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記者榮籬
在股市經歷了一年不回頭的上漲后,外資“A股高估”的聲音越來越大。如何看待現在的A股市場,如何看待中國的經濟發展?本報記者與融通基金公司管理QFII資金和公募基金的基金經理陳曉生進行了深入交流。
記者:現在很多人對市場感到非常擔心,有各種跡象都在顯示市場風險,對此,你怎么看?
陳曉生:股價向下調整的力量有兩個,一是估值的壓力,二是獲利回吐的壓力。從靜態估值的角度看,現在A股不便宜,但仍在合理的范圍。而且上市公司還有很好的成長性,即便當前的估值不再提高的話,基于2007年上市公司業績仍然存在20-30%的增長水平的預期,中國股票市場2007年仍然存在20%-30%的上漲空間。
當前市場獲利回吐的壓力確實很大,但我們無法預計壓力什么時候釋放出來,是在3000點抑或是3200點,甚至是在更高的點位上。
記者:現在市場上開始有一種言論,認為在未來,中國股市可能會經歷一次痛苦的調整,如同2001年后所發生的那樣。
陳曉生: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有歷史觀。股票市場的牛市有兩種,一種是加息背景下由基本面推動的牛市;另一種則是降息周期下由資金推動的牛市。這兩種牛市存在本質上的區別,前一種牛市結束后市場的調整將是溫和的橫向調整為主,而后一種牛市結束后市場將以暴跌告終,而且跌幅往往超過50%。
進入2005年,我們迎來一波加息背景下由基本面推動的牛市,現在上市公司的業績大家都看得到,盈利水平相當好,成長性也強。上市公司良好的基本面給股價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這波行情從1000點一直漲到2800點仍然未有大的調整。
鑒于2005年以來的行情與1996-2001年的牛市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我們相信,盡管目前市場可能存在獲利回吐的壓力,但要出現類似2001年后大調整的概率極低,甚至可以認為是不可能發生的。
記者:相當多國外投資機構認為中國A股已經高估。你目前仍然管理著QFII的資金,又有國內公募基金的經驗,你怎么看待國外機構對中國市場的估值能力?
陳曉生:從QFII的角度看,部分股票已經估值過高,但由于歷史背景不同、資本成本的差異以及對中國國情了解程度的不同,造成了我們與QFII對市場和某些資產的判斷存在較大的差異。
鑒于中國七年期國債利率僅為3點多的水平,當前中國股市平均市盈率處于25-35倍之間是可以接受的,目前中國股票市場接近30倍PE的估值水平還算合理,尚未出現明顯的泡沫。
QFII做投資比較理性,也比較宏觀。但是,QFII對一些行業的理解與我們存在較大差異,看法過于謹慎。比如QFII對于裝備行業總體上是較為謹慎的,因為在發達國家這是周期性行業,一般不宜作為中、長期投資品種。但由于中國經濟剛剛進入重化工業化階段,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是推動經濟轉型的必然途徑,這在中國是朝陽行業,存在巨大成長空間,具有中、長期投資價值。
記者:現在市場上對中國經濟非常看好,對中國股市也極為樂觀,甚至有“黃金十年”的說法,這是否過于樂觀呢?
陳曉生:不會。我覺得“黃金十年”的提法一點都不過分,我們目前正處于千年一遇的“民族復興”的大好時期,未來二十年都是投資實業和股票市場的“黃金二十年”。
現在日本最富有的一個年齡段是七八十歲的老人,為什么?因為他們經歷了上世紀50-80年代的經濟高速發展期,時代給了他們積累財富的機會,不是想求就求得來的。我認為,未來20-30年正是中國的這一階段,現在已經拉開序幕。2007年牛市仍將繼續,但較2006年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市場的振蕩加劇,盈利預期降低;二是市場的結構性分化也會更加顯著。
記者:具體說到2007年的市場,我發現,機構看好的行業都非常相似,無非是機械裝備、大消費和服務業。你是否也看好?
陳曉生:盡管業內大部分機構都認同這一看法,但是同一行業中大家看好的公司不同,就算是同一家公司,不同的人對其理解不同,賺到的錢也有很大的差異。我們堅持用長期的眼光、從長期的角度去選擇這些行業中的投資品種,比如用五年十倍的眼光去看3元多的中信證券、以三年三倍的眼光去看7元多的滬東重機等等。
陳曉生簡歷:經濟學碩士,11年證券從業經驗。曾就職于中信集團、中大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歷任證券投資部交易員、期貨業務負責人、股票投資經理助理、股票投資經理。 2003年2月加入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歷任融通新藍籌基金經理助理、機構理財部投資經理、副總監。現任機構理財部總監,融通動力先鋒基金基金經理,同時兼任QFII日興黃河基金融通模擬組合組合經理。融通動力先鋒基金成立于2006年11月15日,截至上周末,凈值為1.374元,在同期成立的12只股票基金中,名列第三。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
|