創業板市值很小,不會分流主板市場太多資金。截至去年末,我國證券市場的流通市值9萬多億,即使按創業板一年發行上市100只股票,平均發行規模3000萬股,平均發行價20元,上市后平均價格30元估算,市場新增籌資額600億,新增市值900億;也就是說,創業板一年的擴容不及主板市場一只超級大盤藍籌股的發行上市。從創業板新股發行的增量上看,中小企業所占的比例也不大。我國中小企業雖然有強烈的上市融資需求,但融資需求量占主板市場新增籌資額的比例不高,對主板市場存量資金的影響很小,中小企業板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去年新股融資總額4470億元,主板新股融資額4097億元,中小企業板融資額僅373億元,占7.5%。 創業板市場可能分流主板部分存量資金,但它更可能帶來更多的增量資金。應該看到,目前有數以萬計的一級市場“邊緣資金”對市場虎視眈眈,由于當前市場在經歷兩年多牛市后處于高位運行,這些資金猶豫不決;創業板推出后,通過市場細分,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可能吸引更多的一級市場的“邊緣資金”成為二級市場的增量資金。事實上,在我國如今流動性過剩時代,證券市場不缺資金,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關鍵在于良好健全的市場運行機制、業務創新能力和發展前景。B股市場這么多年始終沒有得到充分發展,是資金匱乏嗎?不是,而是缺少一個能有效吸引資金、推進市場發展的創新機制。 制度創新可醫治主板頑癥 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與主板市場相比,創業板市場作為新創設市場,將在一定程度上擔負起制度創新的角色,整個運行機制將踏上“國際列車”,將實行比主板更嚴格的監管制度,是最富有創新精神的市場。創業板的制度創新不僅可以保障創業板市場自身健康發展,而且為解決主板市場在制度設計方面存在的諸多缺陷進行有效探索和經驗積累。事實上,近年來主板市場實行的季報制度、保薦人制度、獨立董事制度、市場化發行審核機制和退出機制等,都是借鑒和采用早期創業板籌建時的制度設計。這些制度對提高主板上市公司質量、增加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有效防范上市公司監管風險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我國證券市場是在特定歷史時期建立的,制度設計帶有歷史的烙印,隨著市場的發展,制度設計的缺陷不斷暴露出來,諸多問題積重難返。主板市場由于自身發展機制和歷史遺留問題的約束,已經形成一套固有制度體系,所有制度之間存在高度的依存關系,牽一發而動全身,因此難以進行有效的制度創新。而創業板由于沒有歷史的包袱,可以吸取主板市場的教訓和經驗輕裝上陣,借鑒國際發達市場的先進經驗,通過高效的市場運行機制不斷推進制度創新,并將這些成熟和先進的制度運用于主板市場,從而推進主板市場歷史問題的解決。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