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未變 明年信貸規模仍樂觀
本報記者 唐瑋 賀江兵 北京報道
北京多日來的大霧終于散去,周五清晨迎來了久違的明媚陽光。
而同樣經歷了多日跌宕起伏的市場,卻未能撥開云霧。這一周,上證指數累計下跌6.41%,深成指累計跌5.98%。
11月24日,A股一改前幾日窄幅收盤,莫名地猶如登上三米跳臺后一躍而下,滬深兩市出現大幅回調,滬指跌3.45%報3224點,深市跌2.9%報13453點。兩市全日成交逾4700億元,創下歷史天量。滬市也創下自8月31日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而后,大跌的原因被歸結到一則傳聞上:中國銀行正與投資銀行磋商融資計劃,計劃集資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
顯而易見,在信貸狂潮后,銀行的資本金漸漸捉襟見肘,若監管部門提高各銀行資本充足率的要求,多家銀行將面臨補充資本金的迫切問題。
市場從未痊愈的再融資傷口被再一次撕開,多家銀行再融資的傳聞在市場上蔓延,彌漫著恐慌情緒。
由此,11月25日兩市早盤延續跌勢,權重股走低,上證指數一度失守3200點。
《華夏時報》于第一時間得到了多家銀行的正式回應:工行、建行稱暫無再融資計劃,而中行表示暫無可披露的計劃或方案。25日中午此文刊發后,市場止跌回升,上證指數上漲2%。
然而,故事并沒有以大團圓告終。11月26日,上證指數早盤高開于3296.01點,隨后一波短暫的拉升一度使指數收復3300點關口,并摸高至當日最高點3305.33點。
當日,被諸多光環籠罩著的民生銀行H股首日秀,卻未能精彩出演。香港市場因近期過多的發行影響投資者信心,民生銀行受此拖累,跌破發行價,收于8.8港元/股,跌幅達到3.08%,也成為10年來第一家在香港上市首日收盤下跌的內地銀行。
與之聯動的A股市場自然也不容樂觀,金融板塊再度集體做空,導致指數出現快速下挫,連續跌穿3300點和3200點兩道關口,收于3170點。
分析認為,市場對于銀行再融資和貨幣政策轉向的擔憂揮之不去,導致銀行板塊大跌,民生銀行H股也難以獨善其身。
民生銀行董事長董文標當日即表示,民生銀行3年內不會再考慮融資問題。
11月27日,滬深兩市繼續重挫。上證指數早盤一度在石化雙雄拉升下震蕩回升,但由于場內信息匱乏,跳水跌破3100點,個股普遍下跌,地產和資源類跌幅較大,收盤時跌2.36%報3096點。
“這其實是一個怪圈,各方需要深思。要刺激經濟,銀行拼命放貸,監管層擔憂風險,允許再融資,傷害股市,晴雨表再影響經濟……”中國社科院金融所貨幣理論與貨幣政策室主任彭興韻對本報記者說,不能通過制造一個信貸泡沫,來催生一個資產泡沫,再打造8%的經濟增長,這種方式無法持續。
一位接近監管層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說,監管層面也存在著一定的分歧:“銀行監管部門強調銀行規避風險,充實資本金,但證監會并不樂意見到上市銀行大規模再融資!
而多位專家向本報分析,明年貨幣政策即使轉變,也是一個漸進、謹慎的過程,盡管目前存在著種種矛盾,明年的信貸規模依然會達到6萬億-7萬億元,近期則是政策真空期。
本報截稿時獲悉,27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明年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監管部門博弈
不容回避的事實是,在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的推動下,今年銀行信貸激增,雖然大量的貨幣信貸保持快速增長,有力支持了經濟企穩回升,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資產泡沫的助推器。銀行監管部門目前開始擔心銀行風險,警告銀行必須保證資本充足。
作為銀行監管部門的監管者——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學識豐富、決策果斷。當有媒體稱,中國銀監會要求,大型銀行明年須將資本占風險加權資產的比率提高到13%,劉明康主席立刻澄清:銀監會沒有這樣的要求。各銀行只需制定“中長期”資本補充規劃。
而他近期在《金融時報》撰文指出,中國目前面臨最大的挑戰是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信貸風險,銀行業須提高資本緩沖和撥備覆蓋率。他建議,在大型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中未清理干凈的情況下,談論退市策略是危險的。劉明康還強調,有必要在商業銀行機構與資本市場工具之間保持一道防火墻,如果銀行業和資本市場活動之間的關聯過于密切,就很有可能面臨崩潰的局面。
信貸增長過快導致銀行資本短缺,上市銀行再融資問題迫在眉睫。今年以來,已有多家上市銀行提出或已完成再融資計劃。
中小銀行再融資的規模并不大,民生銀行H股發行預計募集資金300億元左右,招行A股和H股配股融資預計籌集資金180億元-220億元,深發展向中國平安定向增發預計融資67億-106億元,興業銀行配股融資約180億元,寧波銀行定向增發50億元。
但若國有銀行加入隊伍的話,規模則不容小覷。建行、工行明確向本報表示,暫無此計劃,而中行官方態度與工行建行略有不同。該行表示:“從長遠來看,各家銀行都存在資本充足率壓力問題!痹撊耸客瑫r表示,提高資本充足率的途徑很多,該行會綜合考慮。但暫無可披露的方案。
另外,該人士對本報表示,即便中行提出補充資本金方案,尚需要得到包括中國銀監會等銀行監管機構的批準。截至9月底,中行資本充足率為11.63%。
一家大型國有商業銀行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工行和建行不會進行再融資。有再融資可能的只有中國銀行,因為,今年中行貸款發放速度過快,高居各家銀行之首。資本充足率下降較快,加之銀監會對資本充足率監管嚴格,對用發行次級債提高資本金從而提高資本充足率加以限制,再融資是可能的。
但接踵而至的銀行再融資對市場的影響巨大,負責維護證券市場秩序的證監會無法置之不顧。一位接近監管層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說:“銀行也很無奈,銀監會的監管很嚴格,而證監會不同意上市銀行大規模再融資!
貨幣政策處于真空期
市場如此大反應,還在于對貨幣政策將轉變的擔憂依然存在。
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從央行所傳遞的信息來看,最近一段時間,與貨幣政策相關的、有著密切聯系的官員,對于資產價格的擔心是比較明顯的。
渣打銀行中國研究主管王志浩向本報指出,在央行內部,通脹討論正在升溫。一種觀點,著眼于CPI的主要驅動力是食品和大宗商品價格,中國的糧食供應很大程度上靠國內生產,糧食儲量很高,且今年糧食豐收形勢良好,因此他們認為通脹形勢較為溫和。另一種觀點則針鋒相對,看重貨幣供應量M1和M2供給同比增速高達約29%,認為CPI將會有驚人的上漲,而關掉的產能并不能算是“過剩的產能”,如果貨幣政策維持寬松,勢必將形成資產泡沫。
盡管尚有爭議,但專家們卻一致認為,近期處于政策的真空期,調控工具除了一直在進行的公開市場操作,不會動用其他工具,調控的空間目前已經收窄。如果加息,不利后果有三,一是增加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劇熱錢流入;二是不利于出口;三是對經濟增長增加阻力。
“近期內政策不會發生大的變化,利率的變動至少會等待明年,進一步的加息時機還得看美國政策的轉變!迸砼d韻也對本報記者說,明年依然處于經濟恢復的初期,貨幣政策的轉變也一定是漸進式的、謹慎的,將會由適度寬松漸漸轉為適度。
“準備金率的調整也會變得很謹慎!迸砼d韻說,因為銀行面臨著資本金不足問題,而且現在銀行的超額準備金也太少,前兩個月信貸規模驟減也是這個原因。
明年信貸規模依然可觀
對于銀行,信貸狂潮后,所需要面對的不僅僅是資本金問題,存貸款期限錯配的現象也愈演愈烈。
今年年中以來,新增中長期貸款大幅上升,存款活期化的現象日益嚴重。根據WIND數據所進行的計算顯示,截至10月份,中長期貸款所占比例達到創紀錄的54%,而定存比例降到40.4%,與2007年底38.2%的歷史低點已相差不遠。
早在今年3月央行與銀監會就聯合發文,要求“特別注意防止金融機構貸長、貸大、貸集中和嚴重存貸期限錯配產生新的系統性金融風險”。
中投證券研究中心分析師徐建軍分析說,銀行靠活期存款以及保證金存款等穩定性較差的負債來支持缺乏流動性的長期貸款,使銀行的信貸創造能力受到嚴重制約,也使其面臨潛在的流動性風險。
這是否會影響明年的信貸規模?彭興韻指出,其實也無須過分擔憂,因為對于銀行來說,一直都有這種情況,銀行都是借短用長,這是其資產負債表中一個基本特征。
交通銀行課題組經過調研,預計2010年的人民幣貸款增量仍較為可觀,增量僅次于2009年居歷史第二位,增速也會略高于近年的平均水平,因為2010年中央投資對信貸增長的拉動作用依然較大。
“今年銀行太激進,在刺激經濟的名義下瘋狂放貸,很不負責任,這是不利于金融公共安全的!迸砼d韻認為,但明年銀行的信貸規模并不會低,還是會配合中央政策,規模會在6萬億-7萬億元。而資產質量的風險,對于銀行來說,并不是迫切的問題。
他強調,要擺脫上述的怪圈,還需政策導向盡早明確、穩健,同時銀行還需進行自身改革,業務多元化,減少對存貸差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