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判斷市場未來的運行趨勢,筆者認為應當是對多空驅動因素的變量加以分析后所得出的一個結果。那么對于近期的市場反彈,有哪些變量發生變化?筆者認為,這個問題的探討對于投資者把握短期行情的走勢和熱點的脈絡多少會有一些幫助。
民族證券 劉佳章
預期改變推動大盤上揚
首先,還是從空方的角度來看,“大小非”長期的減持壓力以及宏觀經濟、上市公司盈利的下降預期應當是市場目前的顯性因素。然而近期管理層為了刺激實體經濟免受金融海嘯的沖擊,推出了十項具體措施來刺激內需,特別是將要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及加大政府對于基建項目的巨額投資,可以說有效地改善了市場對于未來宏觀經濟繼續下滑的過于悲觀預期。雖然長期看,這些政策利好究竟對實體經濟產生多大的影響還有待檢驗,但短期來說,足以推動市場的向上格局。
其次,眾所周知的是,稅制的變化對于企業的利潤影響關系重大,而2009年將要推行的增值稅轉型改革,可以說很大程度地對于上市公司起到“減負”的效果。也許從上市公司角度出發,可能基于市場因素而把2008年的業績做得差一點,從而為2009年預留一些空間,但增值稅轉型預期明確地將增益2009年上市公司利潤。另一方面,隨著CPI、PPI的雙雙快速回落,上市公司的成本壓力在2009年一季度前后預計也會得到極大減緩。因此,短期來看,上市公司未來盈利過度下滑的市場預期已經得到較大的改善。
“大小非”減持預期也在變
而從“大小非”減持這一角度來看,繼市場展開大股東增持、大股東回購后,近期一些產業資本也是蠢蠢欲動。比如從商業領域中的“茂業系”頻頻舉牌渤海物流等上市公司的舉動中可以看出,市場的大幅超跌,凸顯了部分上市公司的并購價值。而這種二級市場并購未來還會有多少?這是可以預見的。如果遵從國際上所采納的市凈率這一通行指標或者說利用重置成本這一概念去加以篩選,簡單地來看,目前約有140家盈利良好的上市公司PB倍數低于1,即“破凈”。而股權分置改革后,全流通的到來也決定了,產業資本的二級市場并購的動機以及其對于上市公司的分析判斷,與我們目前的市場投資理念并非完全一致。比如二級市場投資者更看重上市公司的盈利預期,而實業資本可能出于產業鏈的架構,或者說為了占領某一區域的市場份額而對于一些當前盈利并不好的上市公司展開二級市場并購行為。故此我們從這140家跌破每股凈資產的公司可以預見。從結構上說,這些公司更多的都是央企藍籌類公司,不會產生業績過度下滑的預期。另一方面,實業資本的投資理念也將會與二級市場的理念發生碰撞,從而創造出更多的交易型機會甚至投資價值。故此來看,全流通時代、股價的連續下跌,誘發了資本市場的“優化社會資源配置”功能。因此,短期來看,“大小非”減持的市場預期也被改善。
最后再從多方角度看,市場的低估值誘惑顯然加大了場外資金介入的沖動。盡管傳統的PE、PB估值法沒有考慮未來市場的上市公司盈利下降會導致短期低估的因素,但低估值所產生的即期效應對于市場的短期股價表現還是有著正面的推動因素的。因此超低的短期估值誘惑力加之利好消息的催化,既推動了增量資金的介入,也提升了市場反彈的空間。故此筆者認為,隨著短期影響市場走勢的增量因素在向著好的一面發展,將極大地延展市場反彈的空間。
相關報道: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