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股: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02日 02:29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本報特約作者 桂浩明 發自上海 4年前的6月1日,根據有關部門的決定,滬深證券市場上的B股,正式對境內投資者開放。從此,B股成為了境內居民合法進行外匯投資的重要渠道。4年過去了,他們的投資收益如何呢?從滬市B股來看,2001年6月1日的收盤指數是241.61點,而今年6月1日的收盤指數則是65.99點,已跌175.62點,可謂觸目驚心;深市B股的情況要好一些,2001年5月31日的收
政策不明朗是重要原因 B股實際上只是個俗稱,它的標準說法是“人民幣特種股票”,是股份制改革過程中為了吸引外資進入我國資本市場而設計的一種金融品種。上世紀90年代初期,滬深證券市場曾經集中發行過B股,成為當時外資流入我國資本市場的主要窗口。客觀而言,一些企業通過發行B股,不僅籌集到了急需的外匯資金,而且還轉化成了中外合資企業,享受到了較多的政策優惠,對推動企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畢竟滬深證券市場和海外證券市場存在較大的差異,雖然在交易方式與效率方面,滬深市場甚至還有著比較大的優勢,但在監管制度以及市場容量等方面,缺陷也是明顯的。在市場發展到一定規模,外資對進入中國B股市場最初的熱情過去之后,這些缺陷的存在就越來越成為阻礙其進一步發展的絆腳石。結果,隨著外資對B股興趣的降低,B股市場價格下跌、交易萎縮、發行不暢的狀況逐漸出現,并越演越烈。 由于準備發行外資股票的企業都去了香港,B股就面臨一個缺乏合適的上市對象的問題。而又由于沒有人來主動考慮B股市場的改革與創新問題,它的運作實際上也就處于無法與時俱進、嚴重滯后于市場需求的狀態。這樣一來,B股的發展實際上也就停了下來。進入本世紀以后,滬深B股市場基本停止了新股的發行,實施再融資的案例也很少,其融資功能基本上是喪失了。 深市強于滬市 在同樣的政策背景下,為什么深市的B股市場會比滬市的B股市場走勢要好一些呢?說到底,答案是偶然性因素起了較大的作用。這幾年來,美元逐步走低,出現了幅度較大的貶值。在這種情況下,以美元標價的資產,顯然市場的認同程度會降低,而滬市B股就是以美元作為計價單位的,這使得一些看淡美元后市的B股投資者因此而寧愿放棄滬市B股。相對來說,深市B股是以港幣為計價單位的,這就不存在類似滬市這樣的因計價單位而產生的匯率問題。相反,從看好人民幣升值的角度出發,海外投資者對與人民幣股息密切的港幣,也會寄予較多的關注,這就使得在幣制安排上,深市B股的處境相對較好。 股權分置給B股帶來新挑戰 眾所周知,在B股對境內投資者開放以后,B股市場曾經出現了短暫的快速上漲,但隨后就步入了漫長的調整之中。4年來,不管是滬市B股還是深市B股,基本上都處于弱勢之中。而現在,它們又共同面臨一個全新的挑戰,這就是股權分置改革。 對于B股來說,問題就來了。首先,B股也是溢價發行的,而且在發行時或者發行的前后,作為A股的非流通股,也是承諾過暫不上市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B股理應和A股一樣,作為流通股,同樣有權獲得非流通股所支付的對價。何況,如果在支付對價過程中使用公積金定向轉增以及非流通股縮股等方式,也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B股的權益。因此,在股權分置改革中,B股必然也是要參與的。可是,非流通股都是A股,它們以后是在A股市場上流通,這樣可能對A股流通股產生價格壓力,然而對B股似乎就談不上這個問題。 于是,由非流通A股向流通B股提供補償,似乎缺少理由。而且,即便A股非流通股愿意補償,但是在人民幣尚不能自由兌換的情況下,又怎么來進行補償呢?問題還在于,一些公司發行B股時,有的還是分社會公眾股和發起人股兩種的。在實踐中,發起人股在A股市場都是作為非流通股處理,不能流通的。但B股卻不是這樣,從2002年開始,隨著相關公司上市已經滿3年,在B股的發起人股東提出申請以后,都先后安排了它們上市,其中也不存在什么補償或支付對價的問題。既然B股的發起人股在鎖定期滿后可以自由上市,那么那些同時含有A股與B股的上市公司A股非流通股,為什么就一定要向B股股東來支付對價呢?于是,在股權分置改革中,B股成了一道障礙,當然反過來也可以說,股權分置改革給B股市場帶來了難題。 B股出路在哪里? 客觀來說,解決B股問題的出路,關鍵的一點就是要為B股尋找到一個準確的定位,那就是今后還要不要這個市場。如果研究下來,確實認為B股市場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以后沒有存在的必要,就應該考慮是否和A股合并的問題。無須否認,B股市場之所以會產生,在某種程度上又是和當時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不能自由兌換有關的。如果這個問題在今后得到了解決,那么在理論上,B股也就的確沒有了繼續存在的理由,其和A股合并的條件,也就具備了。 當然了,B股還可以尋找到其他的出路,譬如在境內外匯管制還很嚴厲,同時外匯儲備又相當充分的情況下,開放機構投資者進入B股,逐步恢復B股的融資功能,讓它在一定的范圍內發展起來,應該說也是可以考慮的。再或者,還可以反過來,通過上市公司回購注銷的辦法,逐步壓縮B股的規模,最后使之平靜地消失,也不是不可以討論的。問題在于,B股不是找不到出路,重要的是要有人去重視它、關心它、研究它,否則,完全將其擱置在一旁,任其自生自滅,這不是負責任的做法,也是廣大投資者所難以容忍的,并且最終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會帶來很大的負面作用。 當然,為B股市場找出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拿以上所提到的幾條來說,本身也存在很多值得爭議的問題,更何況做起來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不過,現在加強這方面的研究,應該是非常有必要,并且馬上就可以做的事情,另外采取措施擴大對B股的有效需求,組織機構投資者進入B股市場,應該也是比較可行的。 事實上,現在的B股市場,其投資主體就是以境內個人投資者為主,這種局面是不正常的,需要得到改變,也是有條件得到改變的,而做到了這點,B股市場的那種過度低迷局面,就有機會得到一定的改變,投資者的積極性也有望得到某種提高。 歷經十來年風風雨雨的B股,現在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它以前曾經遭遇到的挑戰不同,現在的挑戰關系到其未來能否生存,以及如何生存的問題。盡管,B股市場不是一個大市場,但每一個不愿意看到它淪落的人,現在都應該為它的未來好好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