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潞錦
對于一些有經驗的投資者而言,那些簡單的傳統股市智慧往往體現出“簡潔之美”。比如,來自于西方成熟股市的“一月效應”,已經被不少機構投資者所認識,并直接運用到實戰。
所謂“一月效應”指的是,每年一月份的行情對于全年行情有很大的指引意義,一月行情往往是全年行情的預演。具體來說,如果一月份出現大幅度上漲,那么全年的樂觀行情可以期待;如果一月份出現的大跌行情,那么全年行情就可能不那么如人意的;同樣,如果一年的頭一個月份多空交織,并呈現窄幅整理態勢,那么,全年行情走勢可能就是一個上下波動十分有限的平衡市。
出現上述帶有統計學實證性質的現象,往往與一些因素有直接關系。比如,稅務安排、員工年終花紅投資、年尾結帳因素消失等有莫大關系。 更一些解釋比較吊詭和另類,比如,海外基金經理多在12月休假,在1月放假歸來,重新投入工作之時會重新部署投資,而前者的集體行動將帶動1月股市走升。
而且,根據海外的研究結果,每年年初的個股行情中,小市值品種的活躍度要強于大股票。據美林公司稱,自1926年以來,小市值個股在每年1月份的平均漲幅為2.6%,大市值個股漲幅為1.1%。
事實上,從歷年來的A股行情的走勢情況看,資金在年末前后的變化,往往對行情發展產生了決定性的因素。比如,出于年終結帳因素,年末行情往往會因為各類資金流出而跌落下來。但當年初資金重新“光顧”市場后,行情往往有了新的發展。因此,市場人士把這種情況形象地歸納為“冬播”、“春種”。此外,在每年年初,上市公司年報業績披露在即,這時,機構投資者可以借助資金優勢,提前進行合理布局,如此集中的機構配置行為,也有可能導致了每年的“一月行情”大多表現活躍。
統計數據也表明,從上證指數自1991年至2010年共20年的運行格局情況看,“一月效應”相當明顯:在20個年份里,A股市場有16年實現“一月效應”,即一月上漲后全年上漲、一月下跌則全年下跌,只有1996年、1998年、1999年和2004年這四個年份的大勢表現與該年頭一個月的走勢相悖“未遂”。在上述16次實現“一月效應”之中,大盤有10次上漲、6次下跌。
尤其是在大波動的年份里,A股市場的“一月效應”更為凌厲。在經歷全球金融海嘯后的近三年的上證綜指走勢更是與“一月效應”吻合。2008年1月,上證綜指大跌16.69%,該年全年上證綜指大跌65.39%;2009年1月,上證綜指勁升9.33%,該年全年上證綜指上漲79.98%;2010年1月,上證綜指下跌8.78%,該年上證綜指下跌了14.31%。
那么,2011年的1月行情,將給投資者留下怎樣的信息呢?由于還有一個交易日,上證綜指的1月行情才宣告結束。今天,也就是1月31日這天的行情,在很大意義上能夠左右1月行情的最終定局。盤面顯示,截至上周五(1月28日),上證綜指呈現一根寬度并不大的月陰K線,并以2752.75點報收。如果在1月最后一個交易日里上證綜指無所作為,且在上周末收盤點附近結束1月行情,那么,1月份這種窄幅整理的態勢將構成了“一月效應”的基本格局并延續至全年,即2011年全年行情可能屬于一個上下波動有限的平衡市,且全年收陰的概率相對較大。
從相對樂觀角度出發,如果周一行情即1月31日市場出現大幅度上漲,那么情況會否發生重大修正呢?從上證綜指盤面看,2010年,上證綜指以2808.08點收盤,上周五即1月28日,上證綜指以2752.75點收盤,兩者仍有55點左右的落差。即便本周一上證綜指出現50點甚至是100點以上的上漲,那么,1月份的月K線仍然是一根相對較窄的月K線。當然,全年行情可能收陽。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