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企業海外上市 國內資本市場面臨邊緣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2日 13:17 南方日報 | |||||||||
前證監會主席劉鴻儒認為我國股市融資制度存在問題 在昨日舉行的第四屆中小企業融資論壇上,證監會首屆主席、現任中國金融學會副會長、資本市場研究會主席劉鴻儒指出,目前大量中國企業海外上市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股票市場融資制度存在很大的問題,亟待完善。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國內資本市場將面臨被邊緣化危險。
劉鴻儒表示,近年來我國企業大量赴海外交易所上市,不僅大中型企業,甚至中小企業也紛紛飄洋過海。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4年底,香港、美國、新加坡三個主要海外上市地共有296家中國企業上市掛牌,總市值達3492.04億美元。相比國內深滬交易所A股和B股1377家上市公司,流通市值11688.64萬元(折合1413.38億美元),海外上市規模已經大大超過了國內市場。以可流通市值比較,海外市場已經是國內市場的2.47倍。 他指出,中國的企業大量到海外上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從中國資本市場自身的角度看,制度建設存在嚴重缺陷。由于歷史原因,我國股票融資制度主要是為國有大中型企業融資服務,對中小企業的關注遠遠不夠。在服務大中型國企方面,由于剝離改制無法保證母公司的獨立利潤來源,上市公司必然受到母公司的控制,大股東占用、關聯交易、淘空上市公司的行為屢禁不止。證監會又不得不通過發行上市嚴厲審核的方式來調控市場。 同時,就中小企業而言,IPO審核時間太長,在國外市場,最快3個月,最長1年就可以完成發行上市過程,而國內這一時間短則2年,長達4年。而且發行審核的不確定性很大。 另外,發行上市門檻高、層次不夠;再融資制度條件苛刻、不符合中小企業特點等國內股票融資制度的問題制約了中小企業融資。由于國內股票市場融資制度遠遠落后于海外主要市場,融資效率缺失,因此國內企業紛紛赴海外上市。 本報記者 賈肖明 深圳報道 相關報道 企業扎堆赴港上市 新華社北京12月1日專電 (記者/朱周良) 臨近年底,內地企業再度在港掀起一輪上市高潮。僅11月30日一天,就有華鼎集團、西王糖業、奕達國際及中國香精香料四家公司發布了招股書,合計集資20億港元左右。 按照最新的計劃,華鼎集團將發行5億股新股,招股價區間為1.8-2.2港元,最多可集資11億港元,而集資凈額則為9.37億港元。主要從事電子產品制造的奕達國際昨日宣布以每股1.6-2.3港元發行2.4億股,最多集資5.52億港元。結晶葡萄糖生產商西王糖業計劃9日在港掛牌。該公司擬以1.7-2.05港元的價格發行2.8億股,最大集資額為5.74億港元。還有一家規模相對較小的公司是香精和香料生產商中國香精香料有限公司。該公司計劃發行1億股,招股價為1-1.2港元,為今年預測每股收益的7.1-8.6倍,最大集資額為1.2億港元。 江南金融研究所分析師曾軼舒表示,近來內地企業紛紛赴港上市,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內地已停發新股多時;二是香港市場行情近期有所轉暖。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