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慎以日本經驗分析A股泡沫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5日 08:27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中證投資 徐輝 本周有三個事件值得我們關注:一是8月份CPI數據達到驚人的6.5%,表明中國進入通貨膨脹時代的大趨勢基本確立;二是巴菲特繼續出售中石油,可能預示巴菲特已經開始啟動中石油股份的出售計劃;三是證監會人士稱,B股改革正在考慮之中。此前一天,B股獲準無需再經境外審計。B股方面的信息頻出,值得廣大投資者高度關注。當前深圳B股整體市盈率還不到A股的一半,其中蘊含機會。 巴菲特售股提示中國股票高估風險 據香港聯交所最新披露,繼7月份減持1690萬股中石油(0857.HK)H股之后,美國“股神”巴菲特8月29日再次大筆減持中石油,達9265.8萬股,套現約10億港元,減持幅度明顯加大。 2003年,巴菲特買入中國的上市公司(香港的中石油),這時候應該說,大中華區的大多數市場的市盈率處在合理的水平上。2007年,巴菲特開始出售中石油。目前已經進行了兩次出售,其中第一次賣出1690萬股,售價12.441;第二次賣出9265.8萬股,售價11.473。目前巴菲特仍持有中石油20.51億股。 目前巴菲特尚未披露賣出的真實原因。筆者認為,巴菲特賣出的原因應該是其認為中石油高估了———盡管現在看來,中石油依然是在大中華區看似低估的品種。 這一事件的啟示在于:1、A股、H股、B股,開始出現高估傾向,應當予以關注;2、可能危機并不會很快到來,但逐步地謹慎,降低盈利預期是相當關鍵的。 從泡沫出現到價格回落有一段路 泡沫出現不意味著價格的快速回落。任何一個冷靜的投資者都能夠看出當前股市和樓市的泡沫。現在來看,一些場外人基本認為A股存在嚴重的泡沫,如格林斯潘、李嘉誠、許小年、樊綱、巴菲特等,他們的行為和言辭都確鑿地表明了A股泡沫的存在,只是在泡沫程度的表述上各有不同。 事實上,如果經濟快速增長,而泡沫擴張的速度降低,那么泡沫可能被經濟增長所逐漸充實,從而減少了經濟中的泡沫程度,最終使泡沫問題化險為夷。但歷史上泡沫最終的結局看,能夠善終的泡沫幾乎沒有。但如果出現泡沫就認為價格馬上會回落,這是一個誤區。 從一份針對世界范圍資產泡沫的研究來看,發出泡沫警告的聲音往往距離泡沫破裂有較長一段時間。我們注意到,從“非理性繁榮”到美國2000年網絡股泡沫的破滅;從2000年千點論到2001年年中股市開始下跌;等等。冷靜的投資者或者分析者往往會提前發出泡沫的警示,但這不意味著泡沫馬上就會破滅。同樣的例子還有,60年代末期巴菲特看到美國股市的泡沫,開始解散其合伙人基金。事實上,美國股市的泡沫持續到了1972年。幾個月前,地產大哥王石認為房價已經出現了泡沫,但他認為泡沫的破滅可能需要幾年、也可能是幾個月,但具體時間誰也不知道。 所以,李嘉誠等人稱內地股市危險,不意味著股市馬上會跌,但更不意味著市場沒有大幅調整的風險。 日本經驗應慎取 現在很多研究機構以日本、臺灣泡沫的形成、發展和破滅過程,來預測A股走向。這樣進行對比能夠從中看出一些事物發展的端倪。但以日本、臺灣金融崩潰時,銀行的出招(所謂的主動信貸,甚至貨幣創造)、股市的估值水平等等來衡量中國現在的形勢,并為投資者支招則可能不妥。這些專家可能會犯機械主義的錯誤。由于我們不同于日本,資本項目并未放開,在泡沫破滅時外資很難輕易地退出中國的股市和樓市,況且目前中國股市、樓市的外資占比其實處在一個相當低的水平上。而內資要離開中國,目前途徑也只有港股自由行,而其也并未脫離央行的控制。所以,在未來可能的資產價格回落的過程中,央行不會采取類似日本的自殺式的降低利率措施,來阻止外資和內資出逃。 退一萬步,即便中國被逼走向泡沫的崩潰之路,而且銀行最后也被逼進行主動信貸進一步抬高股市價格,而一些投資者也以這一方式進行投資得到了利益,其發的也是國難之財,是以中國金融戰敗作為代價的“勝利”。所以,我們現在的研究機構應當以更高的眼界來看待當前中國資本市場的格局,從一個有責任的中國人的角度給出合理的建議。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