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方智慧:賣是一門藝術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5日 18:19 新浪財經
東方智慧 黃碩 如何“賣”,這是一門藝術。割肉固然不可取,但也不是說價格賣得越高就越有水平,錯了,要賣得不高不低,火候把握得恰到好處,那才是真正的藝術。這句話的確是有感而發—— 一、股權扎堆拍賣 最近,行情不好,大家對任何一則消息中的利空因素特別敏感。近期大批券商股權開始被密集掛牌拍賣,1月21日到2月4日,短短十幾天的時間里,東方證券1000萬股、長城證券9700萬股、申萬7700多萬股股權轉讓項目相繼掛牌。對此,業內人士擔心:這幾個超過幾千萬的股權同時出現在市場上,成交或許不會樂觀。據統計,1000萬以內的股權會拍出大價錢,而像這樣集中的拋售則很難拍出大價錢。原因很簡單:市場上追逐這類股權的資金是有限的,拍了這個就不會拍那個,況且不少資金目前還在二級市場套牢。于是乎,關于券商股出現拐點的說法便開始頻現江湖,與之相對應的是券商股在二級市場上的走弱:行業領袖中信證券已從去年10月份最高的120元左右直落70元以下,價格幾被腰斬;海通證券也從最高的70元左右跌至現在的45元左右。 二、IPO亦是一個“賣” 大批券商股權被扎堆拍賣,多數投資者很容易識別出其中的“利空”氣息。但,換成另一個現象,可能大家就不易識別出了。這半年來,大批券商股近期扎堆IPO上市,招商證券、光大證券、東方證券和西部證券均于去年下半年向管理層提交了上市材料,2008年券商第一股花落誰家,競爭相當激烈。上市的確能給企業帶來許多好處,但我們亦不可忽視這個含義——從某種意義上來看,IPO亦是一個“賣”,只不過是把股權賣給公眾而已。所以,扎堆IPO亦是一個扎堆“賣”的行為。 三 、賣得高不如賣得巧 說到IPO的發行價,一般人的第一反應是:既然市場有需求,當然定價越高越好。但,竭澤而漁是有代價的。以巨人網絡與阿里巴巴為例,它們分別在2007年11月1日和11月6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與香港聯交所上市,先后刷新了中國互聯網公司上市的融資規模。隨后便因美國次級債危機,兩家公司上市后均遭遇了股市大跌,但兩者的境遇卻全然不同。巨人網絡當初發行價定為每股15.50美元,很快就直線回落探底至9.50美元。高價發行,一下子套牢了精于股票投資的美國人。個別美國投資者壓抑不住被套牢的沮喪,干脆起訴巨人網絡披露信息不完整,讓史玉柱備受壓力。而阿里巴巴的馬云則顯得淡定自如,在香港、美國等地路演成功后,投行建議把阿里巴巴發行價定在20港元以上,馬云依然把發行價圈定在13.5港元。首日開盤價即為30港元,受美國股市持續低迷拖累,2008年2月8日,阿里巴巴收市報19.58港元,但依然在發行價之上。可以說,馬云當初的一念之仁收獲了平和。 這幾例“賣”的故事,應該也同樣適用于二級市場上的買與賣吧。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