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萬隆
提要:管理層通過改變市場供求關系調控的意圖日益明顯,在這樣的背景下,國資委等部門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會不會加速大非的解禁流通呢?而這對市場有什么樣的影響?
一,大股東非流通股減持意圖顯露
從各種跡象看來,目前國有大股東減持的意圖在逐步顯露。
1,高層意圖通過改變供求來降溫市場
實際上,站在監管層的角度來看,目前希望盡量通過市場化調控的手段來給市場降溫。比如近期加大國企大盤股的發行速度和暫緩基金發行審批等,都表明管理層試圖通過改變供求關系來調節市場。這樣做一是可以淡化政策市的痕跡,另外一方面則避免激烈的政策導致市場暴跌所帶來的社會壓力。
應該說在十七大之前,通過各種方式來增加市場供應量改變供求關系,是目前管理層最主要的政策選擇之一。而在這其中,除加快大盤國企股的發行速度外,適當加快部分非流通股減持速度也是政策的可行選擇之一。
所以從政策層面上來看,我們確實可以看到大非減持有加速的大背景和可能。
2,大股東也愿意高位減持來保證其利益
根據統計數據,第四季度解禁股的數量將達到176.4億股,解禁市值約為2989.1億元,其中以10月份為最多,10月份將有121.3億股股改限售股份解禁,合計解禁市值約為2003.2億元。第四季度解禁數量超過1億股的公司有17家,其中中國石化、民生銀行解禁股數量最多,均超過45億股。
這么大量的非流通股解禁,會不會導致實質性的拋售壓力呢?
我們認為,考慮到目前非流通股解禁的份額越來越多。一方面可能對市場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由于部分大股東減持帶動其它大股東減持的連鎖反映;另外一方面,目前兩市的整體估值已經不便宜,尤其對部分不具備資產注入潛力的上市公司而言,由于資產質量的改善空間有限,大股東的持股和控股意圖可能減弱,從而直接導致上市公司大股東有強烈的減持意圖。
3,大非法人股減持安排透漏部分國資委意圖
實際上,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即使大非已經超過解禁期但是一般大股東也難以擅自減持,這是和目前中國國有資產控制權的特殊情況密切相關的。即目前的大股東減持,一方面是要過解禁期,另外一方面則是必須要國資委的審批通過。
在這樣的背景下,國資委實際上控制了大股東非流通股減持的最后一道閘門,是決定大非減持的關鍵所在。而最近有消息傳出,國資委有意安排部分大藍籌的非流通法人股解禁后的減持。無獨有偶的是,市場近期頻繁的傳出國資委和社保基金理事會達成統一,新發增發國有股強制將減持一成劃撥給社;,甚至可能授意社;鸶唿c拋售部分股票。
這是完全的空穴來風,還是管理層刻意放出的消息試探市場反映呢?實際上,國資委等部門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恐怕也樂意在合適的位置高價減持部分國有股。
二,抬高股價是不是為了獲得有利的拋售價?
從目前來看,第四季度解禁數量超過1億股的公司中,中國石化、民生銀行解禁股數量最多,均超過45億股。而這兩只個股近期的走勢也普遍較強。從其它解禁數量較大的股票,我們同樣可以看出解禁股上漲態勢明顯,這些解禁數量較多的公司,多數在最近兩三個月股價連續攀升,估值已經不低,解禁股中也不乏上市公司交叉持股所持有的股份。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是巧合還是刻意安排。實際上本欄目以前文章也曾提到過,從利益的角度來考慮,大股東本身也愿意在一個相對有利的價格上拋售。
三,大藍籌波動幅度可能加大
我們認為,近期的非流通股解禁和以前有所不同。近期的解禁公司集中、數量較多,并且部分大藍籌的大非開始解禁,加上國資委等部門對大股東減持有放行的意圖,這意味著很可能開始進入一個非流通股減持的相對高峰時期,并且減持的力度不排除主要集中于大盤藍籌股上。
另外,加上目前指數期貨推出等對大藍籌股的影響因素,無疑導致大藍籌的波動幅度可能加大。而由于大藍籌對市場指數的影響力,這又會不會成為導致市場大震蕩的開始呢。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