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方智慧:幾個行業里的瑜亮之爭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1日 17:50 新浪財經
東方智慧 黃碩 風流倜儻如周郎,亦會被氣到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可見同業競爭的殺傷力。不過,縱觀近十年的中國產業整合,發現各個行業里皆有瑜亮之爭。但大家的擴張之道各有秋千,想來“產業整合”一題原本沒什么標準答案,正確答案也存在有多種版本。 一、家電銷售的瑜與亮 近日,國美暗渡陳倉成三聯商社的最后買家一事,暗示著家電行業的瑜亮之爭升級。國美是諸葛亮,那周瑜當然就是蘇寧了。調查報告顯示,在全國省會及副省級城市中,只有濟南和南京的市場中,國美不占優勢。三聯在濟南的市場份額則超過70%,蘇寧在南京的市場份額更高達80%以上。于是,“攻克濟南”、“解放南京”成為國美上下的目標。以超過5億元的代價,獲得三聯商社到2013年才可以流通的11%股權,媒體繼稱《國美取三聯商社股權 只為渠道不謀殼》。不過,更大的變局或許還只是開始。國內大型家電終端銷售渠道目前只剩下國美、蘇寧兩家。隨之而來不可避免地將上演國美、蘇寧兩強相爭的龍虎大戰——蘇寧在其三年規劃中明確將在北京、上海開出100家以上的分店;而且將以每年200家以上的開店速度應對國美全國性的收購策略。但南北兩強分治天下的格局仍非黃光裕最終期望。新聞媒體近日炒作國美的另一題材是:國美仍在暗中談判希望引入百思買作為戰略合作伙伴,最終取得“解放南京”的決定性勝利——黃光裕顯然希望借助國際資本的力量實現一統天下的目的。 二、家電生產的春秋戰國 上述兩家家電銷售終端之戰,是在兩家民企間進行,故事比較商業、比較精彩。但家電生產間的行業之戰,用春秋戰國來形容似乎更為貼切一些。春蘭與美的間的反差令人深思:從1998年的最高價64.3元到今天的不足6元,整整十年,春蘭的股價縮水了十倍。究其隕落的原因之一是:其在推行多元化戰略時,未能堅定地發展當時已經有巨大優勢的空調業務,多元化涉足的幾個產業均未贏得利潤以反哺空調主業,使得春蘭不具備再向春蘭制冷輸血的實力,葬送了春蘭的發展機遇。相比之下,廣東順德的美的電器是家電行當里的幸運者,沿著白家電之路走來,這幾年路越走越順,成為一家公認的績優股,股價也越漲越高。 三、地產界的瑜亮 地產股的瑜亮之爭,我們選擇萬科與碧桂園來作代表。并非說地產界只有這兩家公司堪稱大腕(這個行當里的大腕有許多),而是因為它們在住宅產品產業化的同一思路下的兩種相反做法,堪稱瑜亮之別。當碧桂園(2007.HK)在2007年4月登陸香港資本市場之后,各種爭議也紛至沓來。不過,碧桂園的確有過人之處,2008年02月20日新浪網轉登《環球企業家》雜志的《碧桂園真相》中如是分析: (1)據說碧桂園上市后,有人在宴席間問萬科董事長王石對其的評價,王曾表示不屑一顧。但隨后,由萬科內部出具的一份碧桂園發展模式報告徹底扭轉了王石的看法,王親自打電話告訴當時宴席上的每一個人,他收回之前的錯誤判斷,并表示碧桂園的模式值得研究。 (2)楊國強希望將碧桂園的業務鏈條整合到極致,不僅是產品設計,從建筑施工、物業管理到酒店經營等均有涉足,而這些大盤規模通常在幾千畝以上,建筑面積達幾百萬平米,如此龐大的建筑項目也便于實現規模化復制以及降低采購成本。看起來,碧桂園就像是一個全價值鏈利潤的吞噬者,一個反“外包”趨勢的典型。這與萬科這類中國主流的房地產發展商思路迥異。一位萬科內部人士私下告訴本刊,碧桂園模式之所以讓萬科驚訝,就是因為早期萬科曾嘗試做這樣的“全能選手”,但后來因為成本壓力不得不放棄。對重新提倡住宅產品產業化的萬科來說,要想達到碧桂園這樣的快速復制、規模化制造的方式難度不小。萬科一直提倡“精品”概念,這使得不同地方的萬科分公司在拿到項目時首先考慮的是出新出奇,而非規模復制所帶來的成本優勢。 在大盤陰多晴少的日子里,拋開短線的漲漲跌跌,深入到上市公司背后去研究一些產業整合的話題,反而能更看得長遠一些。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