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權重藍籌股的大旗還能扛多久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7日 08:26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記者肖國元 周二,中國銀行價量齊升,收盤創出歷史新高。其實,這只是近一段時間來權重藍籌股強勢表現的一個縮影。回顧9月以來的市場表現,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股價分化的趨勢在加劇。以國慶長假后的第一個交易周為例,上證指數全周上漲351點,漲幅為6.32%,但有關分析報告顯示,通過拉動工商銀行、中國人壽、中國石化等總市值排名前10名的大盤股,就累計拉動上證指數升340點,僅有余下的區區十來點是其余股票貢獻的。本周一,上證指數上漲127點,但當日漲停的中國石化、長江電力、寶鋼股份與中國聯通就為指數貢獻了約70點,占當日漲升幅度55%。 遙想小盤股、題材股升天的上半年,面對藍籌股的崛起,我們理應感到欣慰。但是,矯枉不能過正。經過八、九月的“填洼工程”,藍籌股、尤其是一些權重藍籌股的估值優勢已不明顯,甚至不復存在。在這樣的條件下再盲目追捧藍籌股,無疑落入了另一個陷阱。 從目前市道來看,為藍籌股披上神秘面紗的首推股指期貨。那么,因股指期貨推行而追捧權重藍籌股的邏輯到底在哪里?其實,有關股指期貨、現貨及基金持倉之間的關系,有一些不容置疑的結論: 第一,關于股指期貨與現貨的關系,國內外的學者、專家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可信的結論是,在期貨最后交易日的漲跌幅度與非最后交易日的情況均沒有較大差別。此外,通過對股指期貨最后交易日現貨上漲和下跌的次數及幅度的統計,可以發現當日現貨上漲和下跌的次數基本是一致的,幅度也基本是相同的,這表明從日數據的情況來看,股指期貨的投資人并不會刻意地去拉抬或者壓低現貨指數。綜合海外市場經驗以及滬深300指數期貨以現貨平均價來制定結算價的原則,投資者無需擔心股指期貨會引起現貨市場大幅波動。因此,對機構建倉藍籌股賦予操控含義,并延伸出“藍籌不敗”進而奮不顧身地追隨,似乎掉進了怪圈。 第二,事實表明,基金對藍籌股的持倉并沒有針對某一特定目標的特別之處。最新資料顯示,在基金持倉市值前20名的核心資產中,各基金的持倉量大多占其凈資產的3%—6%,對某一品種持倉8%以上的少之又少。而且,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對市場的判斷也是千差萬別的。更關鍵的是,在融資融券制度缺失的背景下,股指期貨的對沖功能、避險功能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樣出神入化。因此,從本質上看,股指期貨只不過是與現貨同質性的另一個新品種而已。 第三,有資料顯示,近一段時間來,持續推動權重藍籌股的買方力量主要是開放式基金,而跟風的主要是資金量在10萬以下的小投資者。 有鑒于此,投資者對眼下的藍籌股熱應該有更深入、更理性的思考。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