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輝
編者按/5月6日,上證指數再次暴跌,收盤下跌4.11%,深成指更下跌5.28%。當日美國股市也創自2009年4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道瓊斯指數盤中一度暴跌近千點,收盤下跌348點。一面是經濟基本面逐步向好,一面卻是宏觀經濟的先行指標暴跌,中國股市到底怎么了?后期走勢怎么樣?
只要房地產不見底,大盤就不會見底。
在機構們的眼中,接下來房地產調控政策會怎么樣已經成為最值得擔憂的問題。
4月中旬開始,連續幾周,從中央到地方密集出臺的房地產調控政策開始讓人們相信,這次政府是在玩真的了!
歐元區未脫希臘債務危機難題,亞洲市場普遍走低,國內流動性進一步收緊,地產調控繼續加碼,加息傳言蔓延。究竟哪個因素讓大家同時選擇了拋盤?
5月6日,全天滬指大跌逾百點,逼近2700點,收盤價創近8個月新低,深成指則逼近萬點大關。6日晚間,美國道指戲劇性暴跌,全球資本市場會否就此變臉,從而引發類雷曼式危機的連鎖反應?
5月7日,滬指再跌51點,跌破2700點。相比上周收盤,5月的第一周大盤跌掉近200點。“黑五月”預言應驗。
“現在市場上已經到處彌漫著悲觀的氣氛,別說2500點了,連看到2000點的人都有了。”南方某基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師說,盡管目前對市場前景分歧很大,但無非是看跌到什么程度的問題。
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打壓下,關于市場進入熊市的討論已經甚囂塵上。
有基金人士稱,一些基金目前已經將倉位降低到了60%。
導火索:地產調控
“上半年底點已經見到了。”5月5日上午,一位私募人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技術性反彈將出現,可以炒點科技股。當日A股市場絕地反彈,收盤上漲0.77%。當天地產股同樣有所反彈。
然而,5月6日,A股意外大跌,當天上證指數下跌4.11%。
顯然,對地產調控進一步加深的擔心成為此次下跌的最主要因素。5月6日,一場由券商組織的針對萬科、華僑城的一些樓盤銷售情況的聯合調研吸引了眾多基金經理的到場參與。“接下來房地產調控政策會怎么出是最大的擔憂。”一位保險系基金經理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本次調控是中國房地產從1998年全面市場化以來經歷的最為嚴厲的調控,而且未來源源不斷的政策預期仍然存在,目前政策效果也只是剛剛顯露在成交量的萎縮上,未來還將持續深入影響到房價和開發商的資金面以及上下游產業。”中銀國際房地產業分析師田世欣表示,當前政策力度空前,調控房價已成為中央乃至地方的政治任務,后續政策預期源源不絕。
盡管目前地產股已經超跌,然而,在強大的政策壓力下,券商和基金們似乎并不認可當前房地產股的價值。
“目前一線地產股的PE在10~11倍左右,但這是建立在此前較為樂觀的預期下,如果銷量在下半年沒有多少起色,那么開發商在今年只正常賣了4個月房子,2010年的業績預測至少在目前預計的基礎上要打個‘八折’,對應的實際估值大概是13~14倍,并不是特別便宜,而2011年的業績還不好預測。”長江證券如是分析。
海富通基金股票組合管理部總監蔣征也表示,考慮到地產行業今年可能正處于業績頂點,市場對處于頂點的周期性行業只給7~8倍的市盈率;若本輪政策調控刺激當前房價大幅下挫,上市公司可能需計提的資產減值并對其凈資產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因此仍宜對地產股持謹慎態度。
“此次出臺的政策連續超過預期,且這些政策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將是中長期的,現在多數投資者不清楚未來是否有更嚴厲的政策出臺。”蔣征說。
實際上,對地產行業的調控碰到了機構的軟肋。作為基金的重倉股,基金們的態度將決定地產股的生死,而作為市場的核心品種,地產股的漲跌也將和金融股一起決定大盤的走勢。記者了解到,近期基金普遍存在減倉行為。
指南針金融決策系統統計顯示,4月26日到4月29日4天,房地產板塊是流出最大的板塊之一,僅次于煤炭行業,資金凈流出達到21.10億元,金融股則緊隨其后,證券保險凈流出20.50億元,銀行股凈流出20.38億元。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最新測算,大型基金公司中,華夏、博時、南方、嘉實整體倉位已處于中等水平,其中華夏、嘉實旗下基金倉位普遍降至70%左右。少數基金公司仍然維持著整體高倉位,新華、光大、中郵、華寶興業等公司平均倉位高于85%。
“從一些宏觀方面的因素看,考慮到實體經濟領域投資吸引力正在開始上升、新房供應的趨勢、通貨膨脹和貨幣政策的走向等,我們認為目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尤其是一線城市房地產的泡沫正在開始破裂,房價可能正在走過本輪的高點。”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指出。
擔憂融資平臺和加息
從房地產行業被調控出發,對銀行資產質量的擔憂已經成為業界的心頭大事。占據銀行業貸款總額近兩成的房地產貸款會不會成為惡化銀行資產質量的隱性炸彈?這無疑是監管部門的監管重點之一。
不過中金公司近日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即使房價下跌30%,銀行的房地產開發貸款和按揭貸款不良率也不會明顯上升。經過壓力測試的商業銀行高管也紛紛表態,房價即使下跌三成,帶來的風險也在可控范圍內。
然而,清理地方融資平臺政策的進一步開展,投資者對經濟增長和銀行長期資產質量的擔憂仍在匯聚,5月6日滬深股市大跌中,銀行股和地產股一起遭受重挫。
“地方融資平臺就是一個無底洞,你不知道到底會出多大的紕漏。”華富基金研究總監程堅擔憂的指出,一旦需要提高撥備,將很大程度上影響盈利。
來自券商、基金等機構方面的消息顯示,他們對這輪調控會達到目的基本沒有懷疑,“房價一定會被打壓下去,否則只會引致更嚴厲的措施。然而,整個過程至少要持續到3季度。”上海一家合資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表示。
“4月PMI(采購經理人指數)比3月提高0.6個百分點,制造業復蘇勢頭進一步鞏固,購進價格指數4月份達到72.6%,通脹預期繼續升溫。”銀河證券分析師郝大明指出,經濟回升向好的勢頭進一步鞏固,職業經理人的通脹預期進一步增強。“高增長必然伴隨著一定程度的通脹,通脹預期的緩解需要經濟適度降溫。”
5月3日,央行宣布年內第三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6日,央行發行140億元3月期央票以及1100億元3年期央票,進一步緊縮的流動性再次加劇了市場的恐慌情緒。與此同時,農行、光大銀行IPO加速的報道再令市場資金面倍感壓力。
亦有業內人士指出:“提高存款準備金率雖然延緩了加息政策的出臺,但是從政策效果上看,對于收縮流動性或許更有效。但是應該認識到,通脹抬頭跡象已經非常明顯,加息只是時間問題。”上述研究總監指出。
一位銀行系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認為,鑒于當前通脹抬頭跡象明顯,緊縮政策也許不過是剛剛開始。
賣方機構調低業績預期
“我判斷,近期市場會有一個反彈。”一家合資基金公司的投資總監如是判斷。他說,這主要是因為近期下跌幅度過大的一種技術性修正,并不意味著后市樂觀。
“大盤在2770 點獲得支撐并出現反彈并不意外,但只能當技術性反彈對待。”針對5日的反彈,長江證券研究人士指出,反彈的主力是超跌的小市值地產股,隨后擴散到創業板和其他中小市值題材股。而本輪下跌的觸發點就是大小市值估值差異達到極致,導致中小市值品種的崩塌,目前繼續原來的游戲難度較大。
事實上,第二天,市場就用暴跌回應了抄底者。
在西南證券研究員邵宇看來,目前中國經濟雖然出現止跌企穩跡象,經濟反彈勢頭強勁,但這種經濟快速回升是建立在去年大規模投資的基礎之上,“如果突然采取加息舉措,可能使經濟反彈戛然而止,可能會出現二次探底。”邵宇進一步指出,中國經濟正處于轉型時期,加息使資金成本大幅上升,進而使資金對新興產業的吸引力減弱,不利于中國推動經濟轉型。目前這種“變相加息”刺破地產泡沫,來避免打擊面過廣的宏觀政策,引導資金流向有助經濟轉型的其他領域。
“長遠看,基本面和資金面都不樂觀。”一位基金經理告訴記者,未來股市重心一定是下移的。
值得注意的是,賣方機構已經開始下調部分行業的盈利預期。
WIND資訊顯示,今年以來不斷有股票的盈利預測被機構調低,近3個月被機構調低盈利預期的股票就超過130只,包括市場的核心板塊銀行股和鋼鐵股,預示著經濟活躍度的交運股,以及部分煤炭股。
“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市場可能再度進入雙下調的態勢,即盈利預測不斷下調,市場給予的估值也不斷下調,結果就是情況越來越糟糕。”一位分析師表示,這一點和2008年的時候特別像,讓人不得不警惕。
基金再減倉
基金已經開始坐不住了。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最新的倉位測算數據顯示,各類以股票為主要投資方向的主動型基金平均倉位繼續下降,可比主動股票基金平均倉位為78.21%,相比前周下降1.27%;偏股混合型基金加權平均倉位為72.67%,相比前周下降1.62%;配置混合型基金加權平均倉位65.85%,相比前周下降1.62%。
另一方面,外圍市場仍不穩定,不僅希臘債務危機解決的難度在加大,而且市場已經開始擔憂南歐國家的債務問題了,后市仍存在進一步惡化的可能。美股方面頭部形態已經初具規模,后市仍有繼續下跌空間。
周四美國股市大幅收低,道指盤中暴跌近千點,市場恐慌性情緒可見一斑。雖然有傳聞說是交易員失誤所致,但是亦有國外分析人士指出:“今天市場非常迅速而丑陋的大幅跳水。絕對是某些令人非常擔心的東西又進一步惡化了。”
“海外復蘇不可能一帆風順,因為經濟結構始終沒有調整過,回落只是時間問題。”一位明星基金經理表示,這對A股造成的結果就是“內憂外患”,“黃金價格上漲,大宗商品期貨價格下跌,都反映了全球投資者普遍有避險情緒。”
盡管如此,有基金經理認為,市場仍然存在結構性機會。
指南針數據顯示,4月26日到4月29日4個交易日,醫藥股資金凈流入超過12億元,農業股則凈流入近3億元,其次網絡傳媒板塊也得到資金青睞。
“機會仍然在中小盤股,尤其是新興戰略性產業,這是希望所在。”前述銀行系基金經理強調,經濟轉型必須依靠這些產業的發展,因此不管現在估值多高,都仍然值得關注和投資。但是,更多的人已經開始不相信故事,創業板明星股暴跌頻現。
東吳基金投資總監王炯則表示,未來投資應把“精選個股”的投資思路作為重點,如何在高估值的中小股票和低估值的藍籌股中作選擇變得十分重要。“在行業上,則仍偏向于新能源、新技術及運用、新消費等新興產業中具備戰略性投資機會的行業。”
中國經營報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